阿丁丁
摘要:群眾文化豐富多彩,為攝影行業提供無數的攝影素材,加速攝影行業的發展,同時攝影能夠對群眾文化進行有效的記錄以及保存,對群眾文化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攝影和群眾文化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兩者之間互相依存,卻互不包含。
關鍵詞:攝影;群眾文化;關系
中圖分類號:J4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266-01
伴隨著技術的發展,攝影的藝術也得到完善,從之前的黑白照片到現在的彩色立體照片,攝影技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除此之外,人們對藝術的審美觀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從之前追求視覺上的美感體驗到現在精神上的美感體驗,使得攝影藝術有更多的文化內涵。
一、群眾文化以及攝影的起源
1.群眾文化的起源。群眾文化主要指的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的時候,對精神文化以及物質文化的體現。通常情況下一個地方的群眾文化,能夠體現當地的社會發展程度,同時也能夠反應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群眾文化,大到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小到街坊鄰里之間的群眾文化。但是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群眾文化,都是當地的一大特色,是人們智慧的結晶。
群眾文化是伴隨著人類的活動而隨之出現的。從遠古時代的一幅壁畫,記錄著我們祖先的生活方式,他們在叢林里進行打獵、追趕等都是文化的體現。直到現在社會,人們在晚飯之后出來散步、跳舞、以及各種各樣的活動,群眾文化非常的豐富。
2.攝影的起源。最早的攝影源于2000多年前,人們利用光直線傳播的原理,進行“小孔成像”將一處的畫面成像到另一處,然后一直到15世紀,意大利人發明暗箱。直到19世紀,攝影技術才真正的運用到人們的生活中。
二、攝影和群眾文化之間的關系
1.記錄群眾的生活。群眾文化作為人們生活的社會抽象反應,在攝影技術之前,人們都是通過繪畫的方式來對當前的社會生活進行記錄,當時的人們通過自己對社會上事情的觀察,面對社會上存在的各種各樣文化活動,并實際的參與進去,感知文化內涵,然后用繪畫的形式,將其文化活動以及內涵充分體現出來。但是傳統的繪畫方式雖然能夠還原現實,但是對于部分細節方面體現的還不夠完美。在攝影技術出現之后,人們能夠通過照相機這種手段都社會上的人文風氣更加客觀、詳細的記錄下來,還原社會生活的真實場面和文化活動。
2.群眾文化生活給攝影提供拍攝的素材。好的攝影素材往往都是隱藏在人群中的,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豐富多彩群眾生活為攝影提供豐富攝影素材,對攝影藝術家的創作欲望與創作興趣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有時候攝影師為了能夠拍攝到一副好的攝影素材,往往深入到群眾之中,與當地群眾融為一體,深切感知當地的群眾文化,從而拍攝出優秀的攝影作品。有了群眾文化作為攝影的基礎,攝影師創作的作品不在單一,而是呈現悲傷、喜悅、重逢、親情等多元化作品。
3.攝影和群眾文化互相影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群眾文化作為人們生活的主要表現形式,為攝影提供豐富多彩的素材。同時攝影和群眾都是以人們的生活習慣為主體,但是群眾文化相對攝影來說具備一定的主動性,攝影相對群眾文化來說客觀性較強,兩者互相影響。群眾文化能夠為攝影藝術家帶來良豐富多彩的攝影素材,促進攝影事業的發展,攝影能夠記錄群眾的生活習慣以及文化活動,將人們群眾文化展現在更多人的眼前。除此之外,攝影家的精心創作過程,對群眾文化的建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兩者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4.拓展群眾的審美角度。攝影藝術在于一張圖就能夠說明一個故事,照明僅僅只是一個載體,真正的內涵往往體現在照片的內容。因此,欣賞者有權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對照片進行理解和評論。攝影的藝術在于對人們沒有統一性的要求,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理解照片的含義,這樣一來無形之中拓展了人們的審美角度。況且由于攝影的對象都是人們身邊能夠遇到的事情,也讓攝影的藝術更加普及化和通俗化。如果現在的世界是一個廣泛的大世界,那么在照片就是一個小世界,大世界是一個大的故事,小世界中就是一個小故事,人們通過對小故事的細節分析,側面烘托出大故事的具體情況。兩者之間互相依存,卻互不包含。
5.客觀還原歷史提高文化傳承。我國擁有56個民族,地大物博,不同的民族、地區有著不同的群眾文化,通過影像和圖像能夠全面方記錄當地的民族群眾文化,對我國的文化傳承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相比傳統的語言和文字記載,通過攝影更加能夠將真實的歷史完整的傳承下去。
三、結語
伴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社會只需要通過一部手機就能夠完成攝影功能,人人都能拍攝自己喜歡的作用,但是一件好的攝影作品還是需要用心融入到群眾文化中,感受群眾文化給自己帶來的靈感,這樣才能夠拍攝出優秀的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