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伶俐 李康 唐涌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1130
在當前城市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公共交通逐漸成為解決人們出現問題的重要工具,公交出行也逐漸成為人們主要選擇,但公共交通卻不能實現點與點的聯通性,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和P+R的停車場相關策略,雖能夠有效解決此類問題,可是由于取車難,手續辦理復雜等因素,還是難以解決這一問題。而共享單車的出現,通過便捷的取車、無車樁的限制和價格親民等優勢,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而且針對當前交通運輸部數據調查發現,全國已經有高達77家的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而且共享單車投放的數量也高于兩千三百萬輛以上,這對緩解城市交通的擁堵問題有極大幫助。
針對我國現今的城市公共交通,一直是城市交通堅實中關鍵環節,屬于城區以及城市郊區間方便人們出行的公共交通工具,實現旅客的運輸,其主要就是以地鐵、輕軌和公交車以及出租車,還有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對于我國當前的城市公交企業,是以公益性為主的企業,有國營、私營以及聯合經營幾種形式為主。其中的經濟效益,不但是企業內部的盈利,也主要以大量社會效益為主。為有效地緩解我國當前城市交通擁堵以及環境污染等矛盾和問題,我國政府部門就必須要重視公共交通事業的發展,并重視公交優先的原則[1]。自從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城市逐漸加強智慧交通的建設,為人們出行方便,共享單車逐漸進入到公共交通領域中,這為解決交通擁擠和綠色出行問題提供了保障,對此必須要實現共享單車與公共交通間的協調發展,以此更好地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為改善城市環境和增強居民生活品質提供堅實保障。
針對相關調查發現,對于共享單車的使用頻率和公共交通使用頻率間,是呈現正相關的,實際中運用共享單車的頻率如果高,部門就說明其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的次數也會較高,而且也有很多居民會結合使用共享單車和公共交通。對于共享單車的主要現狀問題來說,存在以下幾點:
首先,早晚高峰期停車比較集中,對正常交通會帶來影響。針對實際的居民使用共享單車的時間段進行分析,其一般會在早晚高峰期時運用共享單車,在這一階段的取車和還車的地點分配也要比高峰期的時間段要均衡,對于這一時間段,比較容易存在難尋車,辦公地區的共享單車數量非常多,甚至會影響到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
其次,資金緊缺,較大價格幅度。共享單車的前期有著較高運營成本,盈利模式存在模糊性。也正是這些因素,各種運營商也提出了升價的策略,如:小黃車將以往的1元月卡,變為20元的月卡活動,其價格上幅較大,而且對于以往能夠運用支付寶的螞蟻信用值來換取免押金的活動也結束了;但以此為基礎,其開展了專門的用戶的用車信用評估體系,對于那些能夠及時舉報實際中違反了用車規范要求的用戶,要給其相應的獎勵作為鼓勵,而對于那些不規范的行為和違法要求的用車行為人員,必須要給予其扣分和罰款處罰,以此來實施車輛管理工作[2]。
再次,車身有很多廣告,會影響到市容市貌。城市中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小廣告隨處亂貼,在共享單車領域穩定當中中,居民也感受到共享單車的便利,可是因社會不良行為的影響,使得共享單車上的非法小廣告變得越來越多,還有人會在摩拜單車的車筐中的太陽能板上貼上小廣告,這樣不僅會影響其功能,也會對市容市貌帶來嚴重影響。
最后,占領了公共資源,會引發居民不滿。當前環境下共享單車數量越來越多,也會使得其占用的公共空間和道路變得越來越大,這樣會占據很多公共區域,甚至會有很多居民對此保持不滿。對此,必須要制定完善的應對策略,真正為共享單車和城市公共交通間的協調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共享單車是不是公共交通,有很多人會作出肯定的回答,因此要有效的將共享單車列入到公共交通系統之中。有很多人認為,應由政府來承擔起管理和控制共享單車的責任。要想更好地明確和解決共享單車的現狀問題,其當地政府和企業以及交警等,必須要作出有效地應對,因此,政府要積極與企業間進行合作,并建立科學有效地政策以及規定等內容,通過運用智能且精細化的管理形式,真正有效地對共享單車開展科學化的管理和控制,例如,通過建立電子圍欄,或是增加停車引導的標識等,以此能夠給用戶規范的停車而提供有效引導,并實現實時監測的要求,另外,也要借助共享單車的每增數據情況,為相應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的依據。更要對當前的居民進行有效地教育和引導,使其可以從源頭明確問題所在,并對單車的規范化管理提出有利策略。
針對單車企業每日所提供的相關大數據信息,要開展實時調控前一日各地區共享單車的投放量。在將工作日和本周末單車投放的地點進行區分,由此確保用戶更為滿意的使用單車。也要有效地開展車輛智能調度,通過建立“獎勵車”的形式,也就是分析共享單車實時情況,這對單車量大的地區,可在早高峰期、重點辦公區等,開展有獎騎行的互動活動,其主要就是用戶在單車密集區之內選擇車輛,其如果騎到了單車量稀疏的地區,那么就會為用戶提供相應的獎勵,這樣可以有效的通過使用者的力量來滿足管理要求,以此能夠滿足雙贏的要求[3]。
在共享單車投放市場后,會因用戶用車不規范而導致車輛受損等問題,針對這些用戶,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此懲罰,運營商單位可以運用扣費、扣積分等形式來對其進行懲處。相關運營單位可以通過開展“用綠色能量換優惠”的活動,結合用戶的騎行時間、距離等情況,為其發放相應的綠色能量,待用戶達到一定等級后,后能夠運用能源來換取相應的優惠,以此為基礎,政府部門也可以為企業提供適當補助,由此為公共交通領域發展提供保障。
針對相關調查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居民會比較希望在居住區范圍內增設停車位。為了更好的方便和滿足當前居民對于共享單車的使用需求,其居民居住區和公共區應增設一些合理化、規范化的停車位,運用電子圍欄等形式來進行設置,降低單車對于居住區環境帶來的影響問題。對于可停車的面積如果不足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當增加雙層單車的停車設施。
對于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對共享單車進行改進中,有近乎一般的居民比較希望多添加一些距離公共交通站點比較近的停車位。針對某地區的停車地點和站點距離間進行調查,有很多人可以接受150m的距離,因此在后期規劃建設中,可以通過參考居民建議來開展,并為滿足居民出行需求提供保障[4]。另外,也可以針對共享單車和公共交通的使用數據進行分析,有效地優化當前公交站點與共享單車的停車點的設置,這樣能夠減少居民那些不必要的通勤。
對于以人為本的原則,一直都是當前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內容,對于公共交通領域,也要重視這樣點,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優化騎行的環境,針對城市的非機動車道和綠化景觀等情況,增設相應的騎行專用道,通過建立起創新型的街道管理系統,這樣能夠保證交通的安全性,由此增強資源利用率,提升公共交通的使用率,由此更好地滿足精細化城市的規劃要求。
在城市發展中,會經歷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很多問題,對此,我國必須要加強綠色交通、低碳出行等公共社會的意識,由此為維護和改善當前社會環境提供有利保障。而共享單車的出現,能夠為解決當前城市中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給予良好的解決對策,以此來營造慢行系統,讓居民能夠在綠色出現的主題下更好的發展,真正滿足共享單詞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統間的協同發展,為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