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過去的事業單位主要由財政撥款,財務實行收付實現制,通過收付實現反映了事業單位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為我國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支持。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和公共預算管理改革的深化,以往的收付實現制很難滿足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信息需求。新的政府會計制度采用權責發生制使事業單位對自身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更加準確,客觀的反映政府整體運營成本和財務狀況,為決策提供了更有用的信息。新的政府會計制度更加方便事業單位理清“家底”,明確責任,使事業單位財務報告更加真實。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強化了績效管理,提高了行政職能效率,提高了財政資金的利用率。而且在提高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上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長期的習慣問題,在新的財政政策執行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具體操作過程中新舊制度的銜接問題、報表編制等等還有待解決。
新的政府會計制度需要財務與預算的雙核算,即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通過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進行核算,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通過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進行核算,這樣就出現了與舊制度收付實現制之間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銜接問題。預算會計應該與舊賬銜接還是新賬銜接呢? 首先來看一下新賬的數據來源,新賬的數據來源于舊賬,并且新賬在制定過程中也是按照新的政府會計制度要求的權責發生制對舊賬進行的調整與補充,但是這部分事項不涉及資金的收付,所以預算會計中是不考慮這部分數據的,因此預算會計是與舊賬銜接。財務會計對在核算資產類和負債類科目時與舊制度一致。在新賬面登記過程中要梳理新規定中舊賬中的沒有的科目進行補記和調整。新舊制度的銜接和執行還有待于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只有真正理解了兩種制度的特點才能有效的進行銜接。加強會計人員知識結構更新,提高學習的動力,才能更好的進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工作。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行財務預算雙報告的模式,對報表的編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分離后各自編制報表,財務會計負責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和現金流量表等;預算會計編制決算會計報表,兩種報表的呈現使得兩種性質資金更加清晰明朗。不容否認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增加會計核算的內容和工作量,但是從長遠看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獨立核算,使核算變得更加明朗,信息更容易歸類,有利于事業單位預算與財務的雙重管理。但是實際執行中有很多問題,由于以往的報表編制主要以收付實現制進行核算,操作相對簡單,長期的收付制核算也使得財務人員在新制度下進行報表編制的問題尤為突出。在編制過程中由于資產情況繁雜,還存在著賬務不清、確認難度大的問題,給報表編制造成很大的困難。而且在編制中需要大量的合并報表和調整,內部抵消也由于數據的不完整等很多問題難以界定,這都對編制報表財務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編制過程中遇到抵消項目時要注意避免遺漏,在合并過程中通過提高對被合并項目的認識,鑒別業務之間的內部聯系結合會計準則進行合
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對會計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事業單位定期向財政部門提供財務會計報告和預算會計報告。由于舊的會計操作系統無法同時進行財務和預算報告,這樣就使得很多事業單位在執行過程中很難及時提供兩份報告,降低了新制度的實施效率。沒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統就需要人工的進行大量的合并報表和內部抵消分錄和調整的編制,不僅工作效率沒有提高,增加了出錯的概率。在實際工作中,首先加快信息系統的建設升級,積極引入先進的信息化系統,通過硬件和軟件兩手抓,一、硬件方面保障信息化系統的實施,人員維護的配套,系統運行的流暢等。二、要保障軟件系統的更新和應用,確保信息系統能夠適應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執行。三、在信息系統的體系設置過程中要注意雙報告的科目設置,通過財務會計要素和預算會計要素的細化設置實現對不同科目、預算和支出等情況的查詢,進而實現對“雙報告”會計信息的有效提取。四、積極增加輔助核算功能,輔助核算可以提供更詳細的會計信息,有效防止了預算超支現象,便于專款專用加強了專項資金的管理。
為更加準確、完整反映事業單位資產情況和運行成本,新的政府會計制度也對固定資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固定資產的類別和項目進行明細核算并計提折舊。但是,由于許多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購置的年代久遠,部門變動頻繁,管理不完善,很難準確的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無法滿足按部門按項目核算。查漏補缺在盤點的同時還應加強資產管理配套制度建設,固定資產的管理不僅僅是定期的盤點核對,還應從源頭加強管理,在采購、使用、報廢等全流程進行管理才能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全流程的管理離不開內部制度的建設,通過內部制度的建設加強資產的日常管理和清產機制。通過信息化管理更方便進行核對,通過會計系統也更加方便固定資產的折舊等信息的維護。在折舊的方法選擇上要科學折舊不能盲目的進行折舊,很多事業單位在新政策出臺后進行了加速折舊,使一些正在使用的可以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為零,這不僅不能反映資產的真實情況,而且降低了政府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完善固定資產管理也使事業單位的成本項目更加科學、完整和清晰,為事業單位績效考核、財務績效評價提供更可靠的數據支撐。
事業單位與一般盈利企業不同,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政府機構的衍生組織。事業單位應在財政撥款范圍內確保公益事業的完成。通過政府會計制度的執行才能使財政支出獲得更大的社會效益,以減輕國家的財政壓力,政府會計制度提高了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本文通過對政府會計制度下如何應對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新舊銜接問題,報表編制問題,會計信息化系統和固定資產管理問題進行了論述。希望對事業單位解決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