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春
會計專業屬于普及型專業技術專業,高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激勵樂觀的人生態度,過硬的專業業務知識應用性人才。然而,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傳統的會計人才已經不適用社會的需要,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高校會計專業教學要找準定位,提高會計教學的適用性,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1.盲目增設會計專業,會計專業師資力量薄弱。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張,大學生很多專業的就業率卻不樂觀,而會計專業就業相對較好,很多高校紛紛增設就業率相對較好的技術性會計專業。然而高校由于辦學性質及方向的不同,在增開專業的同時,不考慮到學校的具體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盲目增開會計專業,導致缺乏相應配套的專業會計老師,有的學校甚至用非專業老師去給學生濫竽充數的上課,這樣是對老師和學生的不尊重,所教授學生的專業業務能力較弱,畢業后社會的適應性也相對較差。
2.課程設置不合理,影響會計人才培養。(1)課程設置存在缺陷。部分高校在課程設置時,不考慮各科課程的相關性,連續性,只考慮單科課程的完整性,設置課程不分主次,有的課程設置超前,有的設置滯后,不利于學生系統的掌握各科知識,對課程之間的關聯性缺乏認識。(2)專業課與公共課之間課時比例失調。在我國高校,不管是什么專業都必須學習計算機、英語、政治理論等基礎性課程,而這些公共基礎課課時所占的比例往往相對于專業課課時來講較多,沒有重視專業知識的強化。而對于會計專業的一些基礎課,如:稅法、金融學、經濟學、審計學、統計學、管理學、經濟法等缺乏必要的重視,設置的課時量偏少,使學生知識面狹窄,不利于學生系統學習專業業務知識。
3.與會計專業相互配套的設施滯后。隨著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張,會計專業在很多高校都紛紛增設,傳統的會計教學停留在手工操作下的記賬、算賬、報賬等方面,已經不能適用當下高速經濟發展和電算化會計模式下的需要,一些高校雖然開設的會計專業,可是沒有配備應有的學生實驗室、財務信息系統,與之接軌的實踐基地,上課只能是紙上談兵,使理論與實際脫節,學生難以理解及掌握所學知識,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實踐教學模式有待改進。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會計專業理論課較多,實踐課較少,學生普遍的動手能力較差,使理論與實踐脫節,畢業后難以適應社會對會計人員的要求。雖然很多高校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加大了實踐教學的重視,采取“校內實訓+校外實訓+畢業實習”的模式,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在校內實訓幾乎都是做業務習題,離真正的實訓操作差距比較大;而校外實訓,大多高校沒有專門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加之會計專業的特殊性,使得校外實訓成為一句空話,沒有真正落實實訓。即使有實訓基地的高校,學生實訓的機會和次數也屈指可數,使得會計專業學生對會計工作的感性認識較弱,不能有效的認識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5.學生生源差距較大,總體素質偏低。高校的不斷擴招,高校的精英教育已經逐漸轉化為大眾教育。目前高校的生源復雜,良莠不齊,高考錄取分數線降低,學生的素質總體偏低。進入大學校園,脫離父母的管教,自律性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問題學生較多,吃苦耐勞的精神差,對未來就業的崗位沒有認識。生源的良莠不齊給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帶來壓力,上課時認真聽課的同學不多,多數沉迷于玩手機游戲、睡覺等行為,對自身沒有要求。通過調查發現80%的學生對課程不感興趣,認為學好專業與學不好專業沒有什么區別,反正畢業后不想從事會計工作,也找不到合適工作。
1.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及實踐技能,明確教學任務和學生未來就業的社會需求,提高教學質量。(1)積極鼓勵會計專業教師參與社會各類財會類考試,如: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會計師、審計師等考試,來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2)不阻止在校教師到企業、廠礦等單位從事第二職業,使得理論與實踐的很好結合,才能更好的傳授于學生。(3)轉變教學理念,針對高校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大膽創新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崗位的虛擬實驗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2.合理設置高校會計專業課程,與社會需求、學生就業機會緊密聯系。為使學生畢業后能很好的適應社會需要,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高校在設置專業課程時,應當注重學生實際專業業務能力、素質教育的培養,考慮社會需求,以“實際、實用、實踐”為培養主線來設置課程和精選內容,改革課程體系,選擇適合的教材,突出會計專業業務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來提高學生的就業機會。
3.加強會計專業學生實驗設備、實踐基地的建設。目前,各用人單位都比較注重辦公自動化的熟練應用程度及專業業務能力。為了學生畢業后能更好的適用社會,各高校應當提供學生好的學習環境,加強在校學生財務軟件(用友、金蝶等)、辦公系統(excel 在財務中的應用)、數據庫等計算機操作的技能學習,多組織學生到基地實習,使得理論與實踐結合,同時鼓勵支持學生參加會計專業技能證書的考試,其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能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
4.注重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在會計教學中,應當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專門開設相應的課程,全面講解有關會計的法律法規及會計職業道德理論,讓學生明確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自覺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及誠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