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杰
摘 要: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其自身特征和傳統融資模式的局限,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制約著小微企業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境提供了機遇,因此本文對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優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小微企業 ?融資 ?優勢
一、小微企業融資現狀與融資難的原因
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0%以上,創造了大量財富和就業機會,在推動經濟增長和科技創新方面功不可沒。然而,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小微企業的發展。小微企業融資難有其自身原因,例如進入市場門檻低、管理制度不規范、財務制度不健全等,但關鍵因素是信息不對稱阻礙了銀行對小微企業融資做出正確的決策。因為小微企業貸款者為了成功借貸,可能會隱瞞不利于借貸的負面信息,而夸大有利于獲取貸款的信息,銀行為了回避信貸市場的道德風險,寧愿采取回存、抵押、擔保等信貸配給措施,也不愿通過提高利率平衡市場資金需求。傳統金融服務更傾向于“二八定律”,重點關注20%的高端客戶,因其能為銀行帶來80%的利潤。正是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造成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
二、互聯網金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境的機制、途徑與優勢
(一)互聯網金融服務的特征與機制
首先,互聯網金融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的運用,可直接實現高頻交易、信貸風險分析、社交情緒分析以及信息的專業化處理,從而擺脫了傳統金融服務對企業經營狀況、財務水平及抵押等信息的嚴重依賴,從而使小微企業征信評估成為可能。通過大數據技術收集小微企業主日常社交與交易數據,再通過數據挖掘技術了解其消費習慣和個性特征等情況,進而分析其實際財務狀況與資信水平,那么借貸者刻意構造的虛假信息就會不攻自破。其次,互聯網金融服務高效、便捷、成本低,可以有效化解小微企業融資貴的難題。因為小微企業在傳統融資模式下經常需要面對信貸配給以及程序繁瑣的不利局面,使得部分借貸者退出銀行融資市場,轉而向民間放高利貸者借貸,從而大大提升了融資成本。而互聯網金融不僅通過大數據征信和評估風險,而且采用自動放貸流程和批量審核方式,具有規模經濟效應,可以降低融資成本并提高服務效率。第三,互聯網金融傾向于服務80%的“長尾”小客戶,實現普惠金融。小微企業主可以借助網絡平臺享受各種在線金融服務,不但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且互聯網金融可以吸收民間閑散資金參與企業投資,擴大了資金來源,盤活了資產。
(二)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途徑
首先,針對融資難、缺口大的融資途徑主要包括網絡貸款平臺、電商小貸平臺、眾籌融資平臺、信息化金融機構等。小微企業初創時期主要采用眾籌融資模式,即個人或企業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向公眾公開融資,回報投資對象的形式為股權或利潤、產品或服務等,特點是單筆融資額度小、籌資量大、資金到位快。小微企業成長時期會主要采用網絡貸款平臺和電商小貸兩種模式,以滿足小額、高頻率融資需求。小微企業成熟時期則會通過信息化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用以滿足更大額度信貸需求及多樣化資金管理需求(如資金結算、企業理財等)。其次,針對資金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的信息途徑主要包括互聯網金融門戶和互聯網征信平臺。互聯網金融門戶作為供需雙方的中介,通過金融產品平臺的搜索和比價模式,為個人和企業提供金融產品的信息服務和銷售渠道,主要包括第三方資訊平臺(如和訊網、網貸之家等)、垂直搜索平臺(如好貸網、融360等)、在線金融超市(如大童網、格上理財等)三種形式。互聯網征信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采集個人和企業的網絡交易、支付、社交等數據,通過評估形成個人或企業的信用評估報告,從而為金融活動提供征信服務,芝麻信用即為其典型代表。第三,針對交易成本高、支付結算效率低的支付途徑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和第三方支付。
(三)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優勢
與傳統融資模式相比,互聯網金融服務具有以下優勢:首先,明顯的信息優勢。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信息不對稱,而互聯網金融以龐大的數據庫作為支撐,再加上先進的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的運用,使得借款人與投資人對對方狀況有更客觀的了解和判斷,從而有利于選擇符合自己要求的合作方。其次,成本優勢顯著。在傳統融資模式下的金融機構根據“二八定律”提供金融服務,傾向于20%的高端客戶,為80%的小客戶設置較高的門檻與繁瑣的審批流程,無形中大大抬升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而互聯網金融傾向于“長尾”的小眾需求,不僅擴大了市場交易空間,而且憑借互聯網金融平臺方便、快捷、靈活的特點,使得每一筆交易成本很低,盡管每個金融產品銷售量不大,然而勝在“薄利多銷”的融資模式,從而使借貸雙方實現共贏。第三,效率優勢突出。互聯網金融平臺是真正的金融普惠平臺,不僅為借貸者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選項,而且程序化的審批、放款流程更簡捷、高效,從申請、審批到資金發放可在1日內完成,這是傳統融資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
三、完善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融資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大互聯網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
盡管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然而小微企業融資缺口仍然不小,除了小微企業數量不斷增長的因素以外,很大原因是政府政策的針對性不強,還有小微企業對政府政策的不了解,因此政府應在政策針對性和保障政策落實方面進行改進,例如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支持創辦小微金融機構等。
(二)完善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體系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產業,相關法律法規仍不充足,亟需立法及對相關制度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其中完善行業準入制度和互聯網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是重點。針對互聯網金融企業“跑路”亂象,必須提高行業門檻,以利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健康發展。作為互聯網金融企業必須完善自身財務制度和內控制度,控制好金融風險。
(三)加強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的建設
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應注重風險控制,在放貸前對借貸者進行全面評估,在放貸過程中加強對借貸者的監控,形成風險時需及時收貸。同時要在法律框架下進行經營,防止觸碰法律風險。另外,就是向行業優秀企業學習,借鑒其優秀管理經驗,增強自身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
(四)增強小微企業融資各方面的能力
小微企業自身也應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完善財務制度。內部管理制度缺失是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差的重要原因,所以小微企業應結合企業實際狀況,盡快健全內控體系,例如建立內部ERP管理系統。其次,配備專業化財務人員,建立適合自身的財務制度。針對小微企業違約風險高的問題,小微企業應提高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
四、結束語
小微企業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關鍵力量,解決好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就是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和創新發展的源動力,因此金融機構有必要發揮互聯網金融的優勢,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霍兵,張延良.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驅動因素和策略——基于長尾理論視角[J]. 宏觀經濟研究,2015(2):86-9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