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斌業
【課題】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2017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德樹人,提升中職生素質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22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62-02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的要求,學校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和特色,通過搭建多維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構建立體心理健康教育網格,形成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的特色工作機制,使學生學會學習和生活,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科學規劃,多管齊下,構建立體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育人工程,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探索中,我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并與社區成立了共建單位,每個年級配備兩名專職、六名兼職心理教師,班級增設心理委員,構建起“領導小組宏觀調控,輔導中心悉心指導,全體教師主抓實施”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組織體系,形成了“學校教育為主體—家庭教育為輻射—社會教育為拓展”的立體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一)成立“一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構
學校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計劃之中,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工作會議,指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政教處、團委、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根據學校實際制定工作計劃,落實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工作指標。
(二)組建“兩個”心理健康教育委員會
1.社區委員會。民勤縣綜治辦、預青辦、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門聯合成立了民勤縣青少年專門學校,辦公地點設在民勤職專,并成立了民勤縣青少年專門學校校務委員會,我校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成為矯治和教育不良行為青少年的主要陣地之一,我們采用集體心理輔導和個別心理咨詢相結合的方法,對這些特殊群眾進行“育心”,使他們的心理趨于健康成熟。
2.家長委員會。充分利用家長聯盟、家長座談會等有利契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家長委員會,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引導家長掌握科學育人的方法,達到配合學校開展心理教育的目的,力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最大的合力。
(三)培養“三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1.建立了一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組成的骨干隊伍。目前,輔導中心配備專(兼)職心理教師12名。均已取得國家三級或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主要承擔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心理咨詢室的日常工作,包括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學生的團體和個別輔導等,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實施提供專業指導。
2.建立了一支具有較強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能力的班主任隊伍。主要承擔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充分發揮班主任對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特別是心理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
3.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自覺意識與實施能力的教師隊伍。通過集中培訓、心理健康學習交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工作能力及工作實效,承擔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務。
(四)形成“四個”心理健康教育項目
1.項目一:陣地性心理健康教育,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計劃的,由學校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具體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理咨詢輔導、心理信箱活動等。
2.項目二:活動性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通過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延伸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軍訓、文明校園創建、核心價值觀培育等德育活動,志愿者服務、定崗實習等社會實踐活動等。
3.項目三:學科教學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他學科教學中的滲透。
4.項目四:年級、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由年級組或班級牽頭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比如“我陽光,我健康”征文、演講賽,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文化欄,心理健康主題黑板報、手抄報制作等。
二、宏觀教育,多措并舉,搭建多維心理健康教育平臺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到位,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就得在可能對學生心理構成影響的各個方面采用積極的、良性的刺激,并且在人與人(教師、學生、家長)之間、人與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之間,專門課程(心理健康課程)與常規課程(各科知識的教學)之間、專業活動(心理咨詢、心理訓練活動)與日常活動(德育及文體活動)之間構建起一種和諧的、合理的關系。
(一)建設標準化咨詢室,夯實心理健康教育主陣地
建設標準化咨詢室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前提保障,學校按照外部文化氛圍深厚,采光通風條件良好,環境安靜舒適,方便學生進出的要求,將心理咨詢室的地點選在行政樓一樓,面積達150余平方米,在已有的五個主體區(來訪接待室、個別輔導室、團體輔導室、心理測評室和自助測評室)的基礎上,又建設四個拓展區(宣泄室、沙盤游戲室、休閑放松室和心理閱讀室),達到省級標準化心理健康咨詢室A級標準。
(二)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學校按照中等職業學校課程規劃設置,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征訂教材、配備教師、規定時數,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訓練,維護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三)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中的中心環節,也是心理輔導的主要渠道之一。各學科教師利用自己的學科教學,充分發掘教材,尋找學科知識中心理教育的對應點,進行心理素質訓練,并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學習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精神。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訓練積極健康心理品質
學校立足“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生活主題化”的工作思路,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尤其是有意識地增加了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含量。通過開展“文明禮儀競賽月”“文明校園創建”“書香校園創建”“安全生產月”等主題教育月活動,“感恩最美的人(母親節)、“緬懷英烈”(清明節)、“肩負歷史的重托”(五四青年節)、“紅燭贊“(教師節)、“永遠跟你走”(國慶節)、“胸懷感恩,放飛夢想”(感恩報告會)、“與爾攜手”(法制報告會)、“陽光你我”(心理健康專題報告)、“做最美的自己”(生理衛生講座)、“聽時代號角,做有夢青年”(核心價值觀演講比賽)等主線教育周活動。
(五)美化校園育人環境,陶冶學生心靈情操
環境影響人,環境塑造人。要重視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作用。既從“硬件環境”上投入,努力做到“綠化”“美化”“香化”“亮化”我們的校園,使之更適合人性,更符合心理學的要求,使每一寸土地都成為育人育心的基地;注重“軟件環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六)創造社會實踐機會,磨礪適應社會意志
中職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面對工作環境、角色身份與管理方式等的巨大變化,通過讓學生參與-體驗-調適,形成健康心理。做好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做好角色的轉換。為此,我校組織了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強健心理素質,讓學生了解企業文化、企業要求、企業精神,認識技術的重要。
一言以蔽之,我校歷來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其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構建了立體心育網格,搭建多維心育平臺,形成了良好的心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