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婧一 李詩慧
摘 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哈爾濱市要認真落實“十三五”文化發展規劃,借鑒外地城市先進工作經驗,發揮各級政府“主導事業、扶持產業”雙輪驅動作用,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及其產業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哈爾濱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
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源源不斷地為其注入產業活力,加快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及其產業的繁榮發展,這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重要任務。
一、推進園區建設:形成產業發展鏈條,發揮示范聚集效應
目前哈爾濱市已經建成了十幾處文化產業集聚區,其中冰雪大世界、平房動漫等5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作為城市集聚文化產業的示范樣本,帶動了相關文化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2015年全市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70億元,占GDP比重為6.42%。
黑龍江文化藝術產業園區是省、市、區、校四方聯合推進的重點建設工程。建設工期為2011年至2018年,規劃占地面積10.82萬平方米,總投資22.63億元。其中“哈爾濱國際油畫交易中心”項目于2015年竣工并開始招商運營,目前入駐油畫創作生產企業及營銷店鋪已接近100家。今后三年規劃發展目標,就是依托哈師大人才資源、文化教育、區域條件等優勢,打造“集研發創意、企業孵化、人才培養、產品交易等功能為一體”的產業鏈條,形成東北亞區域具有較強示范、集聚、輻射力的產業基地。
在金源文化的發祥地阿城,“三五”文化產業園是“三五”調味品生產廠房遷移之后在原址興建的,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投資超億元,目前已形成具有傳統藝術創作、工藝品展銷、旅游觀光、休閑購物,以及“三五”調味品傳統生產工藝、產品營銷宣傳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平臺……阿城版畫藝術園分為版畫展覽中心、版畫博物館、版畫創作中心、版畫培訓中心等四大板塊,主要具有版畫創作、收藏、展出、體驗、交流等六大功能。阿城區版畫藝術有一支200多人的業余創作隊伍,還有五六位專業畫家,一幅較好的版畫作品可賣五六千元,更為優秀的可賣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遺憾的是阿城版畫至今尚未真正形成產業。
發揮文化產業園區的示范集聚效應,關鍵在于推進文化產品走向市場,形成文化產業發展鏈條。西安曲江文化產業園區是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十幾年來,堅持以盛唐文化為品牌,積極打造產業集群,在文化旅游、影視演藝、會展創意、傳媒出版等諸多領域形成了產業鏈,2015年入駐文化企業4424家,注冊資金588.3億元,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50多億元;山東曲阜文化產業園區作為傳統文化與產業融合的成功典范,不斷發掘儒家文化品牌價值,文化旅游、文化演藝、孔府餐飲、書畫業、會展博覽、旅游商品銷售等重點產業獲得較快發展。2015年國慶黃金周期間,“三孔”單日游客接待量達11.26萬人,實現門票收入760萬元。
“加快產業集聚,構建文化高地”是哈爾濱市“十三五”期間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針對哈爾濱市傳統文化產業性偏弱、總量規模小、布局分散、市場發育不成熟等薄弱環節,圍繞哈爾濱“重點發展時尚創意、文化制造、文化服務三大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要認真借鑒外地成功經驗,集聚文化產業優勢項目,打造高端文化品牌,培育文化產品市場,形成重點文化行業相互支撐的產業發展鏈,切實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園區,帶動傳統文化及其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二、活躍校園社區: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普及群眾文化活動
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作為哈爾濱市教育部門廣泛推行的教育規劃目標,在中小學得到較好落實并取得明顯效果。虹橋中學“傳承文化精粹,培育后德人才”辦學理念,新陽路小學“品讀經典潤智導行”辦學特色,經緯小學“結合課堂教學、融入校園文化、開拓實踐活動”教育方法,有效推動了經典誦讀、書法繪畫、傳統音樂、傳統游戲等傳統文化教育。
據五常拉林鎮文化站長介紹,這里的群眾文化活動十分活躍,每天參加群眾有三四百人,趕上節假日近千人。在南崗區燎原街道文化家園社區,居民參加傳統文化活動的興致極高,每年定期舉辦的“大書法家牽手小書法家”“兩代人同下廉政棋”“鄰里一家親”等傳統教育活動,成為全市創建文明社區的學習樣板。
三、發揮政府作用:制定扶持引導政策,推進雙輪驅動發展
(一)抓緊實施保護修復工程
各級政府要重視哈爾濱市尚未開發的十幾處歷史文化遺址的保護開發工作,建立歷史文物資源數據庫,搶救挖掘整理一批歷史文化資源。對于文化遺址及重點文物,按照“修舊如舊,保留原貌”原則,避免大片拆遷、整體重建。同時,嚴格文物保護管理與執法,實行責任終身追究機制。
(二)繼續完善基層公共服務
各級財政要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新建、改建、完善一批文化基礎設施,實現城鄉全覆蓋。同時,開展傳統文化基礎知識、書法繪畫、傳統工藝、文藝演出等培訓指導工作。
(三)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推行市場化管理運營模式,進行宏觀政策調控,規范市場行為、扶持重點建設,推動金源文化、歐陸文化、旅游文化、音樂文化等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制定相關引導扶持發展政策,敢于打破體制界限,引導民營企業進入相關文化領域,促進傳統文化與產業融合、與時代接軌、與城市發展同步。
(四)不斷拓展傳播造勢渠道
一是發揮廣播電視報刊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的傳播功能,大力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二是發揮城鄉靜態媒介的宣傳優勢,采取統一制作并設置大型宣傳板、電子屏等形式。三是發揮“我們的節日”主題教育作用。
作者簡介:
盧婧一,女,文史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