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在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除了要教授學生基本的知識以外,還需要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文學習思維。這其中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單單依靠教師對于學生的講解是不足夠的,其中更好的方式,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提問,從而使得學生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語文思維,因此,本文將立足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有效性提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有效性提問 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170-02
所謂有效性提問,實際上屬于提問教學法的一種,它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提問教學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課程學習,其中通過教師提問,從而讓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看到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采用的提問的方式,往往不是有效的提問方式,很多問題都不適用于教材內容的推進。因此,在教師在現在的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結合一定的教材內容,讓提問教學法能夠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的落實,從而促進初中語文課堂的更好開展。
一、注意提問的有趣性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實現有效性提問教學,首先教師就要知道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雖然說學生到了初中階段,學習的自覺性和思維能力都在不斷地發展和轉變,但是這畢竟是在形成的過程中,并沒有得到完成,因此,初中生還是會比較喜歡一些有趣的事物,教師在運用提問教學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采用比較有趣的提問方式,從而才能真正實現提問的有效性,促進有效性提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例如,教師在教授《消息二則》的時候,可以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平時在家里會看電視嗎?”,“會”學生回答,“那么你們一般看什么電視節目呢?”教師接著問,這個時候說什么的都有,像娛樂節目、電視劇等等。接下來,教師可以說:“那么在家里你們會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新聞么?”,“吃飯的時候會。”學生回答。然后教師就可以說:“那同學們,想知道新聞稿是怎么寫的么?”通過這樣一系列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情緒完全調動起來,從而吸引學生更好的進行課程學習,實現有效性提問在初中語文課程中的運用。
二、結合教材內容展開提問
其次,在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采用有效性提問教學方式,主要還是為了方便學生的學習,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語文思維模式。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提問的內容要符合教材的內容,從而才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把握。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在運用提問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問題中的內容,大部分內容都不是圍繞教材內容而展開的,沒有辦法達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也不是有效性的教學提問。
例如,教師在教授《藤野先生》的時候,這篇主要是給學生介紹了藤野先生這一個人物形象,針對這樣的課文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給出學生一個主題,讓學生前后左右分為四人小組,針對主題展開探究。具體來說,假設教師給出的主題是“藤野先生”,教師就可以圍繞主題,先讓學生尋找“課文中所描繪的藤野先生的人物外在形象是怎樣的?”,在問題提出時,教師先不忙著要學生回答,可以讓學生先自己小組內部進行討論,然后在內部選擇一個小組成員都認可的答案告知老師,然后教師再問:“課文什么地方講到藤野先生的人物性格,或者是品質?”,同樣讓學生先自己閱讀文章內容,然后小組內討論,最后再由教師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將問題和教材內容實現有效的結合,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知道課文講了什么,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探究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在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在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基礎知識,而且還要從通過一定的方式去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其中通過有效性提問便可以很好地做到這一點。但是在現在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能夠做到有效性的提問,從而促進課堂的良性發展,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并從教材和學生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提問形式,從而真正實現有效性的提問教學,促進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漢勇.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提問策略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5(4):54.
[2]戚培培.新時期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分析[J].現代語文旬刊,2016(9):108-109.
作者簡介:
王琴(1973-),女,漢族,甘肅皋蘭縣人,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