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 劉昌國 吳立祥
【課題】本文系甘肅省武威市2017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翻轉課堂在農村中學的實踐研究》,課題號:WW[2017]GH3224。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215-01
一、農村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
1.基本信息素養
即信息基礎知識和計算機基本技能。農村中小學教師要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知道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打印機及一些常用應用軟件的安裝和使用,并能熟練應用計算機處理學生考試成績、編寫測驗試題等。只有具備了基本的信息素養,才能培養信息處理的能力。
2.多媒體素養
信息時代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媒體。農村中小學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和教育對象,圍繞教學目標、授課內容選擇和使用不同的媒體。除此之外,還應當掌握計算機教學的基本過程并學會熟練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和希沃等應用軟件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3.網絡素養
教師應具有網絡基本知識和素養。農村中小學教師應當掌握電腦網絡的一般原理,學會利用網絡搜索數據、傳輸文件和網絡交互式教學,能利用電子郵件、QQ群、微信群、微博跟同行或學生進行交流,自己制作簡單的網站(頁)發布自己的認識和觀點。
二、培養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途徑
(一)個人層面
1.樹立較強的信息觀念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課堂教學手段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教師一時不能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很多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觀念和信息意識淡薄,不能有效使用先進信息技術、新型教學手段改善優化自己的教學質量。因此,在信息化、數據化的今天,培養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意識、信息觀念顯得尤為重要。
2.自我提升信息素養
教師利用課外時間自我學習,也可在具體的工作中學習應用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閱讀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相關雜志;參加網絡學習,交流經驗;積極參與各種研討會、發表教學成果等,從而實現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啟發學生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二)學校層面
1.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
具備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每一位教師不可缺少的職業職能,學校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在培訓形式上有校內信息組教師進行指導培訓外,多邀請外地專家進行講座,研討等等。在培訓內容上應該選擇一些基礎性的信息技能,在難度上,應該根據信息技術普及水平而定。培訓內容上不宜過多,要精選教學過程中實用性較強的技能內容來進行,力求快速掌握并能熟練應用。在此需要強調的是這樣的培訓要每學期,每年都堅持,只有長期堅持,方能效果顯著。
2.為教師創造信息化環境
學校要配置相應的現代化教學設施,配備多功能網絡教室,學校中所有計算機都能聯入互聯網;同時學校也相應成立網絡中心,購進大量的軟件和教學資料,逐步建立學校自己的教學資源庫。只有營造良好的信息化環境,教師才有平臺操作實踐,才有舞臺去施展,才有利于學校的信息化的發展。
3.健全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如何來評價教師的信息素養能力:學校應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比如:(1)開展學科與信息化技術結合的高效課堂比賽,課件制作比賽,優秀課堂評獎等形式。(2)對在教學中積極采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師給予獎勵。(3)學習掌握新技術和網絡工作可以得到職稱提升的機會。從而增加老師的參與意識,強化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信息能力。
(三)國家層面
1.投入大量的教育經費
教育為國家根本,一個國家的強大,興盛,其教育水平的高低是關鍵。教育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大量投入。
2.建立優秀的培訓機構
建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教育培訓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由教育主管部門設置專門的培訓機構。比如,有條件的高等師范院校設立信息技術教育培訓中心或是教育主管部門成立專門培訓機構等。有這些機構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培訓。另外,邀請相應技術骨干人員進行上課,保證上課的質量和效果,從而達到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目的。
信息技術已深度融入教育領域中,新型的教育教學理念、模式、方法等等將會層出不窮,面對教育日新月異的變革,教師作為參與者,輔導者,主導者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教師。而擁有信息素養是關鍵中的關鍵,因此,有效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是重中之重,也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