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珮雯 張媛媛
摘 要:個稅大改是中國個稅根本性變革的里程碑,其主要目的在于調節收入分配,促進個稅公平。本文基于新個稅改革背景,進一步討論新個稅改革的社會導向作用,研究新個稅具體措施對不同收入群體影響,并基于此做出未來展望。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稅收公平、不同收入群體
一、新個人所得稅稅改背景
此次個稅修改也是完善現行稅制的客觀要求。通過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低檔稅率的級距等措施,減輕了廣大納稅人的稅收負擔,使個人所得稅稅負水平更趨合理;重新規定納稅人認定標準、反避稅條款和個稅征收方式等,充分發揮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促進稅收公平。
二、新個稅對中低收入群體的影響
中低工薪階層工資相對比較穩定,起征點提高,上交國家的減少,留給自己的變多。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次個稅“起征點”提高,是順應民意的好事兒。免征額的提高影響的主要是應納稅收入在3500-5000元的中低收入階層。對于工薪階層而言,提高其個稅起征點,可以使其月收入最低增加300元,且僅以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月5000元這一項因素來測算,修法后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由之前的44%降至15%。中低工薪階層的錢袋鼓起來了,中等工薪階層隊伍壯大,高收入者成為個人所得稅的主要納稅人,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工薪階層的貧富差距。且除了起征點的提高,六大專項附加定額扣除(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也是此次稅改的一大亮點,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目的在于為廣大工薪階層減負,定額扣除兼顧了公平和效率。
三、新個稅對高收入人群的影響
(一)高收入人群個稅征管問題
個稅承擔著籌集財政收入和調節收入分配促進公平雙重職能。工薪階層繳稅人數大幅減少,那對高收入人群的范圍界定和嚴格征管就顯得尤為重要。工薪階層的個人所得稅全部由工作單位全權代扣代繳,因為有相應的納稅標準,稅務機關對其監督、監管、檢査較為簡單、容易、全面。但是對于高收入人群、自由工作者等階層,征稅范圍監管不嚴、稅收執行力度不強、征稅漏洞較大、調節力度不夠、法律監管落實不到位等現象時有發生,導致高收入所得者未完全進入納稅范圍,造成我國稅收較大程度流失。
(二)新個稅措施影響
今年個稅法公布了納稅人認定標準、反避稅條款和新個稅征收方式。我國高收入人群個人所得稅流失問題嚴重,此次強化征收管理力度之大,三項新規定使高收入高凈值人群逃稅幾乎無法實現。以高收入人群月工資(稅前)10,000元為例,分析2019年各月個稅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應繳稅款等信息(表1),進一步發現高收入群體隨著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的提高,會產生稅率跳級,適用稅率從低到高,使每月預扣的個稅都會有所不同,且繳納數額呈逐月遞增趨勢,呈現出“前低后高”的分布狀態,即距離年初越近,個稅繳納越少,距離年底越近,個稅繳納越多。
四、總結與展望
此次稅改減稅的主導思想是為中低收入者減稅,降低生活成本,直接導致中低收入工薪階層可支配收入增加,提高消費能力。中低收入工薪階層是我國經濟消費的主力軍,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助于刺激消費,直接帶動內需。免征額的提高與專項扣除項目的增加可以對低收入納稅人實現“零”稅負,對部分工資水平高而可攴配收入比較低的人群減輕稅負,保證其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并提供法律保障,提高其生活質量,增加該納稅群體的“獲得感”。專項附加扣除的六大項:醫療、教育、房租、房貸、養老,這些項目與生活息息相關,也是中低收入者負擔較重的部分。體現出稅收對社會的導向作用。比如贍養老人支出,有利于弘揚傳統美德;子女教育支出,有利于鼓勵結婚與生育;繼續教育支出,有利于鼓勵個人學習,提升居民素質。可以看出,此次個稅改革對中低收入者起著較大有利影響。
新公布的納稅人認定標準、反避稅條款和累計預扣法都反映出國家對高收入高凈值人群納稅征管的重視。我國長期存在高收入人群個人所得稅嚴重流失問題,此次反避稅條款的頒布及多項征管措施并舉,將極大減少稅收漏洞,使得逃稅變得困難,且累計預扣致使稅率跳級,相比中低收入者,高收入人群個稅繳納額會逐月迅速增加。這些措施真正實現對高收入且可支配收入高的人群征實實在在的稅,實現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梢杂^望,今年高收入人群個稅繳納數額將會有較大幅度增加。
參考文獻:
[1]貝恩公司.2017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R].北京:貝恩公司,2017:3
[2]王雨竹.我國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的影響[J].中國商論,2019(05):50-51.
[3]區敏怡.關于個稅起征點提升額度對工薪階層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9(03):142-143.
作者簡介:
梁珮雯(1997-),女,本科。研究方向:企業管理和新稅法改革。
通訊作者:張媛媛,徐州工程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