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春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的信息快捷、豐富,很容易吸引處在青春期階段的中學生,但因為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常識,對信息的篩選辯識能力有限,容易沉迷不良信息之中不可自拔。受不良信息的影響,以及沉重的學習壓力和青春期焦慮情緒、逆反心理的影響,有些青少年會自殘、自虐甚至自殺,還有的學生參與了校園凌虐事件,這給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所以生命教育作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要在充分認識互聯網利弊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的新方式為中學生積極開展生命教育。
【關鍵詞】網絡背景 中學生 生命教育 新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218-02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因為只有認識到生命的珍貴性、獨特性,才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才會體味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有形式的教育才能得以開展。中學生正處于認知發展的成熟期,且現代科學技術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顯著[1],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新方式進行生命教育,更易于被中學生接受。而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倫理觀和價值觀[2]。
1.利用互聯網技術,認識生命之妙。
傳統生命教育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讓很多學生都提不起興趣,而互聯網為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學方式,可以變學生被動為主動,獲取生命相關的一切知識。具體來說,就是中學生在課外利用電子設備,觀看有關生命孕育誕生并逐漸成長的科普視頻,因為生命教育邁出的第一步就是“認識生命”[3]。比如觀看人類生命的孕育成長的視頻:從肉眼看不到的受精卵發育成胚胎,經過九個多月的辛苦孕育才能出生,期間稍有不慎就可能胎死腹中,生產時母子也可能遭遇不測;再從嬰兒到幼兒、到少年、青年,其間要付出多少辛勞才能健康成長啊。或者觀看小鳥孵化的過程;從鳥蛋孵出小鳥要經過鳥媽媽二十多天的辛苦孵化才能破殼而出,而剛出生的小鳥非常弱小,眼睛沒有睜開,腦袋也抬不起來,全身沒有一根毛,沒有鳥媽媽的精心哺育根本活不下來。相信觀看這些視頻之后,每個同學都會很震撼,對生命會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感悟。生命的來之不易、生命的奇妙,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去了解,自己去探索,才會真正感悟得到。
2.通過實踐,領略生命之美。
生命教育,還要理論結合實踐,這樣才能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對于初中生來說,老師課堂上所教授的有關生命的知識,只是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上,故而老師可以創造一定的條件,通過一些具體的實踐,讓學生領略生命的美麗,將有關生命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比如親自種一棵植物、養一只小動物等,老師可通過網絡的形式指導學生養殖,或者讓學生自己上網查詢養殖方法,學生親自動手實踐,而養殖過程中所有的事情必須由學生親力親為,他人不能代替,這樣才能深刻體味生命之美。比如養花:從種植的那天起,就開始記錄它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比如種子發芽了,生根了,長葉子了,有花苞了,開花了,結果了,其間可能照顧不周生病了、生蟲子了,甚至死掉了等等,全部詳細記錄下來。養小動物的同學還要操心小動物吃喝拉撒的問題,就更加不容易了。在養殖過程中,學生就會與之產生感情,尤其是小動物,如果生病死亡了,會強烈感受到生命隕落的痛苦。養殖過程學生可以通過電子設備實時分享自己的成果,后期教師可以集中所有學生的種植或者養殖成果,讓學生分享記錄生命的每時每刻以及他們的心情和感想,這樣在他們觀察記錄的過程中,就會深刻領略到生命的美和生命的不易。
3.反面教育,體味生命之輕。
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關于生命隕落的案例,如:同學之間因為微小的矛盾沖突被殺的事件(例如2004年2月轟動全國的云南大學馬加爵事件:僅僅因為與同學打牌發生了口角,就殘忍的先后殺死了四名同學;還有2010年3月,四川大學的學生曾世杰持刀砍殺同學,置一人死亡、兩人受傷,僅僅是因為同學嫌他丑)、被社會變態份子殺害事件(例如2016年廣東佛山的張某因生活不如意,兩次自殺未遂,遂騙十一歲的小姍到他家殺人碎尸,只為了殺人后伏法;還有2018年4月,陜西省米脂縣第三中學學生放學途中遭犯罪嫌疑人——28歲的趙某襲擊,造成19名學生受傷,其中7人死亡,原因竟然是因為趙某當年在三中讀書時被同學欺負,因此而仇恨學生,現在回母校報仇)、因為學業或情感受挫、或者要求沒有被他人滿足、被批評而自殺事件(2017年廣西南寧13歲的小黃姑娘,因為成績下滑被媽媽說了幾句就賭氣跳樓自殺;青島市一秦姓初三女生玩電子游戲遭到父親批評,賭氣喝農藥身亡;2015年6月海口一高三女生在龍昆北路某小區內墜樓身亡,只因高考成績不理想。)、因為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而意外殞命事件(例如2018年山東省常樂鎮中心小學的6名學生結伴前往江邊釣魚玩水,其中3人下水游泳時發生意外,被水流卷走;還有初中一年級的男生楊某,騎著自行車上學,由于楊某占路中間騎行而對后面的一輛大貨車鳴笛不讓,最終導致其與大貨車相掛,楊某被撞倒地后,被大貨車后輪碾壓死亡,死時年僅13歲。)、因為沉迷網絡游戲、分不清現實與虛幻而遭遇不測等事件(一名18歲的青少年因沉迷游戲切腹自殺,因為母親對他很失望,他對自己的未來也很迷茫,所以想死后滿血復活,重生去另外一個世界;還有一名13歲中學生從家里偷出300元錢,在網吧玩游戲連續4天4夜,由于網絡游戲的激烈刺激和驚心動魄的打斗,使他血壓升高,心跳過速,又加上過度疲勞,最后猝死網吧)。這些都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學生實施生命教育的新方式,通過這些殘酷的教育案例,讓學生體味到生命的脆弱,警示中學生必須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生命中可能出現的一切問題;也警示中學生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要學會保護自己免受他人侵害,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去呵護救助他人的生命。當然,讓中學生珍愛生命還有最重要的一課,那就是要懂得珍愛、尊重他人的生命,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
4.正面教育,體會生命之重。
另外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有關于生命教育的正面案例,比如堅持與病魔斗爭好多年頑強生存的事例(霍金21歲就得了漸凍癥,后來全身只有兩個手指能動,但他沒有屈服,不懈努力后成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寫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風行世界,發行量達1000萬冊;他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成為只有像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才能躋身的盧卡遜數學講座的教授,霍金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學界,也以他頑強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還有原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桑蘭,在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一次跳馬練習中不慎受傷,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不懈奮斗,最終完成北京大學新聞系的學業,并成為2008年北京申奧大使之一,又于2008年北京奧運官方網站擔當特約記者。);比如在自然災害中堅守生命永不放棄、創造生命奇跡的事例(例如2018年5月20日,汶川地震中被困196個小時的六十歲的王有群老太太獲救:老人被兩塊巨石壓住骨盆,獲救之前僅僅依靠天上的雨水維持生存,創造了生命的奇跡);比如因為挽救他人生命而犧牲自己寶貴生命的事例(例如2017年宜春市袁州區中學教師王茂華奮不顧身三次闖入火海之中救出五名孩子,自己卻因嚴重燒傷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等等,通過這些正面案例的教育,讓學生體會到因為被他人救助使生命得到延續之時的激動、生命隕落之時的悲傷,也讓學生更加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感恩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人曾給與自己的成長中的幫助。
生命教育對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意義,在互聯網時代下,通過上述各種新教育方式的探索,旨在讓中學生對生命形成正確的認知,在充分認識生命的基礎上,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呵護生命、感恩生命!
參考文獻:
[1]易啟嵐.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育方法淺述[J].信息教研周刊2011(03):69.
[2]侯雁飛.傳統生命觀的詮釋與生命教育[J].新理論2009(11):15.
[3]徐勝男.網絡時代青少年生命教育方式的實踐探討[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0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