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現階段,經濟、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文化作為非物質生產力,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文化生產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國民素質的高低。同時也是物質生產水平與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對我國的社會發展建設也有著十分深遠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文化生產力 經濟發展 文化 生產力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249-02
文化作為社會經濟在意識形態上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其文化特點是由經濟形式所決定的。高度發展的文化有利于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可以幫助人們養成良好的品格。本文主要闡述了文化生產力對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優勢促進經濟發展。
一、發揮文化生產力有效促進經濟發展
文化作為人類發展所特有的歷史現象,它是社會存在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當文化被納入生產經營活動時,文化便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這將與文化生產力和物質生產力形成密切的聯系,這兩種不同形式的生產力同時也需要服從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我們只有不斷的推陳出新,以最佳的方式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所以說,文化生產力在進入行業生產領域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兩方面。均衡兩者之間的利與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一方針。緊跟時代步伐,不斷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全面展開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統籌協調管理。
如果我們只關注經濟增長,而忽視了經濟發展的質量和社會效應。這樣的做法只會阻礙文化生產力發展的積極性,給社會和人們帶來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嚴重影響文化的發展和進步,進而危害到社會的整體發展。我們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注重社會效益,兩者要相互結合發展。既不能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社會效益。
文化生產力主要發展的目標是創造出更加高效的社會效益。文化來源于社會發展與社會,在我國文化行業的發展的首要任務是為社會發展提供文化支持。為時代的發展提供豐富和諧的文化指導,讓人們同時滿足精神文化需求和物質生產的需求,我們通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產力能夠有效推進社會向前發展,為人們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在我國社會建設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將各項文化事業和經濟發展結合在一起。在文化市場建設中,重點關注文化市場的整體布局,為其設定更加深遠的目標。我們要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出發,將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給人們帶來更加科學文明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主義經濟價值觀。
二、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生產力優勢
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高速發展,對我國的經濟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文化生產力這種意識形態只能通過實踐才能發揮其真正作用。同時,它所體現出來的實際效益需要一定的載體才能得以體現。我們要通過文化生產力服務于經濟建設,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對文化生產力的重視程度
相關責任部門和領導要正確認識文化在生產力中的重要性,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運用我們現在一些先進的文化去推動經濟發展。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商品中的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隨之我們也要對社會勞動力素質進行提升。社會主義文化作為指導勞動者不斷提高的主要方式,需要不斷的自我更新,在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取優質外來的文化,通過數據信息的搜集整理,逐漸組建我們自己的科學數據體系,以此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蓬勃發展。
(二)提高文化生產力在經濟發展的作用
在文化生產力推進經濟建設方面我們應該拓寬思路尋找更多途徑。文化生產力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的一種實際表現,同時也是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綜合實力強弱的一種表現。近些年來,我國有很多地方為了增強自身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另辟蹊徑走出了一條屬于中國自己的發展之路,科研院所與企業、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等方式,不斷將文化生產力直接應用到經濟的發展當中。
三、總結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文化生產力的加入為其發展起到了助力的作用。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文化行業的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始終緊密聯系在一起。只有我們堅持發展文化事業,才能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完善的文化支持,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文化生產力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段鵬飛.文化生產力和文化競爭力提升因素分析[J].人文天下,2017(22).
[2]徐望.創新驅動文化資本增值與文化產業發展[J].經濟視角,2017(01).
作者簡介:
高敏(1994-),女,漢族,吉林和龍人,吉林師范大學管理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產力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