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湯曉雨
[摘要]目的:探討急危重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安全及優質護理措施。方法:回顧性分析127例急危重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患者圍手術期優質護理措施,包括生命體征監測、急救準備、手術切口護理、口腔護理、糖尿病護理、院感控制、營養支持、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結果:經治療與護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無嚴重并發癥發生,手術切口二期愈合,治愈率達100%,平均住院時間為18.3d,治療效果滿意。結論:全面細致的圍手術期??苾炠|護理是急危重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可減少并發癥發生,加快康復,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急危重;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圍手術期;優質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8-6455(2019)07-0155-03
Application of High-quality Nursing in Acute and Critical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ultiple Space Infections
LI Dong1,TANG Xiao-yu2
(1.Nursing Department;2.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Nanyang Stomatological Hospital,Nanyang 473013,Hen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safety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acute and critical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ultiple space infections. Methods ?The perioperative high quality nursing measures of 127 cases with acute and critical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ultiple space infection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cluded 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 emergencytreatment preparation, incision nursing, oral nursing, nursing diabetes,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nutrition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 without several complications,the curative rate was 100%,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18.3d. All the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efficacy. Conclusion ?The entirely meticulous perioperative special nursing measures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critical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ultiple space infections, which can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speed up recovery and improve the effecacy.
Key words: acute and critical;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ultiple space infections; perioperative; high quality nursing
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以牙源性感染最為多見,當感染波及相鄰的幾個間隙時,則形成彌散性多間隙蜂窩織炎或膿腫,重者可導致呼吸困難、腦膿腫、縱膈膿腫,敗血癥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可致死亡。本文分析優質護理在急危重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患者中的應用,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筆者醫院收治的急危重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患者127例,其中男83例,女44例,年齡4~80歲;2例腺源性感染,其余均為牙源性感染,其中22例腐敗壞死性感染,105例為化膿性感染;高血糖者74例,其中有糖尿病史者58例;感染波及包含咽旁間隙、口底、翼頜間隙及頸部在內的2個以上組織間隙,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進食困難、呼吸困難。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急診行膿腫切開引流術,其中61例同期行氣管切開術,積極控制感染、支持治療,控制感染后治療病源牙。
1.3 護理方法
1.3.1 術前護理:入院后立即建立有效靜脈通道,遵醫囑給予廣譜抗菌藥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監測血壓、脈搏、呼吸、體溫。有呼吸困難者取半坐臥位,持續低流量吸氧,監測血氧飽和度。同時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周密的護理方案,配合醫生做好嚴重并發癥的應急處理準備,如備好氣管切開手術包、吸引器等,以備急救之需。及時采血送檢,安排人員陪同患者做胸部X線片、CT等相關輔助檢查。
1.3.2 術中護理:由于患者疼痛、體弱,行動不便,應協助手術室進行移送,動作輕柔。術中根據麻醉需要,及時建立多條靜脈通道,同時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并做好記錄。需要氣管切開者應迅速準備好氣管切開器械,連接吸引器。使用電刀時,術前檢查患者身體的固位和防護。對于局部麻醉者,操作前要充分告知患者,緩解緊張情緒,有利于其更好地配合手術操作。積極配合醫生留取膿液標本,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1.3.3 術后護理
1.3.3.1 觀察生命體征:嚴密監測呼吸、血壓、脈搏、體溫等生命體征,全身麻醉患者術后6h內需去枕平仰臥位,頭偏向一側,以免發生誤吸,窒息等嚴重并發癥,氣管切開者需平仰臥位;全身狀況較差者要重點觀察是否有休克表現,觀察尿量;對于年老患者,考慮到心肺功能較差,輸液不可過快;留置導尿者,應注意觀察導尿管是否有松脫、漏尿,及時排除尿袋中的尿液并做好記錄。多巡視,保持靜脈輸液通暢。
1.3.3.2 氣管切開護理:對于氣管切開者,注意觀察氣管套管是否通暢,是否有松脫,避免出現脫管導致的窒息等嚴重并發癥。另外要注意觀察氣管切口周圍皮下是否有皮下氣腫、出血、血腫等異常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定時更換消毒氣管套管內套管,確保套管的清潔干燥及通暢。為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痰痂堵塞,給予布地奈德霧化治療,同時定時為病人吸痰,行氣管套管內濕化,用氨溴索注射液15mg+0.9%氯化鈉注射液10ml,每次5ml,1次/30min,以5滴/min速度滴入,5min后吸痰,成人每日濕化液250ml。
1.3.3.3 手術切口護理:膿腫切開引流術后,及時觀察傷口引流是否通暢,記錄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和引流量。每天配合醫生換藥沖洗感染腔,及時更換紗布。氣管切開套管口下方紗布若有污染應及時更換,用Y形剪開的凡士林紗布墊于氣管套管外管邊緣下方,膠布固定。
1.3.3.4 口腔護理:做好3次/d的口腔護理,并用甲硝唑含漱液含漱??谇挥心撃[引流口者,應及時抽吸感染腔引流膿液,避免患者誤吸或吞咽入胃。對于糖尿病者,由于其免疫功能下降,唾液分泌減少,局部自潔能力降低,更要注重口腔護理。
1.3.3.5 營養支持:由于張口受限、腫脹疼痛等原因影響進食,加上細菌毒素及組織壞死的吸收,大多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營養缺乏,甚至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所以除靜脈補充維生素、氨基酸及電解質外,低蛋白血癥者需輸注白蛋白,鼓勵患者進食高熱量、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流質飲食,補充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必要時行鼻飼飲食。
1.3.3.6 糖尿病護理:糖尿病患者,入院當天監測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并做好記錄,及時向醫生報告結果。注射胰島素者,應根據測定的血糖值遵醫囑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饑餓感、面色蒼白、出汗、心悸、顫抖、意識障礙、昏迷等低血糖癥狀,發現異常時應立即通知醫生。確診低血糖后,能進食者立即給予含糖飲料或甜點,昏迷者靜脈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直至患者清醒。血糖過高者應注意酮癥酸中毒的發生。另外,糖尿病患者淺靜脈留置針時更要注意無菌操作和預防靜脈炎的發生。
1.3.3.7 院感控制: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多重耐藥菌者進行單間或床旁隔離。嚴格探視制度,向家屬講明限制探視的重要性,取得配合理解。尤其是氣管切開患者更應減少探視,保持病房內安靜清潔,避免肺部感染。指導家屬探視前后進行嚴格的手衛生處理;換藥器械及醫療廢物應嚴格按照感染性醫療垃圾處理,出院后行徹底的終末消毒。
1.3.3.8 心理護理: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往往發展迅速,病情較重。疼痛,張口受限、進食困難、饑餓,呼吸困難等癥狀會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恐懼心理。護理人員自患者入院時即介入心理護理,態度熱情和藹,言行要充滿關懷。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四動,即“主動介紹、主動幫助、主動反饋、主動征求”,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情緒[1]。及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態,配合醫生向患者和家屬耐心、細致地講解治療方案,消除其恐懼感,取得患者信任,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以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
1.3.3.9 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發病原因和治療知識,告知圍手術期護理的重要意義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口腔護理的意義,如何清潔口腔、保護牙齒、維護牙周健康,切勿行不良義齒修復。齲齒早發現,早治療,牙痛應及時就診,以免貽誤病情。對于糖尿病患者,要加強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導合理的糖尿病飲食,讓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關基礎知識和治療要求,科學合理控制血糖。
2 ?結果
本組患者均行藥敏試驗及細菌培養,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及時調整抗菌藥物,所有患者均治愈,手術切口二期愈合,治愈率達100%,無嚴重并發癥發生,治療效果滿意?;颊咦≡簳r間為13~37d,平均18.3d。
3 ?討論
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患者多為老年人,且常伴有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往往病情危重,在治療過程中護理質量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而優質??谱o理理念和措施可減少或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患者入院后即要體現出專科護理人員的職業敏感性,尤其是伴有呼吸困難、系統性疾病者,除進行口腔??茩z查外,還應重點關注患者的舌體、口底是否腫脹,是否出現呼吸窘迫(呼吸短促、口唇發紺)及三凹癥等[2]。同時,要備好氣管切開包、氣管插管等設備及急救藥品,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進行搶救,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充分的物品器械準備,護士熟練配合和精心護理可以明顯提高搶救成功率及預后[3]。對伴有口底、咽旁或翼頜間隙腫脹壓迫呼吸道者、伴有頸深部膿腫者,應同時行氣管切開術和膿腫切開引流術[4]。膿腫切開引流術后,患者因膿腫造成的局部張力和腫脹往往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但炎性水腫和手術操作造成的組織腫脹依然存在,甚至有加重的可能,而且多間隙感染導致的全身生理病理改變也有加重的可能,因此,術后的嚴密觀察亦是重中之重。
對于氣管切開的患者,由于手術破壞了氣道對空氣的濕潤加工,易造成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為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痰痂堵塞,需給予霧化治療和氣管套管內濕化。合理的氣道濕化可保持呼吸道的濕潤通暢,痰液的稀釋,減少肺部并發癥,選擇合適與正確的濕化對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況,加快疾病轉歸,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十分重要。而濕化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濕化效果,合適的濕化量會極大地減少痰痂和過稀或者粉紅泡沫痰的形成,一般認為300~500ml每天的濕化量最為合適,少于300ml起不到稀釋痰液的作用,大于500ml則會使痰液變得過分稀薄增加操作次數從而增加感染機會[5],老年人的濕化量一般在每天200~300ml為宜[6]。對于濕化液的使用,也有研究認為[7],用0.45%氯化鈉注射液結合微量注射泵持續氣道濕化,對氣道刺激小,幾乎不引起刺激性咳嗽,而且其在氣道內水分蒸發后滲透壓更符合生理需求,保持了呼吸道纖毛運動的活躍,不易引起痰痂、痰栓,吸痰效果好。氣道滴入濕化液后5min吸痰,可以減少痰痂形成,為氣道滴入濕化后吸痰的最佳時間點[8],避免濕化液在氣道存留時間過長影響患者正常通氣。
除了基礎護理,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也是改善治療效果的重要干預措施[9]。通過向患者講解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發病原因和治療知識,告知圍手術期護理重要意義及注意事項,能夠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心理的放松可增強配合度,提高治療效果。尤其是對于伴有糖尿病的感染患者,要了解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情況和平時血糖控制水平,講解牙源性疾病與糖尿病的關系[10-13]、合理飲食的重要性,使其在病灶牙治療、漱口、口腔護理等治療和護理中主動配合。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住院天數更長,感染累及的間隙更多,切開引流的數量也更多,更容易產生并發癥,甚至死亡[14]。本組中近半數患者伴有糖尿病,通過宣教,患者均配合每天血糖監測,主動調整飲食結構,積極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縮短了康復時間。
總之,對于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患者,全面細致的??苾炠|護理也是整個救治過程的關鍵。通過及時分析安全隱患、進行早期疾病風險評估、釆取有效全面的護理措施,明顯優化了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恢復,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賀多敏,劉英,蒲金霞,等.糖尿病伴嚴重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護理干預[J].新疆醫學,2015,45(8):1164-1165.
[2]喬波,張浚睿,陸斌,等.口底重癥多間隙感41例患者診治的回顧性分析[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5,31(5):682-685.
[3]羅利.重癥監護室床邊氣管插管搶救配合與護理[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2,19(10):131-132.
[4]丁明超,Koirala U,王維戚,等.重度頜面頸部間隙感染的治療-32例患者回顧性分析[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4,30(5):684-688.
[5]郭亞洲,林蓓蕾.氣管切開病人氣道濕化護理方法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8,16(12):1444-1446.
[6]房麗,臧明潔.機械通氣患者人工氣道濕化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z1):84-87.
[7]王東平,王萍.ICU氣管切開術后患者不同氣道濕化方法對吸痰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3):1221-1222.
[8]張寶珍,楊珍,張紅友.滴入混合液后不同吸痰時機預防氣管插管痰痂形成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25):3122-3124.
[9]占繪華,雷孟艷,王艷菊.優質護理理念在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護理中應用效果評價[J].河北醫藥,2014,36(23):3662-3664.
[10]王恒琨,鞏艷玲,王仁欣,等.39例糖尿病患者頜面部間隙感染診治[J].重慶醫學,2013,42(28):3423-3424.
[11]王磊,沈敏華,黃偉琴,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頜面部感染臨床治療體會[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8,16(2):87-89.
[12]徐美丹,楊慶福,應凱,等.患者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4):872-875.
[13]李志進,郭家平,王虎中,等.糖尿病患者頜面頸部間隙感染的臨床研究[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0,26(5):668-670.
[14]鄭凌艷,張偉杰,楊馳,等.糖尿病患者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的臨床特征分析[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10(6):473-475.
[收稿日期]2018-11-02
本文引用格式:李冬,湯曉雨.優質護理在急危重口腔頜面部多間隙感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7):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