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明
摘?要:近年來,隨著貴州經濟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在“十二五”時期,貴州省經濟加速發展,綜合實力得到極大的提升。貴州依托大數據、大健康等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及“5個100工程”等發展平臺,有效地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資源的聚集,使科技型中小企業成為貴州實現技術創新的中堅力量之一。本文以貴州省為例,著力探究貴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有關問題,提出管理對策,探尋驅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以期對貴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貴州;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一、貴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
(1)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迅速增長,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據科技部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6-2017》和《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16-2017年》顯示,貴州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上升至11位(與浙江、山東并列),是全國上升最快的省份。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已備案登記的科技型企業共11200家,納入成長梯隊培育的有1032家。2017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149.41億元,同比增長25.4%②。
(2)依托高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由分散到集中,呈現出聚集發展態勢
據2015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國家級高新區評價結果顯示,貴陽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躍居第42位。貴陽國家高新區在“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 ”“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能力 ” “可持續發展能力”三個一級指標上均闖入全國50強,同時,“國際化和參與全球競爭能力”明顯提升,由105位躍升至76位③。加之貴州科學城、中關村貴陽科技園的建成推動了“千人計劃”、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成為科技小巨人成長企業、科技種子企業集聚地,使得原本分散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全部聚集在這些園區內,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和發展的基地。
(3)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為貴州省完善現代基礎設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社會事業等提供了良好條件
利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契機,加快引進來和走出去步伐,如:引進國際化機構、國際化團隊、大數據企業、國際化中介以及開展了政府層面和企業層面的國際交流等。
二、掃視貴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漏洞
(1)市場預期不穩,企業自身信心不足
在整個市場經濟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企業盈利能力不高,市場預期不穩,從而導致企業信心普遍不足。許多有實力的大企業由于對市場預期持懷疑態度,使得投資意愿不強、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要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加快做大經濟總量、提高人均水平、縮小與全國差距的難度增大。
(2)創新人才缺失,企業創新開展不易
貴州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在經濟發展上以粗放式為主,轉型升級步伐緩慢,大部分傳統產業企業生產技術水平不高,沒有獨立的研發能力,缺乏核心競爭力。盡管目前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然而發展規模普遍偏小,人力資源投入低與高素質人才需求的矛盾突出,導致創新人才不足、創新投入難以保證、創新信息獲取能力有限,限制企業發展,對整體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有待提升。
(3)相關政策不完善,重視程度有待提升
直接支持型政策占比低,政府政策制定仍需深化。劉釩在《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政策的省域比較研究》一書中指出,關于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政策分省統計表數據中,貴州省直接政策僅有1項,間接政策39項,直接政策占比為2.5%。
(4)資金短缺,融資渠道狹窄
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普遍存在,加之勞動力、土地成本持續上升,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降成本的任務艱巨,政府債務率不斷攀升,財政金融風險加大,去杠桿的壓力不小。
三、貴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面臨問題的對策
(1)地方政府統籌規劃,增強企業信心
為避免市場預期給企業帶來的疑慮,地方政府應統籌規劃,積極推進產業基地的建設,更進一步鼓勵和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穩步發展。例如,在企業孵化器的使用上,優先安排科技型中小企業;在高新園區可優先安排用地計劃,加強建設標準廠房及相關配套設施等等。政府做企業發展的堅強后盾,增強企業信心的同時,更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集群的效應,實現資源整合和集中利用。
(2)健全人才創新機制
貴州應調整其人才使用、人才評估、人才引進、人才培養等四方面的方式,充分利用貴州科教人才優勢,彌補科技型中小企業人力資本的缺失。同時,投入經費,依靠貴州高新區、科技城等建立一批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和支持創新型人才,為科技型企業發展提供直接的人才通道,從而加快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創新成果。
(3)建立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政策保障
加快出臺財稅支持、金融扶持、市場開拓、權益保護、技術創新和社會服務等優惠政策,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良性發展,逐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突破政策瓶頸,加強政策的執行,將政策落實到位,將政策的先發優勢逐漸轉化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優勢。
(4)大力引進民間資本,和政府支持相結合,完善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科技型中小企業要拓寬融資渠道,在企業融資風險大、擔保抵押不足的情況下,首先要由政府牽頭,面向市場,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損失補償機制或成立專門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公司,提供信用融資擔保業務;其次,創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政府聯合金融機構打造專業化的服務模式,幫助企業降低投資風險;最后,允許民間資本參與相關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孵化或直接進入科技型中小企業,利用民間資本的注入來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的壓力。
四、結語
貴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還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堅定不移、充滿信心地去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現有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充分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活力,使科技型中小企業成為改革社會經濟結構中一個新的經濟拉動力,為貴州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王麗平,田東奎.科技型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動力機制與擴散機制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5.
[2]貴州省科技廳.高新產業成為科技與經濟融合的引爆焦點[N].貴陽日報,2017-09-30.
[3]貴州省科技廳.147家國家高新區排名貴陽高新區躍居第42位[N].貴陽日報,2017-07-20.
[4]張衛東.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及配套情況調查[J].河北企業,2011(08).
[5]中經未來產業研究院.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Z].研究報告網.
[6]徐希燕.科技型小微企業政策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