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哈爾濱銀行哈爾濱分行
引言:大學生是與互聯網聯系最為緊密的群體,同時也是網絡購物的主要消費群體,為消費經濟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對網絡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各個網絡貸款平臺紛紛把目標人群轉向了校園大學生,憑借著到款速度快、到賬及時、貸款資格要求低、貸款方式簡單等特點得到了眾多大學生的喜愛。然而我國網絡監管力度薄弱,互聯網貸款更是沒有建立統一的規則,從而導致各種貸款問題層出不窮。互聯網貸款平臺的興起雖然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但是也激發了大學生的強大購買欲。這種先消費后付款的體驗對學生有著致命的吸引力,然而校園大學生大多沒有穩定薪資收入,不具備長期償還貸款能力,最終導致很多負面結果產生,即擾亂了校園貸款的經濟環境,又損害了部分大學生的個人利益,嚴重的甚至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發展。本文主要為了維護大學生的個人權利和利益,分析消費貸款對大學生的影響,挖掘潛在的金融陷阱,探尋合理的防范應對措施。
消費心理上的影響:大學是青少年樹立健康消費觀念的關鍵時期,剛剛離開封閉式管理的高中,步入到一個開放自由的大學階段,束縛瞬間消失,很多大學生在面對各種誘惑時缺乏抵抗力,無法精準判斷自己真正的需求,常常會購買很多無用的產品,產生大量的沖動消費。互聯網貸款平臺的出現解決了大學生生活費不足的狀況,更加激發了大學生沖動消費、隨意消費以及攀比消費的心理,抵抗力薄弱的大學生很難擺脫貸款帶來的誘惑。互聯網貸款資格要求很低,只要年滿十八歲,有身份證號即可,操作也非常便捷,放款及時快速,這更促使大學生通過貸款來滿足自己的購買欲。消費模式上的影響:傳統的消費模式是線下消費,大學生真實的向賣家交付金錢,學生可以明確感受到花費了多少,對金錢消費產生明確的認知,學會理智消費。然而線上消費把金錢變成了數字,大學生在消費時模糊了金錢的概念,對消費的認知變得模糊,無法確切判斷出自己具體花費了多少,不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消費觀念。互聯網貸款會促使大學生產生不花自己錢的意識,感覺現在消費下個月還,不用付利息,是一件非常劃算的事情,這更促使了大學生線上消費,在不經意之間就產生了大量的消費,甚至會影響到下個月的生活。互聯網貸款會改變大學生的消費模式,養成負面超前消費習慣。行為習慣上的影響:互聯網借貸的額度與個人的信譽有著直接的聯系,信譽良好按時還款的學生貸款額度會越來越大,逾期不還款的學生會影響到個人的信譽度,影響貸款額度。這種交互過程有助于學生了解到信譽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雖然貸款會簽訂合同,然而大學生在通過互聯網信貸平臺貸款時很少會關注合同條款,即使閱讀條款,由于缺乏法律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很難發現其中潛在的金融陷阱和風險。消費貸款潛在的金融陷阱主要有以下幾種:1.合同陷阱。在網絡借貸時合同條款都放在不顯眼的地方,導致很少有大學生會特意詳細閱讀。合同中會有各種隱藏條款以及模糊的手續費率和逾期費率,無形中增加學生的隱性消費。2.服務質量難以保障。很多網絡借貸平臺只是提供方,提供服務的是另一方,一旦出現問題,提供方和服務方會互相推脫責任,無法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3.易信息泄露產生虛假債務。學生需要向借貸平臺提供自己的個人信息,有些借貸平臺會泄露學生的個人信息,借這些信息進行二次借貸,使學生背上大量的虛假債務。4.征信風險。當代大學生對消費貸款認知不足,不了解逾期不還款的危害性,一旦產生無理由不還款的情況,就要面臨征信風險。
大學生應該多學習一些借貸方面的相關知識和基礎的法律知識,是自己擁有一定的金融陷阱辨別能力,規避風險。學生應該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在體驗到先消費后付款的服務時也要明白理智消費的重要性,了解貸款伴隨的巨大還款壓力。在貸款時應該考慮到自身的還款能力,學會思考后果,當有足夠的能力和心理準備時在進行貸款。學校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應該做好培養學生風險防范意識的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意識,提高學生的財商。國家和政府也應該加強網絡借貸管理,建立完善統一的管理制度,減少不法分子趁虛而入,還應該建立統一明確的利息匯率,減少不應該存在的隱形消費。加強網絡安全建設工作也重要防范措施之一,保護好學生的個人信息,避免信息泄露,從根本上維護好大學生的個人權益。
總結:互聯網借貸在促進網絡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習慣。在面對各種負面影響和金融陷阱時,大學生應該學會判斷風險,提高防范意識,建立良好的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