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英 德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財務會計的工作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銀行股東的利益,因此銀行非常重視財會內控管理,多數銀行都制定財務核算規則,但核算規則中難免會出現漏洞,很多核算項目沒有規則作參照,財務人員工作效率下降。銀行核算比較繁瑣,其中涉及項目較多,數據之間存在較強關聯,銀行一般將數據分離進行整理,數據分析精確度不夠,針對上述一系列問題,我國銀行正在積極改進內控制度。
當前我國經濟逐漸與國際接軌,金融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銀行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受到全球經濟沖擊,銀行面臨國內、國際雙重競爭壓力。在此情況下做好財會內部控制,對減少銀行運作風險很有幫助,在巨大的經濟漩渦中,銀行能站穩腳跟。
財務會計是銀行發展的核心部分,加強對財會的內控控制,是對銀行長遠發展負責,內控管理在銀行發展中起到以下作用:財務數據更加真實,通過分析數據關聯能得到銀行發展的真實情況。投資者權益得到極大保障,銀行資金流失速度控制在標準范圍,降低資金流失風險[1]。財務分析到位,銀行各項工作無需耗費大量成本就能完成,實現資金節約目標,銀行內部管理更加嚴禁,貪污、挪用資金等行為減少,有利于銀行長遠發展。
真實財務數據在管理會計手中得到充分發揮,銀行階段性盈利、虧損狀況被詳細分析出來,管理會計能根據銀行財務現狀,對銀行未來發展進行預測。在信息化技術的推進下,銀行業務也在不斷更新升級,大量電子產品、金融產品向銀行滲透,導致銀行業務量居高不下,導致運營風險升高。內部控制的出現有效解決此問題,財務會計在強力約束下,提供的財務數據比較精確,在數據支持下銀行制定的經營方針,不會偏離既定目標太遠,銀行決策也能落到實處。
銀行隸屬于國家管理,多數銀行管理者認為國有企業一定會長期穩定運行,認識不到銀行運營缺陷,風險意識缺乏。更有甚至在內控管理上不發揮帶頭作用,財務會計管理松散,給很多不法者可乘之機,銀行資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長此以往會動搖銀行根基,使銀行發展逐漸走向衰亡。
國家針對銀行財會內控缺陷,頒布過多項政策,我國銀行也積極響應在制度上有所完善,但制度實施過程中仍存在漏洞,制度執行力度也不夠。很多銀行內控制度其實是換湯不換藥,規章制度與業務拓展不協調,業務操作期間很多措施并未落實到位,導致銀行經營效益較低[2]。
財務會計工作是由多部門協調完成的,如數據整理、審計等部門,由于部門過多,在職能劃分上存在模糊點,各部門、崗位職責并不明確,會計在工作期間存在推卸責任現象,導致財會工作效率低下。
要想做好財會內控管理,首先高層管理者要有較強的風險意識,管理層、經營部門一定要協調發展,將銀行利益放在首位,嚴格化內控管理,逐步提升銀行經濟效益。其次做好對員工的定期培訓,向其灌輸風險意識以及內控知識,約束其在工作上認真仔細。最后加強高層與基層員工間的交流,秉承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念,確保員工處于輕松、和諧工作氛圍,充分調動財會人員的工作動力,使其自覺遵守規范,完成相應的財務工作。
會計工作者高效完成財務工作的基礎是內控制度,目前我國銀行內控制度還存在漏洞,且與實際操作的聯系并不緊密。健全制度可從以下幾點入手:深入分析業務環節特點,有針對性的對制度條款進行補充;大規章制度下各部門必須制定詳細規范,秉承實用、有效原則整改已有操作規程,將制度滲透到業務操作的各個環節;銀行財務是動態發展過程,內控制度也要動態發展,制度隨銀行經營狀況走,及時淘汰無用制度,進而減少銀行運營風險。
若銀行內部人手不足,必須及時吸收新員工,禁止一人身兼數職,制定明確的崗位責任章程,避免工作者相互推諉責任。崗位相互獨立,同時具有監督權力,財務工作時各崗位相互制約,保證工作效率。財務人員必須是全能人才,銀行內部實施輪崗制,針對重點崗位財務會計輪流值守,平行交接,有效規避貪污腐敗現象。重要財務事項必須經過審批才能得出最終數據,如大額付現、積數調整等工作,必須經過授權審批流程,才能進行相關操作[3]。
利用互聯網、計算機等技術,在銀行內部組建起完善的財務管理系統,財務數據必須全部上傳到系統中,經過層層校對和處理,最終將財務數據呈遞給銀行管理者,根據數據結果對銀行未來發展進行規劃。
結束語:財務會計作為銀行核心,必須嚴加控制,才能將銀行運營風險降到最低。當前各大銀行基本都認識到內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積極采取補救措施,不斷完善財會內控制度,有效提升銀行經濟效益,防止資金流失,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銀行財會內控制度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