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正環 胡時喜 黃斯斯 沙正萍 王 苗
最近幾年,高等教育的快速成長和普遍化,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上升,但是社會給予的的職位卻日趨減少,大學生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對于這種情況,世界各國積極推動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號召大學生自己創業,這是妥善緩解此類現象的重要方式。這不僅響應國家的號召,也是實際的選擇。
大學階段是思想易形成也最具創新創業的階段。如何提高大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已成為人們的注焦。美國這方面在世界上始終扮演領頭羊的角色,拉升了國內的發展,極大地增強了其國際競爭力。美國這方面起步早,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培養,已形成了豐富的創業課程、多樣的創業活動以及完善的創業支撐體系,創新型大學的崛起使美國大學生創業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與此相比,日本顯得遲些,不過近些年來迅猛發力,企業的支持、政府的引導及高校的培養使日本逐漸形成了產、官、學的協同體制。
我國的高等教育自1999年實行大規模擴招以來,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增加,就業問題隨即出現。為緩解這種概況,我國積極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戰略,對大學生創業給予了高度關注。黨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同時明確指出:“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2010年5月,教育部強調:“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各院校響應政策,組織此類課程,開設創業中心,展開他們的創業,發展產、學、研結合的創新型大學,為提升我國大學生創業意向、解決大學生就業奠定了基礎。
從上述可知,為引導創業傾向、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世界各國加快步伐,國家頒布政策,學校開設課程,鼓舞他們創業。
眾所周知,大學生的就業情況日趨緊張。為提升理論指導,塑造科學的職業價值觀和進一步提升創業意,實現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的目標,緩解就業壓力,本文從微觀層面研究了大學生目標取向與創業意向的關系。
調查結果顯示,在創業意向上,大學生的創業目標意向高于其創業執行意向;在性別上,男生均高于女生;學校類型上,專科生均高于本科生;生源地上,農村大學生高于城鎮大學生,但是差異不明顯;專業上,理工生最高,其次是經管類生,人文藝術類大學生的創業目標意最低。但專業上的差異不明顯。參加過創業類社團或活動的大學生創業目標意向高于沒有參加過的,但差異不明顯。
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學生的創業熱情較低,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創業意識、實戰經驗和資金,高校的創業培訓缺乏,在創業中有很多無法預料的問題,以及他們自身抗風險能力弱等。
1.缺乏創業意識。受傳統思想影響,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新意識,致使他們把進入體制內、大型企業作為目標。“學而優則仕”“就業比創業穩定”等心態大大削弱了其創業意識。
2.缺乏創業實戰經驗。創業是個綜合的活動,而大學生的創業知識主要從書本、傳媒及課堂上所獲得,所以很難有很好的實戰經驗。并且不少大學生在創業前夕未深入開展調查,使得創業方向存在偏差。
3.抗風險能力較低。任何一項創業都存在著風險。大學生抗風險能力偏弱,而風險意識以及規避風險的能力很大程度上界定了創業的成功與否。而他們受傳統觀念、實戰經驗以及社會市場信息等方面的限制,無法全面掌握創業風險。
4.缺乏啟動資金。資金是創業必備的條件,而大學生啟動資金大多靠融資,但資金的籌集過程耗時耗力。在運營中遇到資金問題時,往往束手難測,延長運轉周期甚至使項目破產。對此,很多人還未行動就放棄了。
5.院校創業培訓不夠。在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上,學校作用很大。但現在院校對創業培訓很少,大家所知道的只有就業創業指導課。但是這無法使學生知道該如何進行創業。
針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現有的問題,需綜合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向,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大學生自身為出發點,結合學校和社會各層面發揮統籌的作用。通過研究結果提出了幾點建議,即通過樹立正確的目標來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向。
1.培養創業品質。大學生擁有較高的創業品質是重要的起步。他們在創業時要最大限度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吸取經驗教訓并聯系自身,提高自身的創業品質。方法如下:首先,要轉變傳統的就業思想,增強創業意識。其次,有良好的心態,積極舉辦創業活動。現在的高校學生擁有良好的創新觀念、創業品質、團隊精神,把握機遇能夠使得創業路途通順。
2.積累經驗,搭建平臺。眾所周知,理論固然重要,但實戰經驗不可或缺。很多大學生缺乏創業實戰經驗而停滯不前。所以,院校和社會各界應積極搭建創業平臺。步驟如下:第一,院校在教授理論的同時也要增加實戰、籌辦創業大賽、建造孵化基地等;第二,學生也要積極參加活動,開拓自己的眼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能提高他們自身的涵養。
3.提高抗風險能力。風險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質在創業過程中很重要,所以高校學生要提高這種修養。第一,院校可以進行創業心理培訓。這樣可以提升他們的心理抗壓力。第二,鼓舞學生團隊化合作。在這期間發揚自身水平,能夠規避獨自一人應對不暇的狀況,降低風險,增強信心,同時對團結合作能力也可以提高。
4.多方式提供創業啟動資金。目前,學生的資金主要依靠父母,沒有額外的資金。政府對大學生創業資金投入有限,缺少政策來支持,資金來源單一、受眾面低、程序復雜。要消除此類現象,可采取如下的方法:首先,向親戚朋友尋求幫助,這種方法最為實際;其次,政府需結合學生和當地情況,降低貸款條件,開通創業的通道。也能通過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資金補貼、場地安排等政策來扶持。風險投資也是最好的方法,但國內現在的風投市場仍處于初步階段,所起的作用也有限。
5.提高創業培訓水平。大學生想要創業,首先必須具有一定的創業意向。院校也需開設創業指導課程,使得學生在接受基本創業知識時,還能激發他們的目標的選擇。學校可以從下面措施來切實改進。首先,可以邀請專家學者開設大講壇,可以最大程度引發學生興趣;其次,多進行創業的大賽和活動。以此激發學生激情的同時,又能讓學生收獲更多的創業知識。最后,院校可以開辦孵化基地,在增加學生實踐經驗的同時,給他們增強創業動力。
大學生想創業,卻無實際行動,主要是缺乏創業氣氛,有些院校無創業培養的課程。所以,為增強他們的傾向,開始時學校以學生為基礎,組織創業課,并把其與學情搭配,讓有經驗的教師講課,引導同學創業。此外,為提高學生儲備,學校要讓有經驗的人宣講,以此指導,引發他們的熱情。學校啟動相關比賽,學生從中能夠了解創業流程,得到創業靈感。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開展創業培訓,可以提升創業實訓經歷。總之,學校有了氛圍,可以提升大學生創業動力。
創業已是大學生另外的選擇,但大多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在發現機遇方面有困難。大眾傳媒可以給予這些方面的信號,給學生們一個方向。此外,傳媒可宣揚創業的榜樣,帶動大家的的創業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