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如今,成產經營的環境在不斷的變革,管理模式也在不斷的發展,物料的采購在企業甚至整個供應鏈中都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逐漸由原來相對簡單的業務行為,逐漸轉變成了一種戰略行為。在整個轉變的過程中,由于處在市場這一大環境下,供應鏈的競爭關系也隨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而努力實現供應鏈管理其最根本的目標就是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讓企業實現更高的利潤,并在供應鏈管理下更好的為企業進行物料采購。本文對以供應鏈管理思維為基礎對企業的物料采購進行全面的策略分析,分析企業如何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來降低成本并提高生產效率。
關鍵詞: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各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而這種競爭已經不僅僅是單個企業之間進行競爭,其已經轉變成企業所在的供應鏈之間進行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采購是作為整個企業的成本、效率、質量之源的一個存在,因此采購管理也是整個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企業的管理手段與模式都開始了激烈的變革,因此“如何提升競爭力”是所有企業都需要嚴肅思考的問題,而供應鏈管理為企業指引了方向,讓企業可以從自身的成本及服務出發,全面的進行有效管理,掌握如今市場中不斷快速變化的信息,從而有效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在供應商、客戶、以及經銷商三者之間形成的有著緊密聯系的供應鏈來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
1 在供應鏈管理下采購和采購管理的概述
供應鏈是一個圍繞著核心企業,通過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將制造商、供應商、分銷商乃至其最終用戶所形成的一個整體的且具有功能性的網絡結構模式,對供應鏈進行的管理則是通過前饋信息流以及后饋信息流和物料流的管理來實現,將這些全部參與者都聯系到一個整體性的模式進行管理,而且是建立在公平合作的理念基礎上的。在供應鏈的管理中,高效率的采購對于控制成本、提高質量以及企業運作有著一定程度的優化作用。一方面,其將企業內部所使用的采購材料與服務的客戶之間建立了聯系,另一方面,其同時也連接著企業外部的供應商[1]。采購不僅影響著企業產品的質量與成本,還是將物流與商流融為一體的一個重要過程,因此給予供應鏈管理下,物料采購應該財務科學規范的策略來進行。
2 供應鏈管理下的物料采購策略
供應鏈管理中的縱橫聯合、內外兼顧、流暢溝通、戰略合作、風險分擔、信息透明以及利益共享的經營理念是采購策略進行制定時所一直遵循的理念。企業在對采購策略進行選擇與執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所有內因及外因的影響,其中外因包括:環境因素、法律因素、市場動態、技術發展以及供應商的素質,內因包括:營銷策略、生產制度、戰略目標、原料份額以及產品位置,在此基礎上以及在供應鏈環境下,該文提出了如下物料的采購策略以及具體流程:
2.1 對采購物料進行分類以及差異性管理
當完成采購之后,由于物料的分類不同,所以不同類別的物料有著不同的功效與作用,每種物料所占的比重和重要性也不盡相同。因此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物料的重要程度的不同,再結合物料供應在市場上的狀態以及獲取時的難易程度,對比不同供應商之間的優勢,并按照總結的結論對物料進行科學的分類管理。而且還可以通過物料的種類、等級以及屬性的不同 將供應商進行不同類型的劃分,針對不同類型的供應商采取針對性的合作模式,這樣就可以更方便也更有針對性的管理供應商的合作模式。
2.2 物料供應商的區分與選擇
進行供應鏈采購時,企業需要對采購中的物料供應商進行甄別,在甄別的時候一定要將是否信賴可靠作為甄別的前提和基礎,信用度越高的供應商其越能夠保障企業物料進行采購時的有效運作。由于企業需要對重要的物料進行特別的控制與管理,因此在選取不同類型的供應商時,需要做到實時的對其優勢進行對比。為此企業可以成立一個“聯合采購小組”,在該小組中包括了采購、生產、質檢、研發、紀檢以及信息技術的工作人員,讓該小組來指定相應的甄別標準并通過對各個供應商生產信息進行收集后再進行整理,結合整理的結果出發,根據產品的技術含量以及產品的銷售情況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由此給出一個針對性的判斷。而企業將該判斷作為選擇供應商時的初步標準,在初步建立了合作意向之后,通過進一步的了解與觀察之后做出決定。
2.3 與物料合作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供應鏈物料采購的一個關鍵性特征就是企業與供應商建立了長期合作的戰略關系,此關系的確立不僅僅是在雙方的高層人員進行相互的溝通確認后,還需要建立在雙方企業對于對方的經營結構與企業價值觀是否具有認同感之上。所以在供應鏈形成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對自身的企業文化、運行結構以及生產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與供應商進行合作時的波折,這樣一來就可以使企業雙方從業務的發展趨勢以及實際需求出發進行合作,共享重要信息與可發展的資源,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同時為了雙方可以開展長久的戰略合作關系,在供應鏈的管理內部中還應建立起一個可以對雙方進行約束的成本控制機制、契約機制、質量控制機制以及激勵機制,并在雙方溝通協商過的前提條件下進行實施,這樣一來不對稱的情況就可以針對性的進行避免。
2.4 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
在供應鏈環境下,對于采購管理的重點就在于切實做好供應商的管理工作。供應商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供應商的選擇、評估以及關系管理。想要做好供應商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到:
1)選擇供應商時不能經驗主義。在進行供應商的選擇時,不能單憑采購人員的以往經驗進行主觀判斷,應該針對性的制定一個規范的供應商認證程序,并根據供應商的交貨準時性、生產能力、產品價格及質量、地理位置以及信譽度等進行相應的選擇。
2)完善供應商評價機制。所有企業都應在供應鏈環境下建立針對合作伙伴關系的綜合評價的指標的體系,其中的指標內容可包括供應、價格、質量、表現等多個方面。
3)與優秀的供應商建立起互利、互信、互助的戰略伙伴關系。在供應鏈環境下,企業應該與供應商之間建立起一種信任機制,從而樹立起雙贏的價值觀,同時在以信息交流的基礎上實現與其結成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2]這種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確立,可以保證企業與供應商之間進行信息有效且及時的溝通,在幫助供應商了解市場的實時需求同時,還可使其隨時做好問題的應對準備,而企業則可在供應商的資金以及技術力量的支持下,提高自己產品的質量水平。只有當自身的產品質量得到有效提高后,同時結合速度。成本以及靈活程度這幾點,才可以有效保證公司產品在整個供應鏈中所處的地位,并同時提升企業的競爭力。[3]
3 結語
企業的物料采購對于所有企業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關系到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在如今市場日歷激烈的大環境下,我國的所有企業更應該堅持向科學且規范的無聊采購方向進行發展。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定位以及發展戰略從而建立規范的信息系統,同時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最重要的是選擇符合企業自身的實際的供應鏈模式。而在供應鏈的管理模式之下,企業與供應商之間如果可以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可以在采購管理更加高效化的基礎上,形成雙方互利互惠共享資源以及信息的合作關系,并在提升供應的質量與效率的基礎上,實現了企業逐步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穎.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石化企業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J].經貿實踐.2018(3):53-53.
[2]徐青.基于供應鏈管理下的企業物料采購策略[J].中國科技投資.2016(25):223-223.
[3]陳曉春.商貿流通企業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5(46):113-113.
作者簡介
李利芳(1979-),女,漢族,湖北漢川,本科,項目采辦經理,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項目采購管理或采購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