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新明 張亮 唐震東 周聞云
摘 要:裝備維修課程是一門知識性和實踐性均很強的課程,傳統講授式教學使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同時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忽略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筆者將案例導入式教學引入裝備維修教學中,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有助學生對裝備維修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了裝備維修綜合技能,為順利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基礎。
關鍵詞:裝備維修課程;案例導入式教學
1 引言
裝備維修課程是某維修專業職業技術教育學生任職崗位的必修課程之一。本課程要達到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說出裝備分解結合與勤務使用的目的和原則,總結出裝備分解結合與勤務使用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學習和探究裝備分解結合與勤務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掌握裝備技術檢查項目,熟練操作裝備的技術檢查;學會根據裝備故障現象判斷出故障產生的部位及原因,并能實際排除故障;掌握排除裝備常見故障的理論知識、常見故障的修理方法和實際操作技能,總結出學習和探究裝備維修知識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專業技能,養成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順利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基礎。
2 課程特點及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裝備維修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它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還應有較豐富的維修實踐經驗,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綜合運用裝備構造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這類課程教學的關鍵,傳統教學往往采用課堂內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模式,由于課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維修規范較多,“內容多、學時少”的矛盾較為突出,而且單純以理論說教,只是簡單地羅列一些故障原因去分析,必然使本來生動、形象的知識學習就變得空洞、乏味,盡管老師是深耕細作,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支離破碎,很難理解、掌握故障的真正原因,達不到形成維修能力的目的,所以,傳統“填鴨式”課程教學方式對于這類應用性極強的裝備維修課程教學來說顯然難以適應。為了在有限學時內使學生較好地掌握裝備維修課程內容,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裝備維修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僅靠灌輸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教師要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方法,更多的采用“崗位模擬”、“任務牽引”等讓學生參與實踐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進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3 案例導入式教學的應用
案例導入式教學是在裝備機構原理及維修的教學中,利用一個與該機構原理有關的故障案例為切入點,通過案例引出本課講授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考,老師先帶領學生分對該機構進行分解結合,在分解結合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探究機構的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再回到案例上來,分組讓學生利用剛才所學機構原理知識去分析案例中故障的產生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維修思路,形成該機構的工作原理及一般故障的排除思路和方法,老師適當加以引導和啟發。最后各組將自己的分析心得分享給大家,老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這樣用案例導入教學,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帶著問題去學習,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好,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機構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還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的方法,有利于他們綜合維修能力的培養。當然在案例的選取時,必須緊扣本次課的重點內容,且故障案例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學生容易接受。如在某移動電站點火電路原理的學習時,可先從該移動電站不能點火故障導入,引出本講點火電路的原理的學習,通過對點火電路原理、電路元器件的連接關系的學習,為故障案例的分析奠定理論基礎;有了理論基礎就可以讓學生結合故障案例分組討論,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找出不能點火故障產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維修建議,老師可以適當地引導,最后各組將自己的維修方案公布出來,老師根據各組提供的維修方案進行點評,并進行歸納總結。如某槍械擊發機原理的學習,可先從該槍單發射擊時出現連發故障案例入手,引出本次課學習內容擊發機的構造及機構動作,老師先帶領學生對擊發機進行分解結合,使學生對擊發機內部結構、零件之間的連接關系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再引導學生學習擊發機的結構原理及射擊時單發、連發和保險動作,有了這些理論知識作為鋪墊,再將學生分為若干組,讓他們自己去分析單發射擊時出現連發的故障原因并提出維修建議,通過大家討論加深對擊發機結構原理的學習,提高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老師對大家的討論進行歸納總結。
裝備維修案例導入式教學一般實施有如下幾步:
1)故障案例導入引出本講內容。導入故障案例由教師預先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取,一定要與教學重點內容緊密相連,且具有一定代表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探究裝備結構的積極性。
2)機構分解結合形成直觀印象。老師帶領學生對所學機構進行分解結合,在分解結合的過程中使學生對機構內部結構、零件的形狀特征、零件與零件之間的連接關系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形成對機構的直觀印象,為機構原理的學習打下基礎。
3)機構原理學習打下理論基礎。老師結合裝備機構實物,引領學生去學習機構的原理,探究機構動作,為后續故障分析奠定理論基礎。
4)分組討論故障案例原因加深知識理解。理論學習完后,將學生分組討論,各小組根據所學理論知識對機構故障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加深對機構原理知識的理解,最終集中集體智慧,形成共識,初步擬定維修方案,得出較為詳實的書面報告。老師可以根據每組的書面報告給出一個適當的評價,并計入學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績。
5)組間體會交流。組間體會交流由教師主持,每組推舉一名學生在講臺上給大家講解他們的分析思路,維修心得,其余組員可以補充。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對于踴躍發言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對平時成績適當加分等。全班交流是課堂教學的高潮,是形成教學結果的重要環節,也是全班學生經驗與知識的共享過程。
6)老師歸納總結。最后由教師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歸納總結,梳理本次課講授的重點難點內容,總結裝備故障案例分析思路與維修方法,學生課后完成案例分析報告,最終完成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4 結束語
在裝備維修課程教學中采用案例導入式教學法,改進了傳統教學方法,豐富了裝備維修教學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裝備機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而且提高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具有積極的意義。但這種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老師對裝備的結構、使用維護、維修等理解熟練程度;老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學生能否積極參與討論等都將影響教學效果,需要大家繼續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閆國立.高德富.案例導入式教學法在中醫統計學教學中的體會[J].中醫教育,2008.
[2]金明華.高校案例教學之管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
[3]陳凌.管理類課程的“導入式”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8.
作者簡介
谷新明(1966-),男,漢族,湖南邵東人,武漢機械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裝備維修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