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是一個信息技術時代,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代留學生也是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新生代,他們也會使用社交網絡與他人進行交往。在我國,留學生普遍開始使用社交網絡媒體,這對促進他們的跨文化適應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留學生在社交網絡背景下的跨文化適應問題。
關鍵詞:社交網絡;留學生;跨文化適應
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越來越頻繁,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領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進行交往時可能會產生文化碰撞,這就需要他們的加強跨文化適應。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來我國留學的人數越來越多,這些留學生進入我國之后,也要面對跨文化適應的問題,只有實現了良好的跨文化適應,他們才能更好地在中國學習、生活和工作。21世紀是一個信息技術時代,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代留學生也是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新生代,他們也會使用社交網絡與他人進行交往。在我國,留學生普遍開始使用社交網絡媒體,這對促進他們的跨文化適應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留學生在社交網絡背景下的跨文化適應問題。
1 留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情況
1.1 使用社交網絡的類型
在新媒體不斷推進的情況下,各種社交軟件出現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比如微信、微博、QQ、人人網等各種渠道都可以方便人們的社交活動,留學生也開始使用這些社交軟件與他人進行交往。其實,這些社交軟件具有濃郁的中國色彩,因為這些社交軟件是在中國發(fā)明出來的。在中國有著很大的普及面。留學生為了入鄉(xiāng)隨俗,他們也裝載了這些社交軟件,對他們進行訪談時,他們認為這些社交軟件方便易用,提升了他們與他人溝通的效率。
1.2 使用社交網絡的目的
對留學生進行訪談時發(fā)現,他們使用社交網絡的目的多種多樣,有的留學生是為了提升自己與他人溝通的效果。有的留學生是為了通過社交網絡免去面對面交流的尷尬。更多的留學生是為了通過這些社交網絡學習中國文化。因為他們認為這些社交網絡上有著很多中國文化信息,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加入不同的群組,與群成員交流中國文化信息,這為他們了解中國提供了全新的路徑,也大大加強了他們的跨文化適應能力。
1.3 對社交網絡的依賴程度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留學生認為自己每天都要上網,否則渾身不對勁,只有少部分留學生認為沒有網絡對生活不會造成影響。這組數據說明當前的留學生對社交網絡有很深的依賴心理。
2 社交網絡對留學生的影響
在調查中發(fā)現,很多青年留學生都認為社交網絡在自己的跨文化適應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他們通過社交網絡學習更多的中國文化信息,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并與他人進行交流,這對他們適應中國生活起到了助推作用。很多留學生主動將社交網絡作為調整自我角色的平臺,將其作為了解異域文化的載體。對一些留學生進行訪談時,他們說如果自己通過社交網絡上傳一些自己在中國的生活信息,并得到朋友的點贊和評論時,會感到非常的自豪。這直接證明了社交網絡可以給留學生帶來文化支持,并促進他們的跨文化適應的結論。
3 發(fā)揮社交網絡對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對策與建議
3.1 提高留學生自身的信息篩選能力
社交網絡給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進程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但是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在社交網絡中涵蓋的信息良莠不齊,留學生的微信里可能有現實生活中朋友的聊天信息,有留學生管理部門、學校推送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使留學生更好地適應在中國的生活,但是也有一些信息質量較差,甚至有欺騙之嫌。在調查中發(fā)現,一些具有宗教信仰的留學生加入了某個宗教團體群聊,但是群里面的人會在不經意間向留學生推送產品廣告,誘騙留學生購買。在這種情況下。教育者就要對留學生加強教育,使他們辯證看待社交網絡。讓社交網絡給留學生帶來溫暖的同時,也要使留學生學會辨別社交網絡中的信息,提升他們的篩選能力。
3.2 學校發(fā)揮社交網絡的積極作用
留學生在利用社交網絡時,以休閑娛樂的目的為主。學校對留學生加強教育的時候,也要發(fā)揮社交網絡的作用,可以建立微信公眾平臺,讓留學生關注。然后學校要經常在微信公眾平臺中上傳經典的傳統(tǒng)文化信息,讓留學生瀏覽學習,增加留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學校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策劃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的留學生活動,使他們更好地感受校園文化活動的多樣性,不會過多沉迷于虛擬的社交網絡世界。
3.3 培養(yǎng)留學生的網絡價值觀
學校要培養(yǎng)留學生正確的網絡價值觀,使留學生意識到社交網絡固然可以提升溝通效率,但是虛擬的線上交流遠遠比不上線下的面對面交流。學校要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比如校園微博活動、校園經典故事原創(chuàng)活動的。讓留學生定期匯報他們在中國留學的心得體會,學到的知識、技能等。學校要使留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的精彩,考察他們學習中國文化的情況,以此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教育。
4 結論
總而言之,我國的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我國留學。他們也開始運用社交網絡來適應在我國的生活。社交網絡有利有弊,在提升留學生溝通效率的同時,也容易使留學生變得網絡成癮,所以學校要引導留學生正確運用社交網絡,提升留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并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留學生置身于良好的氛圍中感受中國文化的特點,促進他們的跨文化適應進程。
參考文獻
[1]徐虹.國際留學生社會網絡研究的維度[J].貴州社會科學,2016(3):115-119.
[2]周莉,王偉,雷靂.網絡交往對東亞留學生適應的影響:網絡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6(3):155-164.
[3]王小璽.大學生手機網絡依賴與網絡社交的關系研究[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7(6):85-85.
[4]馬瑞卿.大學生網絡依賴心理問題及其對策[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06):105-108.
[5]馮軍.大學生網絡依賴行為及其對策研究——以山東S高校為例[J].開發(fā)研究,2017(06):159-165.
作者簡介
劉京津(1986-),女,漢族,貴州貴陽人,貴陽護理職業(yè)學院講師,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跨文化傳播、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