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藥熏洗聯合干擾素治療多發性跖疣的臨床效果, 為形成規范的中醫治療方案提供依據。方法 78例多發性跖疣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 每組39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西醫治療, 治療組患者采用自擬中藥熏洗聯合干擾素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標量表(DLQI)評分。結果 治療當天, 兩組患者DL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12周, 治療組患者DLQI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愈顯率為71.79%, 高于對照組的3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藥熏洗聯合干擾素治療多發性跖疣療效確切, 優于傳統西醫治療, 具有簡便、經濟等優勢。
【關鍵詞】 中藥熏洗;干擾素;多發性跖疣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077
多發性跖疣多因外傷、足底摩擦、鞋襪不潔等誘因在免疫力低下時引發, 其是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而形成的良性贅生物, 臨床十分常見。西醫治療多采用液態氮冷凍、激光外治聯合口服抗病毒、免疫調節劑等藥物, 患者較為痛苦, 復發率較高。中醫治療療效好, 痛苦小, 無毒副作用, 但方法較多而不規范, 參改總結前期臨床結果, 開展本次臨床觀察,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沈陽市第二中醫醫院皮膚科進行治療的78例多發性跖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 每組3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依據為張學軍所著《皮膚性病學》, 中醫診斷依據為李曰慶所著《中醫外科學》[2, 3]。
1. 3 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 且年齡18~75周歲;②皮損>3處, 且來院治療前90 d未接受過系統治療;③患者自愿同意且能配合用藥順利完成者;④患者本人無精神障礙, 有自主行為能力。
1. 4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診斷及納入標準者;②合并嚴重的神經、呼吸、消化、免疫、血液等系統疾病與惡性腫瘤者;③合并仍在治療中的其他真菌、病毒性皮膚病患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⑤對本次治療所使用的中西藥物過敏者。
1. 5 治療方法
1. 5. 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傳統西醫治療。具體方法:常規采用冷凍治療, 待傷口恢復后每日熱水45℃先熏后洗20 min, 0.025%維A酸乳膏(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50021817)涂抹患處, 3次/d。
1. 5. 2 治療組 患者采用自擬中藥熏洗聯合干擾素治療。具體方法:自擬祛疣煎(板藍根30 g、大青葉50 g、金銀花25 g、連翹20 g、川芎25 g、紅花20 g、生薏苡仁50 g、馬齒筧50 g、黃連20 g、紫草20 g、夏枯草20 g、敗醬草30 g)水煎煮20 min, 泡腳, 20 min/次, 2次/d, 先熏后洗, 水至少浸沒患處5 cm以上。重組人干擾素α-2b凝膠 [兆科藥業(合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S20020079], 每次涂抹藥膏后用紗布覆蓋患處, 紗布上貼好抗過敏醫用膠布, 固定紗布, 3次/d。
兩組患者共治療8周, 在治療當天及治療后第12周進行臨床數據采集。
1. 6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在開始治療當天及治療后第12周利用DLQI分析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并進行比較;②治療后第12周進行治療效果判定, 采用《中醫皮膚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治愈:治療后病癥積分降低>95%;顯效:治療后病癥積分降低70%~95%;有效:治療后病癥積分降低50%~69%;無效:治療后病癥積分降低降低<50%。愈顯率=(治愈+顯效)/總例數×100%。
1. 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當天, 兩組患者DL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12周, 治療組患者DLQI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愈顯率為71.79%, 高于對照組的3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多發性跖疣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 早在春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關于灸法治療本病的記載。現代研究認為本病多發于中青年, 且多發生在機體免疫力低下時。由于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工作學習壓力持續增加等因素, 本病到院就診人數逐年增加, 且與家族史、既往足部外傷、穿鞋過緊等情況密切相關。本病在足部雖不影響美觀, 發展較為緩慢, 但贅生物會向皮膚深部發展, 由單發轉為多發, 引發疼痛而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5]。西醫傳統治療易復發, 故通過臨床經驗總結作者采用自擬中藥熏洗聯合干擾素α-2b凝膠開展治療。本方法痛苦小, 并通過數據可發現患者復發較少, 效果理想,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板藍根以清熱解毒見長, 主治時疫溫毒、丹毒癰腫, 與黃連均具有良好的抗過敏、抗病原微生物、消腫的功效。大青葉具有良好的消疔瘡、解毒熱之功效, 具有抗內毒素及病原微生物的作用。連翹擅治癰疽, 與金銀花配合能夠清熱解毒;其金銀花中木犀草素苷在抗病原微生物的同時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功效。川芎活血止痛, 治跌撲腫痛、風濕痹痛, 其揮發油有良好的鎮痛作用, 水浸劑對各種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紅花活血止痛, 紅花黃色素能夠抗氧化, 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與生薏苡仁水煎劑均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馬齒筧善解毒消腫, 《生草藥性備要》載其“治熱毒, 洗痔瘡疳疔”。《藥性論》云紫草“治惡瘡、瘑癬”, 紫草醌可有效治療疣等各類皮膚病。夏枯草清熱散結消腫, 《神農本草經》云“散癭結氣, 腳腫濕痹”對皮膚內外腫脹均有作用。敗醬草解毒祛癰排膿, 《本草綱目》云“敗醬, 善排膿破血, 故仲景治癰及婦人科皆用之”在具有抗菌作用的同時, 其水煎劑也有良好的止癢作用[6-8]。
外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凝膠使干擾素與細胞受體結合可誘導細胞內核酸內切酶活性提高, 降解細胞中病毒核糖核酸(RNA)而抑制病毒在細胞內繁殖, 起到抗病毒作用;同時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 增強淋巴細胞活性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而外用凝膠可避免注射劑偶見的頭痛、發熱、寒戰等不良反應, 直達患處。
綜上所述, 利用中藥熏洗聯合干擾素治療多發性跖疣具有方便可行、復發率低、痛苦小、便于接受等優勢, 適合在廣大基層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辨.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
414-417.
[2] 張學軍. 皮膚性病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61.
[3] 李曰慶. 中醫外科學.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7:153.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皮膚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1995:261.
[5] 張德良, 高云麗. 維 A 酸乳膏聯合中藥浴足治療多發性跖疣.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3, 12(4):254-255.
[6] 姜琦. 跖疣洗方熏洗治療多發性跖疣的臨床觀察及患者生活質量調查研究. 山東中醫藥大學, 2014.
[7] 皮玉蓉, 賀成彪. 火針聯合中藥熏洗治療多發性跖疣46例.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7, 33(1):35.
[8] 王化鋒. 中藥熏洗聯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療多發性頑固性跖疣臨床研究. 河南中醫, 2017, 37(10):1828-1830.
[收稿日期: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