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文博 陳元元
摘 要:在公路施工中,要求必須根據施工現場條件,合理選取換填施工方法,掌握施工技術要點,才能提升工程質量,才能實現公路工程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關鍵詞:路基換填;施工方法;技術要點
1 路基換填施工方法
1.1 砂石墊土層換填法
運用卵石、碎石、砂礫、角礫、中砂、粗砂以及石屑等有良好級配的材料,不會有植物殘體、垃圾等雜質存在。控制砂石的最大粒徑,使其控制在50mm以下。作為良好的換填材料,砂石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應控制存在排水要求的砂墊層,使其含泥量處于3%以下。當換填材料屬于粉細砂或石粉時,應對超過總量30%的卵石或碎石進行摻入,使材料的級配狀況得以改善。作為采石場篩分時的細粒廢棄物,石屑的性質與砂接近,在換填材料中進行使用時,有不錯的效果存在,但應對含泥量和含粉量實施控制,促使墊層的質量得到有效保障。對于濕陷性黃土或膨脹土地基進行運用時,不得不對砂石等滲水性材料進行選用。對于振動荷載承受的地基而言,在地基處理時,不能使用砂墊層。
1.2 粉質粘土墊土層換填法
土料中存在5%以下的有機質含量,且不得有凍土或膨脹土存在。當有碎石存在時,粒徑應控制在40mm以下。粉質粘土墊層在濕陷性黃土或膨脹土地基中進行運用時,土料中不得有磚、瓦或塊石夾雜。粘土的夯擊密實存在一定難度,因此不得將其作為換填材料進行使用。在回填施工中不得不對粘土進行使用時,應運用30% 以上的砂石進行均勻拌和。當對粉質粘土實施大面積換填且運用到大型機械夯壓施工時,土料中碎石粒徑可達到50mm 以上,最大不能超過100mm,否則會對墊層的夯壓效果產生影響。
1.3 粉煤灰墊土層換填法
選用的粉煤灰應與相關標準對腐蝕性和放射性的要求相符,粉煤灰墊層上應對0.3~0.5m的覆土實施覆蓋。粉煤灰墊層中對摻加劑進行摻入時,應運用試驗的方法使其性能與適用條件得到確定。根據粉煤灰燃燒后出現的玻璃體的粒徑進行分析,應屬于粉土的范圍內。
2 工程概況
某公路工程全長25km,地處北方地區,具有復雜的地理環境,按照一級公路的標準進行設計,公路為雙向4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80km。該路段的路基存在一定的沉降,施工單位需要將原地基挖除一定范圍和深度,然后間符合要求的石土進行換填,從而使路基的承載力有效增加,防止產生路基病害。
3 公路工程路基換填施工技術要點
3.1 施工測量與放樣
施工前,要對導線、中線等路線進行恢復和固定,復查和增設水準點,復核工程量,測量橫斷面,復測高程,將邊坡、坡腳、取土坑、棄土場、路基邊緣等具體位置進行現場放樣,將其輪廓標明,并上報監理人員進行審查。采用木樁作為路邊線和路中線的控制樁,將斷面樁在直線段每間隔50m放置一個,在平曲線段每間隔25m放置一個,在個別拐點位置每間隔10m放置一個;另外,將兩個控制樁布設在施工區域外;將一個斷面控制樁放在結構物兩側,避免損壞控制樁;同時每隔50m將一個φ15cm、高1m的水泥里程樁設置在路邊側,將樁號標注在里程樁上,便于完成施工后進行檢查。
3.2 路基排水
施工過程中,要確保路基的排水狀態始終保持良好,將一些臨時排水設施修建在路基兩側,避免積水沖刷到工程或附近農田。施工單位要有效結合永久性排水設施設置臨時性排水設施,確保農田、耕地內不會流入積水和淤泥。
3.3 土方挖方
開挖方式需要根據路塹的深度、地形地貌、土方調配情況進行確定,對于較淺的路塹,可以通過單層橫向全寬挖掘法進行開挖;對于較深的路塹,可以通過橫向臺階分層開挖;每層挖出一條通道后,需要對兩側進行挖掘,便于設置臨時排水設施和出土道路;通過階梯式開挖風化破碎巖體,能夠使邊坡的穩定性得到保障,從而使階梯式的邊坡逐漸形成。在開挖過程中不允許進行超挖或亂挖;如果在土方開挖過程中發現有石方,需要將分界線設置在土體與石方中,并與監理人員溝通對邊坡挖方施工方案適當進行修改。在對土方地段的路床頂面進行標高時,需要對壓實引起的沉降量進行綜合考慮。開挖過程中,要加強保護地下管線、文物古跡、纜線等,通過有效措施避免周圍環境受到破壞。
3.4 填前碾壓及軟基處理
填筑路基前,需要通過YL20壓路機對清理后的施工場地進行壓實,直到壓實度與設計要求相符為止。基底處理具有較多的方法,一般采用砂礫墊層、拋石擠淤、路基換填、填砂礫等多種方式進行路基填料施工。對于旱田段進行40cm的砂礫換填,填前碾壓要控制8cm左右的沉降量,在水田段進行80cm砂礫換填時,填前碾壓要控制16cm的沉降量。不宜將風化片石應用于拋石擠淤中,其尺寸要超過30cm。當軟土層平坦時,兩側對稱拋填碎石,向兩側擠出軟土。如果軟土層橫坡超過1:10時,拋填施工需要從高向低進行,并在低側邊部多拋直至其部位有2m的平臺頂面,然后通過小石塊進行填塞墊平,通過重型壓路機進行壓實。
為了使路基的壓實度得到保障,在對土質基底挖除以后,需要對路基表面進行30cm的翻松,隨后進行平整壓實路基,確保路基壓實度在96%以上。路堤超過0.8m的填土厚度時,需要壓實土質基底直至無輪跡才能夠進行路堤填筑。在施工中,一般使用天然級配砂礫作為砂礫墊層材料。在完成攤鋪后要進行適當的灑水,壓實作業分層進行,壓實厚度控制在大于15cm且小于20cm的范圍內。要防止粗細集料離析現象出現在砂礫石使用中。砂礫墊層要比路基邊腳寬出60cm,通過片石護砌的方式防護兩側端,防止流失大量砂礫料。高填方路段的基底強度與設計要求相符合后,需要上報監理人員進行審查,批準簽字后方可進行填筑施工。
3.5 路基填筑
填筑施工中,所使用材料不允許有草泥、腐殖土、樹根等物質,確保路基填方材料的路徑和強度符合設計要求。在路基填方28d以前,需要根據填料類別、壓實機械性能和技術標準選擇試驗段,路段長度在100m以上,試驗段要選擇在新填路基內,通過試驗段對碾壓機具、壓實系數以及填層厚度進行確定,終止將其作為填筑施工的有效參數。在進行路堤施工時,需要通過分層填筑的方式進行,整平攤鋪通過平地機和推土機來完成,根據“四區段、八流程”的方式進行路堤攤鋪碾壓。四區段是將施工路段分為4各區域,一是填鋪區,二是整平區,三是碾壓區,四是檢測區。八流程主要指實際施工的八項流程。
在填筑時,每層的松鋪厚度要控制在30cm以下,擋墻后臺的土方厚度要控制在20cm以下,實際填料寬度要大于設計寬度0.3cm,從而確保邊坡路堤在修整以后其壓實度能夠達到要求。在測定完路基填料的含水量以后才能夠允許其進場,如果含水量過高可進行晾曬,如果含水量過低可進行灑水,使其保持最佳含水量,壓實期間要確保土方具有均勻的含水量。前后的施工單元在灑水或晾曬時可交叉進行作業。壓實設備需要在試驗段進行確定,在施工過程中不允許更換和調整設備。通過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時,在直線段從兩邊向中間進行碾壓,在曲線段從內向外進行碾壓。碾壓速度控制在每小時1km左右,本次碾壓與上次輪跡保持40cm的重疊,共需要碾壓4—6遍左右,第一遍和最后一遍需要靜壓,其他的都是震壓。在路基填高超過1.2m時可采用沖擊碾壓。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換填施工作為公路軟基處理施工技術之一,需要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標準設計,加強質量控制,從而使道路施工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均得到有效提升。雖然在具體施工中,適用范圍、局限性和優缺點都影響著換填處理質量,但是在綜合考慮工程區域的施工條件、地理特征以及地質條件以后,能夠因地制宜的選擇換填施工的有效方法,使工程質量從根本上得到提升,促進公路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霍凱榮,余周.高速公路路基換填施工技術及實例探討[J].建設科技,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