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
閱讀教學要改變原有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以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閱讀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在“新課標”的指導以及自己對以往閱讀教學不斷反思的情況下,我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閱讀教學改革: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熱愛語文
當下,我們已經進入了終身學習的時代,語文將陪伴人的一生,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千方百計地創設多樣化的,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悄然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根本轉變。
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展學生閱讀面
在多年的教育教學中,我著重培養學生朗讀和默讀方面的習慣,培養精讀和略讀的習慣,培養愛讀和多讀的習慣,培養寫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的習慣。在今后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正確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利用相關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閱讀主動性、積極性,將學生作為教學重點,使學生盡快達到最佳閱讀狀態。我們應通過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們愛上讀書,養成自己找書讀,多讀書的習慣。因為有了大量的閱讀,學生自然知識豐富,再加上學生在學習中敢于大膽質疑,合作探究,因此上課的效果很好,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如果僅僅依靠現有學生的個體閱讀是無法完成的。因此我們就要進行合作式教學,師生共同探究、學習和品味。閱讀首先是學生與作品之間的談話,然后是學生之間就作品所進行的談話,教師參與后,則是學生、教師就作品所進行的談話。為了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可以運用各種合作方式,營造交流的氛圍,發揮集體的智慧,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
在閱讀教學中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教師確定現代閱讀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獨特感受和體驗,使教師成為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
四、注重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豐富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造就完美的人格;而寫作教學就是運用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造就完美的人格。語文教師的一大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積累并運用積累經常化、日常化,使學生掌握有效的積累和運用方法,養成良好的積累和運用的習慣,讓學生從有意識地到自如地驅遣積累表現自己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的積累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精神家園的有機組成部分。
總之,在初中語文中開展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主導地位,并選擇正確手段,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的鑒賞和研讀,真正了解課文知識內容。另外,教師也可以向學生設定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生解答能力,充分發揮自身思維,使學生成為綜合性人才,從根本上提高語文整體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