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倩
懷著對新基礎教育理念學習的渴求,我們一行來到了上海閔行區。第一天上午,正巧是“上海閔行——江蘇淮安”兩地“學科育人價值深度開發”現場研討活動,并安排了公開課,而我有幸聆聽了兩節精彩的語文課,第一節課是閔行區汽輪小學的蔡穎老師執教《梅蘭芳練功》,一節課35分鐘,蔡老師一分鐘不差,沒有一句廢話,課堂效率極其高效,思路極其清晰,講課背后的則是教師的付出,僅僅是教學設計之前的分析就足足有滿滿四頁紙,僅僅學情分析一項就包括詞義理解、閱讀理解、句式訓練、小組學習四大項。蔡老師的課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而更讓我震撼的是汽輪小學王校長的評課。評課中,王校長點出了蔡老師的兩點不足:一,要注意自己的站位,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讓每一個孩子都在老師的視野內,每一個孩子的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二,信息技術運用提升的有效性。同時王校長還提到了用光標或教棒指大屏幕以防擋到學生的問題,由此王校長對教學的嚴謹讓我不得不佩服。另外,在兩節課的評課中,老師們都不由自主地提到了“團隊”兩個字,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依靠團隊集思廣益,可以呈現一節精彩的課。
第二節課恰好是統編版二年級的一節口語交際課,因此我聽得特別仔細,在本節課上我佩服于淮安李老師不僅注意學生說講,更關注學生的傾聽,而汽輪小學的業務校長的評課則從細節出發,更關注于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的育人價值。比如淮安區的李老師由于借班上課,為激發學生積極性,所以運用了發獎的做法。評課老師則提出你能不能把這一做法做到日常化,是在平時也這樣做還是僅僅因為有聽課的才這樣做?另外,就是其中獎項設置的名稱,都要考慮到對學生育人價值的培養而不能單純為調動學生積極性而發獎,讓學生太過關注獎品而影響孩子的傾聽。上海學校對育人細節的關注精細程度真的讓我特別震撼,感觸特別深!
第二天一大早,閔行區花園小學的薛校長就帶我們參觀了校園,針對學校的教學、新基礎教育的發展情況、學校的活動開展情況一一向我們做了介紹。中午十二點半,我們又趕到了閔行區實驗小學,在薛校長的積極協調下,我們有幸參加了2018年上海課改三十周年小學英語學科優化單元整體設計的研究與實踐的教研活動。看了課改三十周年視頻中教師代表的發言,好像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不禁有所觸動。接下來的一堂英語公開課,三個老師分別進行了單元教學計劃說課,內容詳細,重點明晰,和最后教研員朱浦老師的總結不謀而合。然后由楊老師進行授課,由于本課正是介紹的上海世紀公園,開篇的小視頻既讓大家欣賞了世紀公園的美景,又能有效喚起孩子的日常儲備知識。
上海的新基礎教育早已滲入到教學的每一個角落,而我們的學習卻剛剛開始。太多理念我還需要慢慢摸索,但正如薛校長所說的每個孩子都是一朵珍貴的花,每朵花的花期不同,但每個孩子都會在某一個時期綻放,我們需要靜待花開,但我們更需要去播種,培土,精心地呵護。在新基礎教育的研究之路上讓我們精心呵護每粒種子,靜心等待待每朵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