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娟
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們為了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往往對意料之外的行為和答案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致使生成性課程資源流失于教師權威話語的洪流中。殊不知,學生在課堂上所發出的另一種聲音,卻是學生多元解讀文本的智慧體現,教師要好好地抓住思維碰撞即時產生的動態性教學資源,巧妙引導,展示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和頗具個性的心靈體驗。那不僅僅是老師為了完成任務而所體現出的表面高效,而是師生之間、師生與教材之間真正體現了一種實質的高效、精準對話。
一、一個案例:即時生成,生成精彩
案例一:
《萬年牢》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我叫學生找出描寫父親做糖葫蘆如何選料的句子,讀一讀,然后讓學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讀著父親選料時的講究和一絲不茍,小峰冒出了一句話:“他太傻了!”“為什么這么說?”我連忙追問。“他連有一點掉皮損傷的都要挑出來,那不是要虧本的嗎?”“有道理,同學們,你們覺得‘父親傻嗎?”
生1:我覺得父親不傻,課文里說父親做的糖葫蘆在天津非常有名,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這是有名的原因之一,要不然會砸了自己的招牌的。
生2:父親這樣做其實不會虧,雖然他在選料的時候會有所損失,但是他做的糖葫蘆好吃,別人會一直買,而且也會介紹另外的人來買,生意就很好啊!
生3:父親說,憑著良心做買賣才是正路,不能做虧心買賣,父親覺得做生意講的是良心和誠信。
生4:公平買賣走正道,顧客點頭說聲好,回頭再來這是寶,做生意講實在是萬年牢,父親教導“我”要做萬年牢,父親自己也是這樣做的,而這樣做并不是傻,反而體現出了父親做生意的實在,厚道。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再加上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合情合理地反駁著小峰的那句“他太傻了!”而這樣的反駁,學生不是脫離文本,而是建立在對文本的充分解讀之上的。教師只是抓住了課堂上學生的即時生成,給學生提供了一些思維的生長點,學生從文本的字里行間,從具體的描寫中感受父親是個辦事認真,實實在在,講究商業道德的人。恰是在這樣的反駁中學生更能理解文中三次提到的“萬年牢”,懂得這三處的內在聯系,利用這即時生成,教師引領學生再次走向與文本的精準對話。
二、即時生成,如何在閱讀教學中生成精準對話
1.善于保護,學會傾聽,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綻放。從這個案例,不難發現,語文課堂上的即時生成,教師要善于保護,并及時捕捉有意義的信息,引領學生進行深入的探討。對于學生的發言,老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答案”的對錯,不能將自己設計的目標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回答出老師認為合理的答案。要學會傾聽,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綻放。
2.抓住思維的閃光點,注意學生參與對話的深入性。葉圣陶先生主張:“讀書不能夠拘泥于文字,而應當驅遣著想象來看,看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這就要求學生能與文本進行精準地“對話”,而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當中,必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回答問題或討論中突然出現的閃光點或錯誤見解、要注,使學生能對問題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思考,主動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要敢碰書本上說的、教師講的,敢講真心話。
3.隨機應變,巧引妙導,讓高效率對話呈現生成的活力。在閱讀教學中,面對生成,教師應該靈活調整、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面對生成,教師可以調節教學目標,升降難度。給學生贊同、鼓勵,給他們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信心與勇氣。面對生成,教師應該隨機應變,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這既是教師教學經驗的體現,也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顯現。教師要學會及時抓住這意外的精彩,捕捉這樣的亮點,引領學生向縱深處體會,大雪無痕似的加深情感體驗,那么,師生間這樣的對話交流,這樣的情感碰撞,就會遠遠超出課前備課的預設,遠遠超出教學的預定目標。這意外的精彩讓我感覺到:把握好課堂瞬間的亮點,巧引妙導,課堂就會隨時呈現生成的美麗、教學的活力。這種精準對話,猶如幫助學生打開了一扇窗,使他們的閱讀呈現出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