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同娜 朱冰潔 楊偉 施鎮江 吳文華
摘 要 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分析在材料專業實驗課程中實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索了在實驗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中實施思政教育的可行性途徑,將思政教育貫穿到實驗教學過程中,共同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
關鍵詞 思政教育 實驗課程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6.052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Material Major
SHI Tongna, ZHU Bingjie, YANG Wei, SHI Zhenjiang, WU Wenhua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material special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le ways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ru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 to joint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erimental course; experimental teaching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全面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舉措。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2]這給我國的高等教育帶來了挑戰,也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開展提出了方向。
近年來在工程教育的全面推動下,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改革的關鍵階段。高校要培養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求、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人才,而實驗教學是高校實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3]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育基本是在思政課程中開展,進行“孤軍奮戰”,與其他通識課程或專業課程的滲透很少,與實驗課程幾乎沒有交集。但是,所謂高素質既包括專業素質,還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因此,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如何在實驗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讓思政教育和實驗課程形成“協同效應,同向同行”,[4]是現在高校需要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1 材料專業實驗課程的背景
東華大學材料學科起源于1954年由錢寶鈞、方柏容兩位先生創建的“化學纖維學科”,是中國高校最早建立的高分子材料專業之一。多年來,學科也是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問題進行建設。作為實踐性比較強的工學學科,東華大學材料學科以“纖維”為特色,拓寬材料專業領域,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不斷完善優化,注重培養大學生工程意識和創新思維, 以及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滿足學科人才培養要求,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構筑了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劃分為 3個層次的專業實驗體系,[5]其中,第一、二層次的實驗屬于專業基礎實驗,第三層次的實驗屬于綜合設計性實驗,層層遞進的實驗教學體系,以完善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幾十年來,材料學科為解決中國人的“穿衣”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中國航天航空及軍工領域提供了重要支撐,更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大量的材料領域人才。在新時期思政教育的推動下,中心理清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思政漏洞,探索如何將思政貫穿實驗教學過程,思政教育和實驗教學并肩前行,強化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思政素質,繼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勇于擔當、善于學習、敢于超越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人才。
2 在材料專業實驗課程中實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新時代的大學生涉獵信息的途徑更多樣更便捷,大學生往往關注感興趣的事物,思想認知比較淡薄,缺少大局觀意識。在原先的材料專業實驗課程中,教師講課會涉及一些對學生安全知識、專業技能、職業規劃以及價值觀念的思政指導,但是思政教育在課程中沒有系統體現,存在部分漏洞,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有待提升。漏洞一:學生不能將思政課所學知識滲透到專業實驗學習中去,學習實驗不夠主動,漠視實驗室的規章制度和安全條例,部分學生安全意識薄弱;漏洞二:學生實驗課上行為隨意,看手機、聊天,實驗操作欠規范,觀察實驗現象不夠仔細,實驗記錄不全,不愛護實驗儀器設備,不關心實驗室衛生等,小部分學生抄襲實驗數據、實驗報告等,缺乏嚴謹的科研態度和學術道德;漏洞三: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有的學生只顧自己做實驗,完全不顧小組其他組員,組員之間缺少交流溝通,出現矛盾還推卸責任,缺少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感,等等。以上思政教育存在的漏洞,會導致學生出現職業道德缺失、社會責任感不強、人生觀和價值觀方向偏離、崗位適應能力差等問題。[6]因此,思政教育系統融入到實驗課程是解決以上問題的必然途徑。
3 在材料專業實驗課程中實施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中心的實驗教學一直倡導“實驗是做出來的,不是背出來的”,學生要有學習動力,只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才能掌握實驗的要領。在材料專業實驗課程體系中,一級實驗課程內容是普適性基礎實驗,也是學生最先接觸的專業初級實驗。在課程開設前,思政教育相關的實驗室規章制度和安全條例就以宣講課的形式組織學生學習,讓學生嚴格遵守實驗室紀律,做好實驗防護,加強安全意識,愛護儀器設備資源,尊重實驗教師,重視實驗過程。二級實驗課程內容是專業物理化學實驗,學生有了實驗基礎后再學習該課程,更加強調學生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水平,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向學生闡述專業實驗由來、安全注意事項及實驗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污染或危害,讓學生了解實驗背景,規范搭建實驗裝置,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養成良好的科研素養,不浪費實驗資源,不能亂扔亂倒實驗垃圾,重視實驗廢棄物的回收和歸置。三級實驗課程內容是綜合設計性加工實驗,學生要接觸到加工設備,讓學生意識到一件產品由原料到成品要經歷復雜的研究歷程,而在生產流水線上“一步錯,步步錯”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讓學生樹立嚴謹的科研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研態度。
中心長期致力于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針對現在“95后”、“90后”大學生電腦、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普及使用情況,迎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將傳統實驗教學的優勢和數字化、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在智能實驗室管理系統[7]的建設基礎上,利用互聯網構建了在線實驗教學平臺,開創了“線上學習、線下實驗”的“混合式”實驗教學方法,讓學生課前熟悉實驗,課上學習實驗,課后鞏固實驗。同時中心建立了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的科學的評價考核體系,[8]以學生為中心,通過過程化監督、多元化評價,整個考核體系貫穿了學生的實驗學習流程,學生認識到了實驗的重要性,實驗行為更加規范,實驗操守得到了提升,還提高了學生學習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了實驗技能和綜合素質。
中心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在線論壇、聊天工具、現場研討等措施增加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環節,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建構“存在感”,在實驗參與中體現“價值感”,在匯報表達中爭取“獲得感”。教師指導學生分組實驗,組員團結一心,相互幫助,認真鉆研,共同解決問題,完成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責任感。在線論壇、QQ微信等方式活躍學生的思維,現場研討增進了“面對面”交流,此外,中心加強對網絡安全的管理,教育學生在平等交流的同時要有愛國主義思想和正確的言論,懂得感恩,注意言行舉止,顧全大局,增加政治鑒別力和敏銳力,不得在網絡及討論群里討論與實驗學習不相關的言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回應和批駁錯誤網絡思潮。
4 結語
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以此為指引,新時期探索高校專業實驗課程思政教育是必然趨勢;為了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工程人才,在工科專業實驗教學體系中實施思政教育也是切實可行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概括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專業實驗課程更好的融合,讓實驗課程帶上專業性、思想性、政治性和趣味性色彩,傳播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傳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正能量,完善和提升師生的專業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
*通訊作者:吳文華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張昱.通過實驗教學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10):174-175.
[3] 張其梅,李準準,李敏,錢立武,伍光輝,汪新.高分子材料加工實驗一體化建設與實踐[J].高分子通報,2017(7):90-93.
[4] 李發國,尹付成,岳慧君.“材料科學基礎”課程的思政教育設計與實踐[J].文教資料,2018(28):194-196.
[5] 吳文華,沈新元,楊慶,等.材料類專業實驗分層次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6):276-278.
[6] 呂玉龍,屠君.基于藝術設計專業的高職課程思政實踐途徑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33(10):91-93.
[7] 吳文華,楊慶,沈新元,等.智能實驗室管理系統下的實驗室開放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2):172-176.
[8] 史同娜,朱冰潔,等.基于“互聯網+”實驗教學新模式下“評分樹”考核體系的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2):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