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筱佳 趙亮 羅佳藝 任子明 沈火林
摘 要 公共文化服務具有滿足社會大眾文化層次需求的重要作用,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強的情況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十九大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互聯網+”的背景下,盡管南昌市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已基本滿足公眾的需要,但提升空間仍很大。因此怎樣提高大眾對市內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需認真思考,如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數字化水平等。通過對南昌市發放問卷的結果及分析,幫助政府了解人民的需求和之后更好的發展,提出對策。
關鍵詞 “互聯網+”時代 南昌市 公共文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67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
Nanchang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YANG Xiaojia, ZHAO Liang, LUO Jiayi, REN Ziming, SHEN Huolin
(Yaohu Honors College,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99)
Abstrac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at the cultural level.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increasing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improving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indicators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although Nanchang's public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has basically met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public's satisfaction with the city'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needs to be seriously considered, such as improving the digital level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Through the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issued by Nanchang City, the government can understand the people's needs and better development after that,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Internet +" era; Nanchang Cit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1調研背景及基本情況
1.1調研背景
文化需求是民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經濟物質需求與文化需求就像是“月亮”與“六便士”。“六便士”已經有了,且有顯著提高,可文化需求還止步不前。因此,民眾越來越重視文化方面的需求。
“公共文化服務”是在2005年十一五規劃中第一次提出的文化術語。國務院明確提出要提高和完善政府的文化管理以及服務職能,[1]大力建設全面、廣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是今后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一大目標。[2]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建設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均制定、頒布各類政策措施以確保早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現代化。并且不斷強調和明確建設的目標、路徑以及分解任務,這些舉措都助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現代化、快速化和規范化。之后,十九大會報告中繼續強調要從體制化和系列化方面健全公共文化服務,加強文化工程建設。
總的來說,公共文化服務的研究已經從高度、深度和廣度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對南昌市的研究卻是單一的,因此對南昌市進行具體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2調研對象和問卷情況
團隊以南昌市各大公共文化服務場所為調研地域,以當地人民及相關單位人員為調研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研。
樣本的發放點選取在南昌市圖書館,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文化廳等十余個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通過線上電子問卷的方式,各大媒體轉發問卷填寫鏈接進行填寫以及線下紙質問卷的形式,進行隨機發放,當場填寫,當場回收。通過問卷調查對民眾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425份,實際回收425份,有效的問卷份數為425份,問卷回收率100%,此中紙質問卷386份,占比90.8%,電子問卷39份,占比9.2%。
本次對于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調查問卷囊括的主要內容有:本次問卷除涉及到基本信息外,還結合南昌市與數字化媒體結合的實際情況,此外,還針對有關南昌市的四個大的方面進行了分析,分別是南昌市社會公眾的參與度,公共文化服務的績效發展及評價情況,公共文化服務的固有基礎、難點與改進,社會公眾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權利保障等。
2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務調查問卷的調研結果及分析
2.1參與調查民眾的基本情況
在425個調查對象中,其中性別,年齡和文化程度的調查見表1。在關于民眾平均每月用于文化方面的開支(包括買書籍、看現場演出、看電影、報紙、上網)的調查中,不足100元的有150人,占比35%,100元及以上的有275人,占比65%,樣本狀況大抵切合南昌市的實際情形。2016年底南昌市男女比例為51.3:48.7,但樣本數女性偏多。
在學歷與性別的關系上:可以看出:樣本整體學歷呈“正態分布”特點,平均學歷為本科,其中受過教育的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但女性受教育的人數多。
2.2關于民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參與度的調查結果及分析
2.2.1調查結果
2.2.2調查分析
絕大多數被調查的民眾去過圖書館,戶外場所及文化景點,但對展覽館,歌舞劇場,文化館,藝術館卻不太感興趣。說明公眾歡迎并且能夠適應這種大眾化的文化服務場所,不太能夠欣賞高雅藝術,因此有關部門應適當增加展覽館,歌舞劇場,文化館,藝術館的活動,讓之不僅承辦高雅音樂會,還要成為大眾化的場所。也可能是民眾的欣賞差異,缺乏了解和宣傳等方面的原因。被調查的民眾中,絕大部分去過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是圖書館借閱書籍,說明圖書館設施及功能完善,民眾仍然將圖書借閱看做是必要的事。
從以上對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問卷的分析后可以得到以下結論: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文化宣傳尤其是圖書方面的重視,建設了功能齊全且先進的設施和一整套成熟的借書管理模式,方便快捷地服務民眾。但政府和文化有關部門還應加強對中國傳統節日活動的宣傳和創新,真正傳播好文化,落到實處。民眾也應拓寬文化獲取途徑,多方面獲取信息。
2.3關于民眾對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的調查結果及分析
2.3.1調查結果
樣本中民眾去過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的現狀:(1)民眾現有文化設施中最需要改善的項目數據見圖2;(2)在民眾以為南昌市公共文化設施是否足夠滿足大家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選項中,15%的民眾認為能滿足,65%的民眾認為基本可能滿足,7%的民眾不了解,13%的民眾認為不能滿足。
圖2 被訪者認為需改善的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多選)
2.3.2調查分析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半數民眾迫切希望演出場館類和影視,圖書閱覽類改進,近半數民眾認為群眾文藝類存在改善的必要,少部分人認為文化展示類,公園,廣場等戶外場所,文化廣場及文化公園類及其他需要改善。大部分民眾認為南昌市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基本能夠滿足民眾日常活動的需要,小部分民眾認為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能滿足日常活動的需要,小部分民眾認為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能滿足日常活動的需要,極少數民眾不了解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是否滿足日常活動的需要。
從以上對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問卷的分析后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大部分民眾認為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能滿足大眾日常的生活與學習需要,但是在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設施方面還是存在著些許不足與缺陷,希望政府和有關文化主導部門完善民意反饋制度,要真正使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為人民服務,而不是成為假大空的擺設。
2.4關于民眾對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及其現狀的調查結果及分析
2.4.1調查結果
主要調查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務中民眾文化需求及現狀:(1)民眾對家附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掌握和熟悉程度的選項中,8%的民眾完全掌握,43%的民眾掌握大部分,45%的民眾掌握小部分,4%的民眾不掌握;(2)在平常是否會關注南昌市的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新聞的選項中,有40%的民眾表示會關注,但是有60%的民眾表示不會關注;(3)在民眾一年去過幾次公共文化場所的選項中,6%的民眾表示沒去過,43%的民眾表示去過1-3次,30%的民眾表示去過4-10次,21%的民眾表示去過10次以上;(4)在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務是否聯系數字化媒體的選項中,53%的民眾選擇聯系數字化媒體,47%的民眾選擇沒有聯系數字化媒體。
2.4.2調查分析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小部分民眾對周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了如指掌,大部分民眾不是很了解,3/5的民眾會關注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新聞,2/5的民眾不會關注。民眾對文化需求不是很強烈,一年內去公共文化場所的次數不多,平均為3次,超半數的民眾認為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務聯系了數字化媒體,不足半數的民眾認為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務未聯系了數字化媒體。
通過對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務的需要及其現狀問卷調查的分析后,可以得出下述結論:公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視程度不夠,需求不強。公眾不能清晰地看到公共文化服務的不足。但就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務與數字化媒體的關系來說,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很好的聯系了數字化媒體,這是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必然趨勢,會顛覆南昌整體的接觸模式。
2.5關于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現狀的調查結果及分析
2.5.1調查結果
按照2017年《江西省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可知,南昌市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基本情況包括各類型的文化館、博物(紀念)館、公共圖書館、街道綜合文化活動中心、農家書屋、鄉鎮綜合文化站,數量分別為10個、18個、10個、33個、1160家、80個,以及在地鐵口若干個投放的電子借閱圖書站。
2.5.2調查分析
從調查結果分析來看:表明了國家對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鼎力支持與高度重視,經過不斷地建設和鞏固,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呈現出“投入量大、種類多樣、管理到位、民眾滿意”的特征。[3]同時,通過互聯網媒體的發展,將改變信息互動環境,重塑公共文化傳播方式,顛覆大眾與公共文化服務之間的接觸模式。
3“互聯網+”時代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措施建議
通過剖析本次關于南昌市的公共文化服務質量調查問卷,發現了南昌市在推動本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面臨的一些困境,為了今后更好的在“互聯網+”時代推動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現提出以下的措施建議。
3.1政府要繼續高度重視頂層設計
公共文化服務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強調,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使國家重新煥發活力,文化的興起就是國的興起,文化強大就是民族強大。公共文化服務是滿足廣大民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明需要的有效途徑,對深化落實“四個全面”戰略規劃,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因此,南昌市政府要繼續做好并高度重視頂層設計。
3.2服務民眾,讓文化活動“接地氣”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南昌市要把民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使文化活動內容、互聯網的形式、民眾的喜愛程度和接受能力相結合,并有效地把正確的觀念融合到公共文化服務中去。為了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開展思想道德建設,通過積極的內涵,“互聯網”形式,讓文化活動“接地氣”。
3.3多管齊下,合力促發展
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力量是政府,它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建造”具有無法逃避的責任,同時又要發揮企業、學校等組織在這方面的積極作用。南昌市要采取當地文化主管政府部門主導,宣傳文化部門引導,有關部門幫扶,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認識,提高服務品質,創新服務反饋機制,利用多媒體等“互聯網”服務去整合文化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3.4培養文化人才,激發創造的活力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健全,不僅需要文化人才,更需要一種良好的引導體系和創造人才的制度,只有為創新人才提供一個好的系統,同時一個好的指導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耦合聯系,我們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性,并更好地反映互聯網在二十一世紀的角色,也就是說,創建一個更方便、更快捷的網絡去造福人民。人民群眾既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造者,也是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效勞對象,因此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南昌市政府要充分調動民眾的積極性,公共文化服務才具有生命力,才能不斷革新。
基金項目:南昌工程學院瑤湖學院學生創新基金項目(YHCX-17-11-2);南昌工程學院第十六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項目(2018056)
參考文獻
[1] 張天一. 基于公民滿意度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研究[D]. 2015.
[2] 張琳娜,朱孔來.國內外公共文化服務研究現狀評述及未來展望[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3,26(03):123-128.
[3] 宋明,何遠禎,趙秀花,胡堯,楊前蓉.民族地區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問卷調查分析報告——以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為例[J].四川農業科技,2018(0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