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科技和交通高速發展的今天,侵權行為地法原則作為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傳統,受到了沖擊。為了解決種類繁多,錯綜復雜的侵權案件,最密切聯系原則、意思自治原則、雙重可訴原則以及當事人共同屬人法等原則被引入了侵權領域,以更好地解決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問題。本文對以上各個原則做了簡單的介紹,并結合我國的立法實踐,指出了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D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4-0220-01
作者簡介:高梅(1982-),女,江蘇邳州人,江蘇省海門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根據侵權行為之債的特點,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有兩個連結點可供選擇,即侵權行為地和法院地。法律之所以如此規定,著眼點都在于保護侵權行為地或法院地的公共秩序和社會利益。這種考量當然是有價值的,但在侵權案件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今天,侵權行為地原則就顯得僵硬而呆板。
一、侵權行為地法原則
侵權行為地法原則是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傳統做法。這一基本原則固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是不可替代的。侵權行為侵害的是侵權行為地的社會公共秩序和利益,或者說侵權行為地的損失最重,適用侵權行為地的法律便于調查取證,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填補其損失,維護當地正常的社會秩序。
二、最密切聯系原則
在科技與交通高速發達的今天,侵權行為地有時變得難以確定,行為地法原則在此時就無法發揮其作用。所以有必要考慮其他的連結點,從而確定適用的法律。最密切聯系原則,是指侵權行為適用與侵權糾紛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
(一)最密切聯系原則與實質正義
法律的價值包括形式正義和實質正義兩個方面的內容。而最密切聯系原則就是實現實質正義的途徑,它更加靈活多變,賦予法官適當的自由裁量權,使與案件有關的各方面因素都被考慮到了,從而有利于實現實質意義上的公平和正義。需要注意的是,此原則有必要限定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圍。
(二)我國的立法實踐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2條第2款即體現了最密切聯系原則。
三、意思自治原則
(一)侵權行為適用意思自治原則的合理性
侵權行為之債是法定之債,它的產生是基于法律的明文規定,且侵權行為侵害的不僅僅是受害人的利益,也同樣關系到社會的公共利益。如此,將意思自治原則引入侵權領域似乎變得難以理解。但我們同時應該看到這種做法的合理性,侵權法是社會保障法,但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只有個體的權利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護,侵權法的基本任務才能實現。而允許當事人自由選擇適用的法律,是對當事人自由處分自身權利的尊重,還可以增加法律適用的可預見性,有利于案件的盡快審結,提高司法效率。
(二)我國的立法實踐與不足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44條規定,對于一般侵權責任的法律適用,當事人雙方均有自由選擇的權利。該法的第45條則規定了產品責任侵權的法律適用,此時法律只賦予被侵權人一方選擇適用法律的權利,因為這種情況下產品購買者是弱勢群體,法律給予了弱勢的一方更多的保護。
即便如此,我國立法在保護弱者方面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7條規定,在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害結果發生地不一致時,由法院任意選擇適用的法律。好在民法(草案)第九編第78條對其進行了補充,即由“法院任意選擇”改為“由法官決定適用對受害人有利的法律”。顯然,后者比前者進步很多,但仍有不足。筆者認為,更好的做法是讓受害人自己選擇,方能更好地體現意思自治的原則。
四、雙重可訴原則
雙重可訴原則源于英國。這一原則對原告很不公平,因為原告必須證明被告的行為同時觸犯了侵權行為地的法律和法院所在地的法律。即便如此,許多國家仍紛紛借鑒了英國的做法。但在1995年英國將這一原則廢除了,其他國家又開始質疑這一原則的合理性。為此,一些國家,如瑞士和德國,采取了分割法,即不完全拋棄也不完全接受。
而我國的做法是,全面的接受,即在侵權行為的成立和賠償數額的確定上均適用雙重可訴原則。這一做法筆者認為不妥。我國應當借鑒瑞士等國的做法,也采取分割法。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英國表面上廢除了雙重可訴原則,但其通過對實體問題和程序問題的識別,使法院地法仍發揮作用。具體內容這里就不展開敘述了。其二,在賠償數額的確定上適用雙重可訴原則是出于對被告利益的考慮。國外有可能會規定數額巨大的懲罰性賠償,或者重復賠償等,因此為了保護被告的利益,有必要以雙重可訴原則來限制賠償數額。
五、當事人共同屬人法
適用當事人共同屬人法,是指適用當事人的共同本國法、共同住所地法或共同居所地法。此原則有利于增強當事人對自己行為后果的預測可能性,更容易讓當事人信服,從而提高辦案效率,有利于糾紛的解決。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侵權行為法律適用正在向著多元化、靈活化的方向發展,這是法律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作出的改變,也是法律自身內在價值的體現。此外,我國的立法應當借鑒國外的優秀成果,努力完善自身的不足。
[ 參 考 文 獻 ]
[1]馬志強.一般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規定及完善——兼評民法(草案)第九編相關規定[J].理論探索,2010(1):135-138.
[2]鄒淑環.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三大變化及我國的立法實踐[C].中國國際私法學會2010年年會暨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研討會論文集.天津商業大學,2010:2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