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廣大青年要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蒸蒸日上的今天,新時代的大學生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堅守自身理想信念上。本文就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三方面展開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4-0276-02
作者簡介:趙妍(1994-),女,漢族,安徽宿州人,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們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1]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部分青年大學生出現過分追求物質利益、沉迷網絡等現實情況,所以新時代重提理想信念,對于引領大學生人生方向、規范其行為指南、實現其自身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理想信念的價值意蘊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追求、對自己價值評價的集中體現,同時理想信念能反映社會關系的現狀。一方面理想信念具有實現的可能性,理想信念以實際條件為基礎,它是在現實的基礎上付出汗水,是跟實踐者的能力相匹配的。而理想信念與幻想有著根本的區別,幻想是脫離現實,不切實際的空想,即過于理想主義,實現幾率微乎其微。另一方面理想信念體現強烈的時代感,就大學生這個個體而言,不同時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是不同的。文革之后恢復高考,當時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是畢業分配個好工作,脫離農門,成為天之驕子;改革開放初期,是一個理想主義高昂的時代,當時的大學生對共產主義有著深刻的情懷,對生活滿懷憧憬,全身充滿著正能量;進入當下,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當今的大學生的受到各種誘惑,容易出現理想信念缺失的現象,導致走上歪路、邪路,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一)理想信念是大學生成長的方向標
大學期間很多大學生都會面臨形形色色的選擇,如知識、朋友的選擇,目標的設定,就業的方向等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有自己的原則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這就要求大學生要堅定理想信念,當理想信念內化于心,對自己有著強大的感召力的時候,個體就會跨越一切阻礙,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所以,不管未來面對多大的挫折,只要擁有了理想信念,就會堅定前進的方向。
(二)理想信念有利于實現自身的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精神就會貧瘠,思想就會得軟骨病。作為新時期的共產主義接班人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注重加強自身的理想信念。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會對未來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影響終身,是當代大學生在奮斗過程中實現最終目標的需要。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
(一)政治信仰不純,入黨動機不端
從當前的大趨勢來說,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積極向上,創新能力突出,他們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人民。同時,先期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比較發達,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代的大學生會對社會主義的前景感到憂慮,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現在很多大學生的入黨動機不純,帶有很大的投機性和功利性。盡管現在對大學生入黨的資格考察較嚴格,但現在學生就業難的特殊性很難控制學生的投機性,像各地選調生、公務員考試等各種選拔考試都將政治面貌列為報考條件之一,使得很多同學自入學起就將入黨列為大學生活的目標之一。
(二)過分追求物質利益,忽視精神建設
在經濟發展蒸蒸日上的今天,當代大學生一方面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新氣象,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很多矛盾和問題,一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甚至發生了嚴重的扭曲。相當多的大學生把“掙更多的錢”當做自己的人生目標,甚至有一些大學生貪圖城市的安逸,不愿意到基層吃苦鍛煉。在市場經濟的誘惑下,當代大學生很容易找不清自己未來的路,“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車上笑。”這都說明了過分追求物質利益對理想信念會帶來巨大的挑戰。
(三)過度沉迷網絡,荒廢理想和青春
現如今,網絡的影響越來越大,應當承認,網絡帶給我們的是豐富多彩的視聽體驗和五花八門的信息,它擴充了當代大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領略到形形色色的文化,讓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也更加便利。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帶來優勢的同時,也會帶來很多挑戰。例如,淫穢色情、反黨反共、傳銷,網絡詐騙等網絡的毒瘤有著不孔不入的趨勢。但是當代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轉折期,雖然獨立意識強,但自控力較弱。在面對網絡紛繁復雜的消息時,不少學生懷著好奇心進入神奇的網絡世界,面對琳瑯滿目的游戲,購物,社交軟件,很多大學生不能有效的加工信息,很容易沉迷其中甚至深受其害。例如網絡貸款、網戀、電信詐騙等等,都是大學生在運用網絡時面臨的嚴重考驗。前一陣子社會議論很熱的話題“圖書館里的手機”事件就說明,在本來可以好好學習的場所,由于大學生對自我的約束力低,本來可以靜心苦讀的時間,浪費在用智能手機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久而久之,他們的時間觀念、計劃意識難以形成,從而與理想失之交臂。
三、針對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的教育對策
(一)優化政治環境,抓好主旋律教育
政治環境是行動的方向標,所以優化政治環境是解決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最直接,最徹底的方法。一方面,高校的教師和行政人員要抓好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新毛中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相關理論課的教學方法,做到理論聯系生活,讓學生不僅學的有根據,而且接地氣。此外,不僅僅要通過講授法灌輸共產主義思想,還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東西,在學中也能結合實踐,做到實事求是。這樣才能引導大學生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科學發展觀[1]。正如鄧小平所強調的:“我們不只是要善于團結先進的青年,而且要善于把一切愛國的青年、包括還不贊成共產主義世界觀的愛國青年都團結起來,共同為祖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奮斗”[2];另一方面,大學生要注重自身的修養和磨練。習總書記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學校教育的前提下,關鍵在于大學生自身的貫徹落實,做到在實踐中用起來,在工作中強起來。大學生要在未來的任何崗位,任何地點,任何時候,都要身體力行堅守黨的精神領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以理想信念為核心,培養和造就四有新人。
(二)理性看待經濟環境,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金錢觀
當下,改革進入深水期,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面臨很大挑戰,各行各業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育工作者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時,要引導大學生認清形勢,引導他們做到以下三點:第一,高校要引導大學生理性看待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工作待遇;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在面對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各種挑戰時,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第三,鼓勵自主創業,全方位就業。高校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投身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注入活力和動力。“夢在前方,路在腳下。自勝者強,自強者勝。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需要廣大青年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奮斗”。[2]
(三)凈化網絡環境,加強正面輿論影響
針對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理想信念出現的問題,高校以及全社會應抓住網絡發展的契機,運用網絡的時效性和多元化,有針對的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要加強立法,做到有法可依。相關部門應嚴格規范網絡秩序,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凈化網絡空間,實現最大限度的發揮網絡的優勢。
其次,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加強正面宣傳報道。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要立足實際,推陳出新。要緊跟時代潮流,發揮自主創新能力,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方面,高校可以開展網絡課堂,網絡論壇,以網絡的共享性和廣泛性,定期、實時、高效的傳播馬列系列理論,引導學生的思想行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另一方面,利用網絡的虛擬性和實效性,創辦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校園“模范代表”,“校園十佳人物”等,營造潛移默化的理想信念教育氛圍;再次,高校輔導員要充分利用網絡博客這一有效工具,通過定期發表博文,開展網上討論,與學生增近彼此的互信,從而使理想信念教育在網上和網下形成合力。
總之,全社會應該形成一股合力,從正面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強化網絡道德意識,規范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對待世界的態度、對自身正確的評價能力,從而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 參 考 文 獻 ]
[1]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79.
[2]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