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軍 ,何勇勇 ,吳 俊 ,徐陳浩
(1.皖南醫藥衛生學校,安徽 宣城 242000;2.宣城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宣城 242000)
內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介紹了疾病的發生發展、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和護理措施等,是一門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學科[1]。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仍需夯實學生操作技能。實訓教學既要學習理論還要學習操作方法和步驟,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效果較差。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進入教育領域,各種信息化手段被引入課堂教學,如慕課、微課、VR、AR、模擬仿真軟件等[2-6],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移動教學是以網絡為平臺、移動終端為媒介的教學方法[7-8]。教師將教學資源上傳至網絡平臺,學生可以通過終端設備隨時隨地獲取教學資料,使課堂得以延伸。本研究將移動學習法引入內科護理實訓教學,評價其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皖南醫藥衛生學校2017級護理專業12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按班級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人,其中男8人,女52人,年齡(19.16±0.53)歲,入學成績(267.15±47.85)分。對照組60人,其中男9人,女51人,年齡(19.21±0.58)歲,入學成績(271.05±49.32)分。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入學成績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兩組實訓帶教教師為同一人,采用相同學習資料和考核方案。
1.2.1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師先講解操作步驟再進行演示,隨后學生練習,帶教教師糾正錯誤,最后布置作業。觀察組采用移動學習法,教學流程如下:教師課前將課件、微課和習題上傳至學習通App,要求學生預習;課中教師先播放微課,讓學生了解操作目的和意義,隨后講解本次操作的理論依據,之后示范操作,學生依據操作要求練習,如遇到困難,可隨時打開學習通App進行學習;課后學生完成作業,作業分為理論作業和操作作業,理論作業可以加強學生對操作的理解,操作作業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操作視頻上傳至App,師生共同討論,指出優點和不足,提高學生理論和操作技能。
1.2.2 考核指標 將理論成績、操作成績和總評成績作為考核指標。理論成績:教學結束后進行閉卷筆試,題型為選擇題、填空題和病例分析題,兩組考試內容一致,滿分100分。操作成績:實訓教學結束后進行考核,操作項目為體液引流、腹腔穿刺引流、血糖監測、心電圖檢查和心電監護儀操作,滿分100分。總評成績=理論成績×60%+操作成績×40%。
1.2.3 問卷調查 設計調查問卷(見表2)了解兩組學生對本班教學方法的評價。共發出調查問卷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0%。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資料進行處理,兩組各項成績比較采用t檢驗,問卷調查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考核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移動學習法在內科護理實訓教學中效果明顯,見表1。
表1 兩組實訓成績比較(,分)

表1 兩組實訓成績比較(,分)
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組別 理論成績60.22±17.35 51.87±14.36 3.104 0.002操作成績80.16±11.82 75.36±9.18 2.558 0.012總評成績69.75±13.52 60.12±10.47 3.211 0.002 60 60 n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學生認為移動學習法拓展了實訓教學課堂,能夠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χ2=9.624,P=0.002)、提升自學能力(χ2=7.130,P=0.003)、提高操作準確性(χ2=8.711,P=0.003),使學習更加便捷(χ2=15.093,P=0.000),從而提高實訓成績(χ2=10.159,P=0.001),見表 2。

表2 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方法的評價[n(%)]
本研究結果顯示,90%以上的觀察組學生認為移動學習法能有效延伸內科護理實訓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訓成績和實訓效果。如在講解腹腔穿刺操作時,教師課前將重度腹水患者腹腔穿刺引流視頻通過學習通App推送給學生,使學生了解腹腔穿刺引流的適應證,了解腹腔穿刺引流的步驟,達到自學目的。課上教師利用腹腔穿刺術視頻講述腹水產生的原理和常見疾病,從現象到本質,層層推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另外,在操作練習階段應用移動學習法能防止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忘記操作步驟,提高學生操作準確性。
移動學習法使內科護理實訓課堂延伸到課外,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隨時下載教學資料,達到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的目的。運用移動學習法,借助網絡平臺,實現了師生有效互動。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可以在主題活動區提問,教師可以和學生討論,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
盡管移動學習法使學習更加便捷,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會面臨一些問題,如移動學習法要求教師熟練運用電腦,需要完善的網絡設施,而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有可能因過度依賴電腦和手機等,從而影響團隊協作能力培養。
但是毫無疑問,移動學習法將會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課堂教學,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在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