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白蒲高級中學 柳永紅
高中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并且其中的內容較為抽象,老師可以利用數學這一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這才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所以,本文將針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方法進行相應闡述。
創新思維主要是指能夠形成全新的思想與思維,在面對事物或者問題時,能夠從不同角度對問題或者事物進行分析與研究,并且能夠應用創新思維解決實際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對于高中數學而言,擁有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創新思維能夠打破傳統思維對人們思想的限制,拓展學生思維與知識層面,促使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高中時期是學生思維能力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在這一階段當中,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1.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因為高中數學是高考當中的必考科目,通常情況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老師更加注重對學生數學知識以及解題技巧的傳授,而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造成忽視。采用應試教育模式,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與數學水平,但是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將會受到制約。這種方式不僅會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造成影響,而且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造成影響。所以,為了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老師需要改變教學模式,同時對多媒體等先進教學設施進行充分利用。
例如,在學習“棱錐”的相關知識內容時,老師可以對多媒體等輔助教學設施進行充分利用。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全方位展示棱錐的主要特征、棱錐有幾個面等相關知識,相較于傳統直接講述的方式,采用多媒體輔助方式,學生能夠深刻了解到棱錐的特點,并強化學生的想象力,這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會得到拓展。然后讓學生思考:“棱錐都有哪些類型?不同類型的棱錐性質相同嗎?”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創新思維將會得到加強。通過多媒體的播放以及老師的引導,學生會針對老師提問的問題迅速思考,由一個棱錐想象到多個棱錐,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再如,在學習不等式相關知識內容時,老師可以首先向學生講述教材中的知識內容,然后通過所學知識內容,學生自行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不等式關系,發揮學生自身的想象力與創新力,這樣學生的創新思維將會得到不斷提升,并且在想象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將會得到不斷提升。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傳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將課堂完全掌控,學生與老師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這種情況造成學生存在問題時,無法及時向老師提出,問題越積越多,導致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思維遲遲無法提升。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設計相應的問題情境,增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例如,在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相關知識內容時,老師可以在正式上課之前,向學生提問:“通過日常的學習,同學們知道直線與圓之間有哪些位置關系嗎?”這時,學生會積極思考問題,靈活運轉大腦。學生的回答通常情況下會有所欠缺,這時老師可以引入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內容,讓學生知道自身回答存在的不足。然后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對問題進行相應思考,思維在老師的引導當中將會得到梳理。同時,在學生思考問題時,學生的思維將會得到進一步拓展,創新思維將會進一步形成。再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結構的相關知識內容時,不同的空間幾何體結構會分為不同的類型。所以,在講課過程中,老師可以給出不同的物體(如下圖),讓學生對不同的物體進行分類,學生在對物體進行分類時,思維將會得到發散,創新思維將會逐漸形成。

3.鼓勵學生質疑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在課堂上大膽合理地質疑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方式。在傳統高中數學課堂當中,老師與學生至今缺乏有效溝通,而且學生針對老師講述的內容全然接受,盡管在講課過程中可能有部分學生對老師講述的問題存在困惑,但是并沒有及時向老師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將會造成影響。所以,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需要在每節課上課之前,教導學生針對老師存在的錯誤合理質疑。在課堂中有質疑才會有思考,學生的創新能力才可以得到不斷提升。比如,老師在向學生講述不等式概念時,概念講述出現錯誤,這時學生需要及時指出老師存在的錯誤。而針對學生的質疑,老師需要進行及時講解,如果確實是老師自身存在的問題,那么需要及時改正,如果是學生存在的問題,那么需要對學生的合理質疑積極鼓勵,從而不斷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在合理質疑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是高中學生學習的重點科目。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相應的知識內容,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