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設創業型大學,培育應用型人才,服務海南省自由貿易區(港)建設中;在深化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戰略目標中,我校大學英語課程進行了改革性探討。從大學英語聽說模塊教學入手,探索能力導向、項目伴隨的教學模式,構建英語聽說能力、專業能力、實操能力三位一體的模塊化教學體系,運用項目伴隨式和項目式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培養既有跨國文化素養,又有專業實操能力的應用型服務人才。
【關鍵詞】大學英語聽說;聽說模塊化教學;模塊化研究
【作者簡介】謝素云(1969.11-),女,漢族,廣東人,海口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大學本科,英語教育專業,研究方向:翻譯教學、語言民俗文化。
【基金項目】2018年海口經濟學院教研教改課題“自貿區(港)外語需求導向的大學英語聽說模塊化教學研究與實踐”hjyj2018023。
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核心是學習英語語言的情景語境交際,感知語言交際的意義。傳統教學設計下的聽說教學造成學生只會從課本到課本,對現實交際、對周遭的人與事冷漠且不關心。課堂討論的多樣性、綜合性原則不強,作業布置沒能體現專業綜合能力素養。實訓課程以驗證教學內容為主導,由于課時、實訓材料、經費、場地等因素的限制,學生動口機會不多,實訓流于形式,教學效果差,教學活動是一種紙筆間靜態的理論實踐及簡單機械的口頭訓練,而非對動態現實生活的關注和參與,這勢必導致學生語言能力低,無從適應今后復雜多變的英文交際需要。同時,當今基于云資源數字化、智能AI的英語學習資源層出不窮,學生隨手可得、隨時隨地就能開展的學習模式,挑戰著傳統的教學。但高校英語聽說教學模式大多仍以課堂講授、課下練習等模式為主,教師掌控著教學過程,師生交流有限,學生個性差異化的體驗感差、參與度低。傳統單一的課堂講授法已經不能滿足數字化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獲取,如果教學不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難以實現“能力導向、項目伴隨”的教學思路。
模塊化教學法Module teaching method,國外在20世紀70年代初有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塊式技能培訓或任務模塊)和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或能力模塊)兩大代表性流派。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外眾多學校逐漸采用這一課程新模式。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對模塊化教學進行探索。“模塊”原指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標準砌塊,后在計算機、機械等行業中廣為運用。模塊運用在教學中被視為一整體教學元件,是課程教學的基本單位,可隨意與其他模式整合成新的統一體。模塊化教學的核心是“整體功能大于各功能之和”,兼有獨立性、交互性、共生性和發展性等特點。英語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譯五大技能,聽說技能是基礎。教師在設計模塊教學開始之初,就要對聽說模塊進行整體頂層設置,包括專業及語言教學內容流程圖,編制展開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活動,自然巧妙地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能力與專業能力的和諧共生發展。
以能力為導向、項目伴隨的聽說模塊教學,是以英語聽說為基礎元件,打造與專業課程對接的教學體系模塊,滿足區域經濟文化發展需要。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推進專業課程模塊與英語聽說模塊的整合教學,是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實現“專業模塊教學+英語聽說模塊教學大于各模塊之和”。在旅游、經貿、藝術設計、休閑體育等專業的英語聽說課程設計中,兼顧產業發展需求,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改革聽說教學內容,引入相應職業資格標準、引入行業標準、引入行業核心技術標準,合理規劃、科學設計英語聽說課程頂層模塊,打通專業課程模塊與英語聽說模塊分開教學的壁壘。同時,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與擇業方向對課程模塊的需求。專業+英語聽說模塊化教學是一種創新方法,也是一種戰略手段。模塊化發展過程孕育著模塊化引導戰略、控制戰略以及匹配戰略管理手段。專業能力本位貫穿于模塊設計和教學實施全過程,模塊化發展動力根源區域經濟中業務擴展、語言交際需求、社會發展之間的戰略互動。
1.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須打破傳統的學術型人才培養體系,優化課程結構,構建合理的語言知識、能力素質結構。重構教學內容須更加專注培養學生的聽說技能和專業創新創業能力,使專業傳授、能力培養既相對獨立又有機結合,體現多層次、個性化的多元培養特征。重視開展模塊化教學實踐,以輸入向輸出導向轉變,加快構建以各專業能力為主、英語聽說為輔的應用型模塊化課程體系,使得學生可從豐富多彩的聽說講練,專業知識學習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個性定制專業+英語聽說課程,自主學習。教師只需將英語教學資源結合專業要求排列與發布,如在商務課程學習中,英語聽說部分結合商務業務要求劃分基礎、重點、提升模塊,針對化進行教學,漸進式引導商務+英語技能的提升。此外,結合學生個性需求整合教學資源的排列設置,引進國內外其他應用型、人文型的特色商務課程,以“項目教學”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分析行業案例,開展課堂討論(Seminar),體驗實踐生活(Experiencing),將語言思辨融入專業學習。
2.結合教學供給側改革。從供給側改革來看,現有的授課模式不能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要全面研究聽說教學與專業課程供應鏈整合,將學習資源以模塊化的形式提供給學生。提升供應鏈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課堂授課技巧。在互聯網+環境下培養應用型人才,以能力導向、項目伴隨推動教學模塊化,開發在線課程,逐步擴大學生自主選擇專業課程的權利。在供給側教學改革環境下,師生需明確 ESP 各專業教學,在貫徹培養學生專業綜合素養的同時,突出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實現專業技能化目標。各專業聽說模塊設計秉承“社會需求→通識教育→專業方向→英語交際→實踐能力”的基本培養模式。突出區域性應用型人才建設,夯實專業+英語,搭建課堂、網絡平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三平臺。
3.突出跨文化交際學習。應用型人才培養需為學生提供跨文化實踐活動,將教學內容立體、直觀的展現給學生。比如,在專業教學時加入跨文化介紹等環節,講解國際禮儀與民俗文化,使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綜合化,教學內容學以致用,為學生獲得職業生存能力創造條件。模塊化的組合發生了結構性的教學變化也會對學生產生沖擊。學術知識的介入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職場生存哲理而讓學生更具理性的思辨,學術生活與學生日常得以相互滋養、相互提升。養成探究、思考、提問、討論的好姿態。整體設計與模塊教學目標要體現學科特點,還要兼顧跨國文化習俗的學習。多元的文化需要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同一模塊下的各部分內容既有專業的客觀要求,更需要學習文化的包容與情懷,學科與文化互交共生發展。
模塊化設計是一個并行性改進的決策選擇過程,它需要精心組織設計,發揮其創新的價值。模塊化深化完善了專業知識的縱向與橫向聯合,整體性思想和國際化視野貫穿于專業+英語聽說模塊化的構建。模塊化的散射性使得語言文化突出了專業,將各個不同的內容整合到同一模塊下。模塊的整體性和散射性為實施靈活而開放的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也帶來挑戰。模塊化的發散性可能會分散教學思想,致使我們只重視學科實踐而忽略專業學術發展,導致教學簡易化,難以體驗教學與生活結合所帶來豐富的多元文化的意義與聯系。此外,迷惑模塊的整合性,思想局限于抽象的共同主題。總之,模塊教學要通盤考慮,做好頂層規劃,整體模塊設計之和大于各個模塊之和。
參考文獻:
[1]王萬榮.ESP商務英語人才供給側教學改革[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2.
[2]陳永進.財經英語模塊教學改革實踐與啟示[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02.
[3]張繼婭.場景構建與模塊化教學改革的探究與實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06.
[4]鄭玉琪.大學英語模塊化課程設置與實證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05.
[5]周曉玲.模塊化、個性化、動態化和協作化.基于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的大學英語教學平臺[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