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進初一的學生剛由小學升入初中,往往剛開始具有新鮮感。學生是六年級畢業生,經過暑假學生的水平可能更參差不齊。但是初一作為新生,可塑性也很強。
【關鍵詞】參差不齊;信任;新觀點
【作者簡介】胡春云,江蘇省邗江中學集團北區校維揚中學。
愜意的暑假過后,不論是初出茅廬的新教師還是我們老將,都不可避免地有與學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俗話說的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上課也一樣,第一節課上的成功與否,既關系到老師今后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又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興趣或熱情。
有的老師怕影響學生的興奮度,建議不直接上課。這一課教師可以不講授新語言知識,而講講初中英語和小學英語的聯系與區別。讓學生們明白與小學英語相比,初中英語詞匯量增大了、難度相對增加了。因此要求學生要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教師確實可以利用第一節課的時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加學生對學科的了解。比如我們可以介紹自己、初中英語的特點、教學計劃、學習英語的方法和鼓勵學生。
我們都知道:新初一的學生剛由小學升入初中,大部分學生稚氣未脫。新學生進入新學校,結識新同學,遇到新老師,往往具有新鮮感。他們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也容易分散注意力。尤其是學校融合后,城鄉學生的水平可能更參差不齊。筆者對第一節課做了一些實踐和思考。
一、傳達愛、信任
新初一學生對新的學校生活或多或少有著興奮、焦慮的情緒。“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我們教育的目的也要讓學生能感受和傳播愛。在第一節課中,我一般用微笑打消孩子們的疑慮。我們一起復習唱響ABC字母歌,復習5個元音字母。教師要帶著微笑進課堂,帶著激勵進課堂,帶著賞識進課堂,以和藹可親的教態、飽滿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緒,不斷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給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給學生一個發展的機會。我告訴孩子初中生活是他們的學習另一頁白紙。生活在于自己的創造,我愿意一直陪伴在孩子他們身邊。
二、知曉新觀點
我在第一節課會展示TF boys 的三個陽光男孩圖片。讓學生討論the fighting boys的含義和他們成功的原因。學生歸納出:他們有外在的顏值,更有內在。他們是第一個最年輕的組合,他們堅持勤奮練習歌舞,會英語演講,參加綜藝節目情商高,會做菜,會漂亮的書法,會自我調節心理等。接著我會展示NBA,CCTV ,KFC, WC, coffee, bus, sofa, PK, OK, bye-bye ,QQ, I-phone, I-pad,納愛斯,舒膚佳,秀,禁止停車等中英文圖片和提示。我和學生會發現:英語其實離我們學生的日常生活一點都不遠,無意識中我們已經在運用英語了。我提醒學生地球村的概念。21世紀的我們決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我們可以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們怎么能足不出戶知世界?顯然,我們只能學習和讀書。我們不僅讀中文書,我們還可以讀外文書和聽感覺不一樣的英語歌。
三、學會新知識
牛津初一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為:1.認識Eddie和Hobo,陽光中學的6個學生;2.用英語和別人打招呼;3.用英語介紹自己。新詞組和句型為:1Im….2Whats your name ? 3My name is…4Nice to meet you (too).新詞匯只有:e-dog和master。本課教學內容非常簡單,所以第一節課學生幾乎沒有學習難度,我們以和諧輕松的氣氛收心、減輕學生的新學期焦慮、激發學生興趣為主。
四、強化新信念
首先讓學生明白,有一個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那么大家就可以并肩齊進。我們要建立起我能學好英語的信心,然后以句子為單位,大量地模仿,最后達到自如地說英語。比如說這節后的最后三分鐘,我們可以課堂鞏固檢測。通過課堂反饋,也給學生一個暗示。只要認真學,英語學習So easy。課堂是老師與學生一起學習、掌握和運用知識的主要場所。學生要專心聽講、認真操練、積極思考。上課時要做到耳聽、眼觀、嘴動、腦想,心記,調動起多個感官來。實踐證明課堂上注意力集中,能積極參與課堂各種活動的學生往往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思維能力也快。但部分初一學生上課時注意力容易分散,時常表現為:1聽一段時間就會分神,不能跟上老師和其他同學的節奏。2喜歡東張西望。3似乎很乖,但不能積極思維,習慣等老師和其他同學給出答案。
根據以上情況,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點,多設計些符合學生年齡的活動。我們教師要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
總之,在上第一堂課之時,教師就要讓學生建立起對英語課的初步印象,激發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我們要幫助孩子消除上一個新學習環境中的恐懼心理,使得孩子快速適應校園的環境,師生環境和生活環境。從小學升入初中,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巨大的轉變。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學好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具備學習英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高行亮,王國強.江蘇省中小學教師科研2014[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399.
[2]陳玲玲.加強初中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分析[J].中學生英語,2014 (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