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學習實用性非常強。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只能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來培養和提高。在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開設英語語法課是一種將外語教學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的課型,是增加學生語言實踐機會的途徑之一。但是在本地區開設語法課程中,也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關鍵詞】山區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反思與對策
【作者簡介】吳汪英,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華僑中學。
一、制約山區高中生英語語法教學的因素
1.缺乏理想的英語學習環境,英語學習氛圍不夠強。偏遠山區高中的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地區。家庭條件一般不夠富裕,居住區的文化相對落后,學生的家長大多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他們中很少有人懂的英語,在實際生活中不會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更不用說在家里給予他們咨詢或正確的指導。因此,學生視聽英語的機會很少。在學校里,由于傳統觀念和性格內向的影響,學生平時也沒有養成多說、多講,用英語進行日常生活交際、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因此,他們接觸英語的機會基本上只停留在45分鐘的英語課堂上。另外,由于學生英語基礎太差,全英語的課堂教學學生根本聽不懂,為了讓學生能聽懂,為了應付考試,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只能用漢語組織英語課堂教學。
2.初中缺乏合格的英語教師隊伍。由于山區交通不便,信息封閉,人才匱乏,外來人才不愿意在那里從事工作。當地年輕優秀的外語教師又想方設法調到條件相對要好的城鎮地區工作,當地留得住的多數是年紀較大的、專業水平相對低一些的老師。因此,鄉鎮高中英語教師的專業知識相對薄弱,綜合能力非常有限。這些教師大多使用中文來組織課堂教學,使學生失去了最佳的聽力訓練機會。
二、改善山區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困境的方法
1.為英語學習創創設情景,進行語法教學。任何英語問題要在文本中才能體現它的具體意義和用法。同樣道理,語法要在有意義的情景中才能顯示它的意義和作用。筆者在教授情態動詞的用法時,設置了一個情景,講述了一個男孩因為假期旅游的事和父母意見不一致,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寒冷的冬天,這個男孩身上僅有的錢花光了,又冷又餓,幸虧遇到了好心人,和孩子的父母取得了聯系,孩子才安全回家。我讓不同的學生扮演這個男孩的父母,用“You shouldnt have done或You should have done”的句型對他提出批評。學生積極參與,從情景中能夠很好地理解should have done的用法。達到學以致用。
2.用觀察、發現、對比分析、歸納法進行語法教學。觀察發現法就是引導學生有目的觀察語言現象,發現、總結語法規則并運用他們。定語從句是高中英語語法的重點及難點。必修1“Unit 4 Earthquakes”就涉及定語從句教學。可以先讓學生學習課文,觀察例句,獲得大量感性材料后發現規律,在理解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定語從句的功用和意義,最后進行操練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具體如下:(1)讓學生觀察并找出課文中的定語從句。(2)判斷從句前面的詞是名詞還是代詞,發現后面的關系代詞的變化規律。(3)讓學生觀察先行詞的類型,然后給先行詞下定義。(4)對比分析關系代詞在從句中的作用。(5)讓學生歸納課文中定語從句的共同點,引導他們得出結論。在以上幾個環節的學習后,師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學生對定語從句有了清晰的概念,再讓他們用定語從句造句。如:I study in a school that/which attracts many students and parents./My English teacher is a woman who has small eyes and short hair.之后,設置了把兩個簡單句合并為定語從句以及用正確的關系代詞填空的練習,使學生能學以致用,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3.為英語學習創造良好的課外環境,讓英語走進生活。由于英語課堂學習環境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不能滿足于英語學習者交際練習的需要。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除了認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外部環境和課堂環境外,還有必要營造良好的課外語言學習環境。例如,積極鼓勵和組織學生建立各種英語課外興趣小組,大力開展各種豐富靈活的英語學習活動,建立定期的師生英語交流系統,讓學生有機會真正使用英語進行交流。使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有機結合。
三、結論
語法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學習能力密切相關。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改革創新,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規劃教學計劃,提高英語教學效果,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系統理解英語語法,促進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能力,提高英語語法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樟鳳.如何提高高中英語語法學習的趣味性[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04).
[2]肖海燕.如何提高農村高中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J].新校園:學習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