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母語為漢語的英語學習者在英語語音的學習上會受到母語的影響,從而產生母語負遷移,阻礙學習者正確的掌握英語語音。本文將從聲調、語調、重音和節奏四個方面探討漢語和英語在超音段層面上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導致的負遷移。
【關鍵詞】英語語音;超音段音位;漢語;負遷移
【作者簡介】吳佳宸,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1603班。
英語與漢語分別屬于印歐語系與漢藏語系,在語音上有著很大的差異,然而漢語為母語的學生在學習英語語音過程中總會受到漢語發音的影響,產生母語遷移。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往往會忽視對于英語的超音段音位的教學,導致中國學生往往掌握了單個的音標的發音,英語口語卻還是帶著“中式口音”。本文將從聲調,語調,重音,節奏方面探討漢語對于英語語音的超音段音位學習的負遷移,以及如何減少負遷移對于學生語音學習產生的不良影響。
一、聲調和語調
漢語和英語在超音段層面上最大的區別是漢語是聲調語言(tone-language)而英語是語調語言(intonation-language)。漢語除了聲母、韻母外,還有一個固定的聲調。即使兩個音節的聲母與韻母相同,如果他們有著不同的聲調,那么他們的意義也不同。例如,“ 買(mǎi)”和“賣(mài)”, “好(hǎo)”和“好(hào)”等詞對就是依據聲調來區分詞義的。而英語的詞并不存在固定的聲調以區分詞義。這就導致中國學生英語的每個單詞都帶有聲調。例如,the car會被讀作ˇ the `car,本該作為冠詞被弱讀的“the”受漢語聲調體系的影響被學生讀作降升調,從而導致發音帶有“中式口音”。漢語除了詞的聲調外,還有句子的語調。但因為漢語每個音節都有自己固定的聲調,因此受聲調的限制,漢語對語調并不在句子中發揮很大的作用。語言學家們用儀器對漢語的語音進行實驗與探究,也得出這樣的結論:“制約漢語音高變化與基頻模式結構的因素:首先是聲調,其次是語調。”(1993)然而,在英語語音中,英語語句中的詞必須受語調的支配,因此語調的升降比較自由。用不同的語調表達同一句話,意思和情感便不同。例如,I said this用降調讀出來是表示肯定,是我說的。但是如果用升調讀出來,則表示懷疑和否定,我說過這句話?由于漢語和英語在語調模式上的巨大差異,中國學生在說英語的時候語調過于平淡和生硬,降調較多而升降起伏小,亦無法恰當的表達語句的情感和意義。
二、重音
漢語和英語的重音都分為句重音和詞重音。然而,重音在這兩種語言中的重要性卻大相徑庭。首先詞重音上,對于漢語來說,聲調是詞匯辯義的主要依據,而音節的輕重音差并不明顯,只有少數單詞有輕音來區別詞義,例如,`大`意(主要意思),`大意`(粗心)。此外,因為漢語詞均為單音節詞,因此單字中也不存在重音、弱音之分。而對于英語的單詞來說,詞重音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起著分辨詞義作用。例如,present/?preznt/(n.禮物),pre ‘sent/pri?zent/(v.呈現)。?record/rek?rd/(n.記錄)re? cord/r?k??d/(v.記錄)。而且許多單詞都是多音節單詞,不同音節有輕重之分,所以中國學生很容易出現單詞中重音放錯位置從而產生錯誤發音甚至導致歧義的情況。
至于句重音,漢語傾向于保留每個音節的重讀,而英語中存在語法重音,即對句子中的實詞,如名詞、實意動詞、形容詞等重讀,而輕讀句子中的虛詞,如代詞、介詞、冠詞等。例如,He seems to have ?accepted our ?fate. 這句話中,he, seems, to, have和our都需要輕讀,而accepted和fate需要重讀。而在中文里,看來他已經接受了我們的命運。每個字的輕重是幾乎相同的。這就導致了中國學生在句子的重音上一味地重讀。而且在英語的句子中需要重讀的單詞遠少于輕讀的單詞,所以就會使這種“中式口音”尤為明顯。
三、節奏
漢語和英語在句子節奏的劃分上有著很大的差異,漢語是音節計時(syllable-timed)型語言,一句話中每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占一拍。例如,(1)他接受了我們的命運。一句話里有九個字,這句話就占九拍,而(2)看來他已經接受了我們的命運。一句話里有13個字,即占13拍,前者所用時間明顯比后者短。然而,英語是重音計時(stress-timed)型語言,一個重音和不等數目的非重讀音節構成一個節奏群,每個節奏群占一拍。例如(1)He ?accepted/ our ?fate.(2)He seems to have ?accepted/ our ?fate. 這兩句話都只有兩個重音,而第一句話有兩個非重讀音節,第二句話有五個非重讀音節,因此長度上來看第二句話明顯長于第一句。但因為兩句話都只有兩個節奏群,因此都占兩拍,在所用時長上相差不多。只不過第二句話要讀的快一些,“壓擠重讀音節之間的非重讀音節的時間,以便保持這種節拍的規律性。”(1989)而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往往會沿用漢語的節奏模式,每個詞都占相同的時長,從而失去英語輕重交錯的節奏感。
四、結語
對于母語為漢語的學習者來說,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產生母語負遷移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在學習語音過程中不能僅側重于音段層面的學習,更要注意漢語在超音段層面產生的負遷移,并且把理論和實際練習結合起來,才能掌握自然地道的英語語音。
參考文獻:
[1]郭錦桴.漢語聲調語調闡要與初探[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69.
[2]何善芬.英語超音段音位及其辨義功能[J].外國語,1989(6):64-67.
[3]Odlin,T.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CPU,1989:27.
[4]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