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帕克
2010年,當湯姆·謝科維奇感覺自己的腳趾有些發麻時,他認為不久后麻痛就會消失,所以沒放在心上。那時的他沒有健康保險,所以也沒去醫院。但腳趾后來出現感染,他渾身不舒服,在家足足躺了兩天,而他以為自己是得了流感。當他最終去醫院看病,內科醫師卻馬上把他送進了急診室。幾天后,感染的腳趾被截肢,他住院一個月才康復出院。
令謝科維奇失去腳趾的是二型糖尿病的并發癥,患糖尿病多年的他一直在跟他那有些失控的血糖指標作斗爭。他體重超重,一直在服用降糖藥,但他長期吃快餐和速凍加工肉食的飲食習慣,已使他的病情到了危急生命的程度。
在治療謝科維奇的糖尿病多年都未見成效后,他的主治醫生建議他嘗試一種專門為他這種病況設計的新療法。2017年,美國蓋辛格健康系統在下設的一家社區醫院推出了“鮮食房”項目,為賓夕法尼亞州諾森伯蘭郡當地的患者提供健康飲食指南,即多吃水果、蔬菜、瘦肉、低鈉飲食,同時指導他們把這些健康食物變成他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養成習慣,持續下去。然而,讓一直處于聯邦貧困線以下的謝科維奇做到這一切有些難,故而每個星期他都會到“鮮食房”的“食物銀行”領取食譜和免費的菜品,“鮮食房”還指派了專門的飲食顧問和健康醫療經理為他解答營養問題,并定期監測他的血糖狀況。加入該項目一年半后,謝科維奇減重60磅,血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從10.9降到了6.9——這意味著他的二型糖尿病已得到控制,脫離了危險。“一年多來,我的變化太大了,”他說,“改變了我的人生,救了我的命!”
蓋辛格的“鮮食房”健康項目是多個具有突破性意義的項目之一,人們終于開始重視食物的作用——食物其實是醫療保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藥品一樣具有強大的治療作用。當下,更多的研究證實,要想獲得健康,按時服藥并接受定期復查還遠遠不夠:一個人是否健康由他的睡眠狀況、運動強度、精神壓力大小以及三餐飲食的綜合狀況來決定。由于在減少與飲食有關的疾病,如二型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乃至癌癥方面,藥物治療的進展太過緩慢,醫生、醫院、保險公司甚至廣大公司老板都頗感挫敗,而日常飲食越發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只要吃得健康,就能保持健康,慢性病就得到更好地控制,甚至能夠預防常見慢性病”這一觀點,令上述機構深受鼓舞。“強調飲食的重要性,教會人們如何制作健康營養的飯食,并幫助他們堅持下去,這樣做的好處遠遠超過患病后再吃藥。”蓋辛格的首席執行官及代總裁雅文·盧博士說道,“能做到這些,就是巨大的成功。”
然而問題是,要做到“吃得健康”,可不像吞一顆藥丸那么簡單。對一些人來說,某些因素可能使他們很難買到健康的食品,即使能買到,他們又可能負擔不起。因此,越來越多的醫院和醫生如今開始采取行動,試圖打破障礙,改善患者的健康。譬如,在那些很難獲取到新鮮農產品的城市,當地醫院已經聯手果蔬商,向消費者提供優惠價格的水果及蔬菜,只要他們能夠提供醫生開具的“鮮食處方”。全球知名心血管醫院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則以向本地農戶發放類似WIC(致力于為低收入的妊娠、產后及哺乳期女性,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提供營養知識、補充食品,倡導并支持母乳喂養)的聯邦或國家項目補助的方式,資助和補貼當地農貿市場的零售商,以此鼓勵他們提供價格更低廉的農產品。美國凱撒醫療集團舊金山中心的一些醫生則不再給患者開處方,或同處方一起開出營養食譜,這些食譜都出自該機構的健康烹飪項目“豐盛的廚房”,該項目每月會為會員提供成本低廉的烹飪課程。此外,全美國的醫院及診療機構也已開始效仿蓋辛格健康系統的“鮮食房”項目,吸取它的成功經驗。
然而,僅靠醫生很難成功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當意識到身體更健康的客戶壽命更長,更能避免急診室高額的治療開銷后,保險公司也開始開設營養課,請來營養學家和營養師為客戶講座,并獎勵飲食健康者。今年2月,專為當地低收入及弱勢群體提供衛生保健服務的馬薩諸塞州藍十字藍盾基金會,開始為本地需要低脂低鹽飲食,卻無力負擔的充血性心衰患者提供特別訂制的餐食,所有餐品均由非營利的食品項目“社區餐桌”提供和制作。去年初,美國國會派遣了一支史無前例同時獲得兩黨支持的工作小組,名為“對的食物就是藥”,旨在為政府資助的飲食項目如何更好地解決饑餓問題,如何降低慢性病發生并發癥后,因“國家醫療保險體系”帶來的日益增長的醫療成本,尋求解決之道。“‘對的食物就是藥這一理念不僅僅是大勢所趨,對于我們整個醫療保健體系來說,都至關重要。”心臟病學家、塔夫茨大學弗里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院長達里什·莫扎法里安博士說道。
如果向任何一個醫生詢問,怎樣做才能避免或減輕給美國人帶來致命風險的影響,你可能會得到同樣的答案:健康飲食能起到關鍵作用。然而,認識到飲食不當會影響健康不難,具備相關的科學知識及足夠的自信去支持這一觀點卻絕非易事。也是直到不久前,醫生們才開始彌合這兩者間的鴻溝。
魚某些魚類富含ω-3脂肪酸潛在醫學價值含有ω-3的油類既可以降血壓,又可以抑制動脈血管中斑塊的累積
由于成年人的日常飲食復雜多樣,醫生們也很難將心臟病及癌癥等形成期較長的疾病與某種特定的食物相聯系。此外,食物不同于藥品,無法通過科學嚴謹的研究和實驗對照來判定其優劣。譬如醫生無法將每天吃一杯藍莓的人與沒吃藍莓的人作比較,來判定這種水果具有抗癌的作用。食物不同于藥品的另一個方面是,食物作用于人體的方式也沒有藥物直接和單純:食物通常包含多種有益健康的成份,也可能包含不利于健康的成份,且作用機制不盡相同。
當下,醫生們十分清楚的是,我們吃東西不只為填飽肚子,有時還要滿足情感的需要,比如高興了胃口大開,傷心了也可能依靠暴飲暴食來帶來快感,壓制壞情緒。“例如降膽固醇,相比讓人們采取健康的飲食方式,讓病人吃上3個月的他汀類藥物,當然方便實惠得多。”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和營養學教授埃里克·里姆教授說道。但是吃藥并不便宜。美國人平均每年在藥品上的消費達1400美元,如果他們吃不起,他們就會選擇不吃,這也大大增加了病情加重后出現并發癥的風險,最終反而不得不付出更高昂的醫療費用。此外,并非所有病都有對癥有效的藥物,雖然心臟病的死亡率目前呈下降趨勢,美國心臟協會的最新報告顯示,肥胖癥的發病率卻從1999—2000年的30.5%增加到了2013—2014年的37.7%,且40%的成年人的總膽固醇指標都偏高。
藍莓富含抗氧化劑,具有抗癌的功效潛在醫學價值研究表明,藍莓中的某些化合物質可以阻斷腫瘤生成新血管
西蘭花蘊含硫代葡萄糖苷潛在醫學價值實驗室研究顯示,硫代葡萄糖苷在轉化為化合物后,可以減慢乳腺癌細胞繁殖的速度
如今,建立“吃得健康”的飲食習慣,而非患病后追悔莫及,正在逐漸瓦解曾經根深蒂固的不良飲食方式。雖然目前沒有嚴謹的試驗機制,能像證明藥效一樣來證明食品的藥用價值,對人們所吃食物的人口調研,及針對食物中某種特定有效成分所進行的動物和實驗室研究,卻得出了食物同樣具有藥用價值的結論。
食物的藥用作用在2002年終于有了一定的科學可信度。美國政府發布了一份試驗報告,試驗中,針對二型糖尿病,分別采取了飲食控制加鍛煉的方案及藥物治療方案。“糖尿病預防計劃”試驗將被試分成了兩組,一組采用低飽和脂肪、低糖、低鹽,多優質蛋白,多新鮮蔬果的飲食方式,另一組則單純服用傳統降糖藥二甲雙胍來降低血糖。針對患糖尿病高風險人群,服用了二甲雙胍的被試,相比只服用了安慰劑的被試,糖尿病的患病風險降低了31%。而改變了飲食方式并規律鍛煉的一組,相比沒有相應改變的被試,患病風險降低了58%。兩組人患病風險降低的比例接近兩倍。
此后,食物能夠作為藥物治病的研究也相繼展開。2010年,基于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心臟病專家迪恩奧尼斯博士數十年的研究,他的首個以改變生活方式作為心臟病治療方案的醫療計劃,得到了“國家醫療保險體系”的償付。參與奧尼斯博士醫療計劃的心臟病患者都開始實行低脂飲食,并規律鍛煉,戒煙,通過冥想的方式給自己減壓,并加強了社會聯系。在一系列研究中,他發現,大多數項目參與者的血糖、血壓和膽固醇水平都有所下降,心臟動脈上的血栓有所改善,心絞痛發作次數有所減少。
豆類是蛋白質、纖維及維生素的優質來源潛在醫學價值多食豆類不但不會增加脂肪,還有助于肌肉的形成,更有利于降膽固醇和降低患癌風險
近年來,其他研究也不斷證明,諸如“地中海飲食法”——富含如橄欖油及ω-3脂肪酸等優質脂肪、堅果、水果和蔬菜的健康飲食模式,在預防有心梗病史的患者再次發病方面,也顯示出了相似的效果。“顯而易見的是,接受了地中海飲食法的患者,在采取富含堅果或橄欖油的飲食方式后,比單純服用他汀藥物的患者,受益更多。”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里姆介紹說。研究還發現,對于沒有心梗病史但屬于高風險人群的人來說,該療法同樣有預防發病的作用。
至今,動物研究及針對人類細胞的實驗室分析也可以證明,某些食物可以降低疾病的發病率。譬如,研究者發現,魚肉中的ω-3脂肪酸和蘋果中的多酚都可以抑制癌細胞的再繁殖。堅果及種籽對我們的部分染色體具有保護及修復損傷的作用,有助于細胞更長久地保持健康狀態。
假如真的可以把食物當作藥來吃,人們是時候該行動起來了。心臟專家威廉姆·李即將出版的新書《靠吃來治病》,匯集了他多年積累的研究數據,并針對糖尿病及乳腺癌等多種疾病給出了具體的飲食治療方案。盡管并非所有醫生都認同“把食物當藥吃”有科學依據,他卻希望這一具有爭議的觀點可以促使更多的研究者,在未來的幾年中,針對食物開展盡可能更加科學嚴謹的研究,為這一觀點找到更有力的理論支撐。“我們距離給病人開食療方案替代處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李說,“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實現它,但是我們希望彌合醫療科學領域中這條一直以來都存在的鴻溝。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未來的醫學道路將更加地寬廣。”
把食物當成藥來吃的理念,可能會促使更多的醫生不再開具傳統的處方,轉而瀏覽起果蔬店的清單。迄今為止,與謝科維奇有著相似病情的數百個患者,在參與“鮮食房”的項目后,相比該地區沒有參加該項目的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嚴重并發癥的風險降低了40%,節省醫療費70%。時至今年,初戰告捷的“鮮食房”進一步擴充了項目患者的數量,希望能使更多的人受益。
“鮮食房”項目對于同他一樣的人的改變和幫助有多深遠,謝科維奇最有發言權。最初被確診糖尿病時,為了減重和控制血糖,他也付出過努力,可后來他發現很難堅持下去,他的體重很快又像吹氣球一樣快速飆升,血糖指標也迅速增高。如今,他成了“鮮食房”項目最成功的案例,他開始在超市的農產品區做兼職,并且幾乎每頓飯都親自下廚烹制。他現在也會做魚了,以前他可從沒嘗試過。“現在我知道什么是健康食品,也知道如何烹制健康飲食了。”謝科維奇說,“如果這個項目從來不存在,沒有項目全體成員的支持和幫助,恐怕我依然會坐在沙發上,與奧利奧餅干和快餐為伴。”
[譯自美國《時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