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西方音樂文化不斷創新碰撞,中國鋼琴音樂家在作曲中不斷吸收西方音樂文化并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民族特點的鋼琴音樂。少數民族文化豐富多彩,隨著我國鋼琴音樂逐漸融入“民族性”,作曲技法結合少數民族特色產出很多膾炙人口的音樂藝術。少數民族文化與鋼琴音樂發展過程中相互融合吸收、共同成長、創新少數民族音樂素材,結合少數民族元素特點,才能締造出中國音樂氣勢恢宏的新篇章。
【關鍵詞】鋼琴音樂;少數民族;民族文化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少數民族文化為我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影響、融合最終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華文化。民族音樂作為各族人民相互傳達內心情感的藝術形式其交流方式能夠突破語言不通的障礙,讓各族人民在音樂中體會情感表達。我國鋼琴音樂創作在融合西方文化同時更注重民族文化融入,鋼琴音樂中國化、鋼琴音樂民族化也是大部分音樂家所堅持的核心理想,少數民族文化與鋼琴音樂基于民族性與藝術性的結合,借助鋼琴音樂影響有力推動民族文化藝術發展。
一、音樂碰撞中少數民族鋼琴作品特色
(一)曲調旋律鮮明創新
鋼琴是西洋音樂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樂器,具備特殊的音樂表達力。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中,各個民族音樂情感表達技巧豐富。鋼琴與少數民族文化在碰撞中產生音樂獨有的特點值得學習與探討。少數民族特色與鋼琴作品相融合,其曲調區別于普通鋼琴作品帶來不同的音樂體會,同時也在旋律與曲調中體現發展創新。通過鋼琴音樂加入少數民族文化,提高鋼琴作品辨識度令其在展現藝術形式上具有鮮明對比。
(二)豐富文化情感色彩
音樂源于生活,在少數民族人民生活中音樂能夠展現豐富的文化色彩,同時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各個民族在音樂展現方面皆具有自身特點,聽到具備不同民族特點的旋律即會想到所屬民族。在鋼琴這一表現形式下體現其獨具的民族氣息。于旋律起伏、強弱組合中體現不同情感的表達,在節奏上引領聽者思想令其在鋼琴音樂中體會不同感情色彩。加大音樂對于民族風格的表現。在民族特色的宏觀視角下細化音樂分支結構,明確各民族中情感表達方式,以感悟音樂帶給不同民族人民的豐富文化情感體驗。
(三)組合多元具有特色
眾多少數民族鋼琴作品在歷史洪流中脫穎而出,是因為這些曲目具備強烈的音樂情感及豐富的音樂內容。給人以想象空間,令聽者在作品中感受其所傳遞的音樂意境。少數民族文化基于少數民族人民日常,少數民族音樂同樣展現各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場景。演奏描述當前情景,通過鋼琴演繹想象一個源于音樂的少數民族世界。藝術的表現形式不僅豐富多元且貼近人民生活,令帶有民族文化的鋼琴音樂具有民族意義。
二、中國鋼琴音樂中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一)拓寬鋼琴音樂國風曲意
鋼琴音樂象征著先進文明,中國文化代表著傳承百年的中國意蘊,兩者碰撞結合讓鋼琴作品融入中華文化神韻之美,在中西融合嘗試中拓寬鋼琴音樂國風曲意。現代鋼琴作品與少數民族文化相結合,在鋼琴作品中加入少數民族風俗及民族音樂特有的旋律特點。創作過程中體會少數民族習俗,理解少數民族民風民俗,以及在慶典祭祀所常用的音樂旋律,找到民族素材與鋼琴音樂中的聯系,在演奏中展示少數民族音樂特點,從而拓寬國風曲意讓外界更加了解我國少數民族文化。
(二)融入時代發展宏偉篇章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不斷進步,鋼琴藝術在我國發展得到社會各界重視,樂譜創作及編寫已成熟完善。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族文化不同,少數民族文化相對保守,在文化沖擊中少數民族一直秉承固有文化內容,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音樂體系。每個民族都具有不同的特性,民族音樂也在長久的文化沉淀中形成獨特的旋律特征。鋼琴本身為無民族性樂器,民族曲調在其特有的演奏下也能詮釋出不同的音樂文化。我國文化歷史悠久,融合時代發展,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開發與利用都能得到更好的延伸,許多優秀作品皆具有傳統的音樂曲韻。
(三)匯聚民族文化的向心力
我國民族眾多,各個民族音樂都具備自身特色。我國鋼琴音樂作品與西方音樂文化相融合,成就了傳統技法與現代技法融會貫通的中國式音樂作品。讓具有中國傳統的音樂文化得到傳承。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民族化一直是我國作曲家們共同的追求,在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創作出的曲目都具備了鮮明的民族特點還有民族特征。當下中鋼琴作品在弘揚愛國主義情操、弘揚優秀民族品質的基礎上,匯聚民族文化的向心力、開拓進取,讓中華民族鋼琴音樂藝術更加繁榮。
三、中國鋼琴音樂與少數民族文化同步成長文化期待
(一)利用多樣化的旋律創作
旋律為鋼琴作品中關鍵的要素也是音樂表現的重要手段,在鋼琴旋律曲調中加入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點,少數民族鋼琴作品并非簡單的旋律音符組成,而是具有一定規則性需要深入到生活中的表現內容。用鋼琴模擬音色,演奏鋼琴作品時運用鋼琴本身特性,產生民族樂器的效果或模擬自然界聲響。目前我國許多鋼琴作品中,這種模擬曲調的特性以及風格相對突出。加入少數民族素材、豐富作品內容、改變原有旋律在進行創作中運用旋律體現少數民族音樂多樣化。以現代技法為基調結合少數民族素材利用多樣化旋律表現鋼琴音樂。
(二)完善融合作曲應用技法
我國地域廣茂,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具備自身特點,用音樂表達情感方式也不盡相同,在改變原有旋律同時加入少數民族音樂素材,將非平均運動用鋼琴演奏技法展示出來,這些非平均運動既能體現出我國少數民族特色?,F代作曲技法結合民族特色能夠產生多種組合,對音樂表現力有更強烈的表達。創作音樂的基礎為作曲技法,因此在音樂作品表達中應熟練運用和聲這一要素。少數民族素材中和聲功能相對強大,和聲主要是用手法有效銜接各種聲音。優化作曲與和聲才能展示出音樂中民族特色。
(三)結合少數民族元素特點
不斷嘗試在音樂中加入少數民族素材,從而形成新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風格。增強樂曲中鋼琴演奏部分民族特色,在發揮其音色優點前提下,使得音樂作品更有代表性。既形成特有藝術情感表現形式,又使音樂很大程度上具有民族美學蘊意。開發音樂領域、凝聚創作靈感、在少數民族文化中提煉精髓是現代鋼琴音樂民族化向前邁進的關鍵。民族音樂與現代鋼琴音樂互相融合。以名族文化為視角,對于鋼琴音樂作品進行探討、研習、借鑒世界音樂文化成果,在弘揚民族優良傳統基礎上,把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發揚光大。
四、結語
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應吸取各種音樂發展過程中的精華,鋼琴音樂是西方音樂的靈魂,兩者相互結合融會貫通才是民族音樂的發展方向,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民族音樂應秉承自己獨特的民族性,并與其他音樂文化區別化,讓少數民族鋼琴音樂文化成為中國特有的音樂類型。了解少數民族鋼琴作品特色、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對中國鋼琴音樂與少數民族文化同步成長報以期待,攜手并進為民族鋼琴音樂的未來發展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袁茵.少數民族鋼琴音樂的民族化發展路徑研究[J]. 貴州民族研究,2018,39(6):91-94.
[2]張怡.少數民族音樂的鋼琴化實踐探索——基于少數民族音樂發展視角[J].貴州民族研究,2015,36(2):84-87.
[3]沈濱凱.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民族視野[J].音樂探索, 2009(1).
作者簡介:王婷婷(1979—),女,漢族,山西大同市,山西大同大學,助教,本科,學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