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圓圓
【摘要】《黨的女兒》這部歌劇是當代中國民族歌劇的經典之作,曾獲中國藝術最高獎“文華獎”。從1991年總政歌劇院首演以來,聞名大江南北,有不少聲樂學習者學習排演。該劇講述了女共產黨員田玉梅視死如歸、堅定信念且慷慨就義的故事。本文主要分析這部歌劇的創作背景及女主人公田玉梅的人物形象,并對《血里火里有還魂》經典唱段作演唱分析。
【關鍵詞】黨的女兒;創作背景;田玉梅;人物形象;演唱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歌劇《黨的女兒》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當代歌劇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歌劇作品。該劇自1991年上演以來,便以其曲折感人的劇情、深邃的思想內涵飲譽大江南北,至今已演出了近500場,在音樂界引起了巨大轟動。該劇曾先后榮獲第二屆國家“文華大獎”“文華表演獎”“文華作曲獎”“文華編劇獎”;第六屆全軍文藝匯演創作、表演、集體演奏、舞美設計一等獎;第十屆中國戲劇表演“梅花獎”,并在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之際被評選為軍隊優秀戲劇作品。本文先概述了整體的劇情發展和創作背景,然后對主要人物田玉梅進行人物形象分析,以了解該人物在歌劇中的角色的塑造和表達,通過對她演唱風格的分析來深入對劇中人物以及歌劇的研究。
一、歌劇創作背景
在《黨的女兒》這部歌劇的創作過程中,國際局勢發生巨大變化,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蘇共垮臺,戲里戲外的氛圍相互輝映。面對這種創作背景,閻肅政治上非常堅定,對黨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論是音樂還是歌詞,閻肅等人把這種國際背景滲透進劇情,寫一個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在黨最困難的時候,在白色恐怖底下,區委書記都當了叛徒,如何堅持黨的信念和理想。他的合作伙伴、該劇作曲王祖皆說:“18天要完成,又處在這種情況下,他到底是個老人啊,如果沒有這種政治熱情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完不成的,這是歌劇創作上的奇跡。”
二、田玉梅人物形象分析
本部歌劇的女主人公田玉梅,是一個不畏生死、為了革命事業敢于犧牲自我的女英雄。歌劇的第一幕田玉梅與自己共患難的革命同志一起被執行槍決時,她的臉上一直顯露著堅決與不屈,面對敵人對自己進行殺害也從不懼怕,從她的身形體態、面目表情無不顯露出作為共產黨員肩負偉大使命寧死不屈的精神面貌。對于娟妹子來說,她又是一個媽媽,當娟妹子沖向刑場抱住媽媽的時候,女主又流露出對娟妹子的不舍,作為母親以后不能再去照顧娟妹子,當時她的內心活動是非常復雜的,為了國家她不得不挺身而出,而孩子還需要她去照顧,在劇中充分地體現了她身不由己、悲痛壯烈的內心情感。當然作為母親,田玉梅在歌劇的第六幕中,又體現出了母親所獨有的嚴厲、慈愛、樂觀。在第六幕中娟子被母親田玉梅誤認為偷吃,遭到莫名訓斥。田玉梅是黨的女兒,娟妹是黨員的女兒,玉梅深知教育好后代責任之重大。盡管“偷吃”事件是個誤會,我們也能看出田玉梅作為黨員、身為母親對后代的嚴格要求與厚望。玉梅錯怪了娟妹,心有余悸,勸女兒道:“你再哭媽媽也心酸,等著吧,苦日子總會過去……”。玉梅為錯訓女兒深表歉疚,但勸孩子應知足常樂,樂觀面對現實和未來,真實、貼切地刻畫了一個普通的母親形象。田玉梅在整部劇中同時也體現著自己扮演的各種角色,在母親的角色中也不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通過偷吃誤會來教導自己的孩子,這也使她的人物形象不再單一,并展現得淋漓盡致。
三、田玉梅演唱分析
以《血里火里又還魂》為例來分析田玉梅的演唱處理。在這個唱段演唱的主人公田玉梅在老支書不畏生死的掩護下,玉梅才在刑場上僥幸生還,醒來看見同志們皆已犧牲,田玉梅悲憤不已,在風雨中唱出了這首詠嘆調。在田玉梅剛醒來時是迷茫的,唱段一開始就用由弱至強來表現這種迷茫又恐慌的心境,在兩個“昏”字的處理上要做出對比,聲音力度由弱到強,低沉又有些凄涼,由此來表現人物由迷茫漸漸轉至恐慌的心理活動。“是夢?是真?”以氣帶聲,表現她此時不太清醒的情況,也是她驚恐彷徨的情感流露。
田玉梅醒來看見自己鮮血滿身,且自己竟然還活著,慢慢地想起了當時老支書用自己的胸膛保護了她,既驚恐又悲憤。其中“里”字應堅定強有力地迸發出來,而后在“火”字漸強處理,而后在裝飾音上由強轉弱,采用哭腔帶入到下一句,“怎么”要用直接、急促的語氣來表達田玉梅此時惶恐的復雜心情。“魂”運用哭腔、音斷氣不斷地演唱。這段旋律在整部歌劇中多次出現,在情節發展中對歌曲演唱情緒轉換過渡有著重要的作用。面對已經犧牲了的同志們,無力且悲痛地呼喚著。緊接著轉入宣敘調,表現了玉梅面對老支書與共產黨員的犧牲,自己無力的且悲憤心情流露出來。在演唱時要音斷氣不斷,表現出田玉梅的悲憤與無力。情緒由弱到強運用哭腔,以氣帶聲來表達歌曲的情感。緊接著,一個小快板的間奏將田玉梅的情緒推入激昂的心境,在她宣泄完內心的悲痛與憤怒之后,她終于意識到自己不能如此低迷,她是黨的女兒,她要靠自己的力量為親人、為同志報仇;他想起了老支書臨死前告訴他黨內有叛徒,她不能再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她要用革命的力量去保護自己的親人。
隨著旋律的起伏律動,節奏突然加快,田玉梅的內心早已不再沉浸在和自己的親人永別與死亡的悲痛中,而是挺身而立、慷慨激昂地唱出:“茫茫生死路,又有兩世人”。“茫”字要清楚地干脆利索地唱好字頭。“天有情不讓火絕滅,地有靈不讓種斷根”這句要氣息飽滿,提前吸好氣,要唱得扎實穩健,從而強烈表現出田玉梅堅信正義、堅信革命必將會取得勝利的信念。“鬼門關前,走一走”這一句要唱得有板有眼,一板一眼,咬字行腔要講究,語氣強烈,凸顯自己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鬼門關前”要把氣息吸到丹田并且要保持住,自上往下的哼嘆感覺在眉心的位置上清楚地唱出來,不僅要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晰感和顆粒感,還要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走一走”第二個“走”字要唱得鏗鏘有力,迅速、果斷地充分表現田玉梅堅定的決心和大義凜然地面對戰爭、面對敵人的內心。“殺不死的田玉梅”“殺”字頭要直接有力,運用一種巧勁唱出該字具有的爆發力。“山樣仇,海樣恨,山樣仇,海樣恨”這句更要唱得由慢漸快、一板一眼,“山”和“海”要注意字頭,咬住但不能咬死,適當地掌控力度,擲地有聲、層層遞進地把字頭吐出,最后歸韻。在唱段最后一句將情緒推入高潮,在風雨中落幕,表達出主人公的那份堅決與信念。
四、結語
《黨的女兒》這部歌劇通過忠誠的共產黨員、愛國并用行動保衛家園的人民群眾、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叛徒、企圖統治家園手段殘忍的國民黨四種人物之間的戲劇沖突,體現了共產黨及人民群眾的團結精神與愛國情懷。田玉梅為了救自己的同志慷慨就義,最終成為人民心中的佳話,并描寫一個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在黨最困難的時候,在白色恐怖下區委書記都當了叛徒,如何堅持黨的信念和理想,其中的人物性格形象、人物之間的沖突等都展現得淋漓盡致。筆者想通過本文讓讀者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田玉梅的英雄品質,為了他人,為了大家,為了黨,為了國家,最終慷慨就義,從她的演唱風格更加凸顯她的人物性格與優良品質,從而使整部歌劇煥發出獨特的民族風貌。
參考文獻
[1]楊慧.歌劇人物“田玉梅”的形象塑造及演唱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