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意
【摘要】鑒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等方面的能力。如今,高中音樂教師在新課改的指導下致力于優化自身的鑒賞教學,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阻礙著鑒賞課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此,高中音樂教師可引入多元智能理論,在其理論指導下實現鑒賞教學的創新與改革。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高中音樂鑒賞教育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并提升其人文素養與審美能力,這也是我國音樂鑒賞教育一直以來的教育方針。教師若是進一步引入多元智能理論,為音樂鑒賞教學提供更好的指導,就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從而全面塑造學生良好的美育品質。
一、高中生音樂鑒賞教學的基本現狀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教學與學生的音樂素養、審美能力等方面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要求教師能夠提高自身對音樂鑒賞教學的重視度。但是實際上,當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卻存在著不少問題。
第一,高中生對音樂鑒賞課缺乏學習動力。這主要是因為高中生需要面臨沉重的高考壓力,其學習壓力大,學習時間也非常緊迫,往往無暇顧及音樂鑒賞課的學習。長期下來,不僅音樂鑒賞課的學生參與度低,課堂教學質量也會下降;第二,高中生的音樂鑒賞素質水平比較低,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教學難度,不利于順利推進鑒賞課教學活動的開展;第三,高中音樂教師在鑒賞課教學中所采取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還比較滯后,不能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引入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正確、高效的學習。這就意味著高中音樂教師必須要革新當前的音樂鑒賞課教學,引入新型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方法,為高中音樂鑒賞課注入新鮮活力。
二、關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概述
多元智能理論建立在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這一基礎上的一種新型理念,它認為每個人是聰明的,只是這一聰明的范疇與性質會因個人而出現差異,但這一差異不應該是教育負擔,反而要求教師能夠用賞識與發現的目光來引導學生進一步發展。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智能優勢,同時也了解學生的智能弱勢,然后有針對性地改進課堂教學方式,迎合學生的個體化發展需要。換句話來說,就是要求教師能夠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開發學生的潛能。具體而言,多元智能理論涵括了語言、數理邏輯、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自我認知等方面的智能,強調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實際上,在音樂鑒賞課教學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論是可行的,既符合音樂學科特點,也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與認知特點。教師可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開展高效的音樂鑒賞課教學活動。
三、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策略
(一)采用對比教學法展開鑒賞課教學
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教師要在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鑒賞產生興趣,使其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熏陶自己的情操,有利于培養學生應有的音樂氣質。而且音樂鑒賞課本身就講究音樂意境,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感性認知能力、領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這與多元智能理論中的潛在智能內容相符合。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對比教學法來鍛煉學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比如,在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爵士樂》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兩首風格各不相同的爵士音樂,即《南部之子》《不知為何》,然后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提問:“這兩首爵士樂的音樂速度、音樂節奏、音樂情緒、演奏方式是怎么樣的?有什么樣的區別?”學生在這一問題的引導下,會自主地對兩首音樂進行對比,在對比的過程中,可發現《南部之子》的音樂速度較快,表達了愉悅的音樂情緒,采用了大量的切分節奏,更加凸顯了幽默歡快之感,是一種以小號為主奏樂器、以鋼琴和爵士鼓以及小號為演奏樂器的舞蹈音樂。而《不知為何》的音樂速度比較緩慢,表達了憂郁與哀愁的音樂情緒,以吉他、架子鼓和鋼琴為主要的演奏樂器。通過兩首爵士音樂的鮮明對比,學生可以感受到爵士樂在不同風格特點下各自的音樂魅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感知和審美能力。
(二)通過音樂與舞蹈結合進行鑒賞課教學
當前,音樂與舞蹈相結合已經成為音樂教學的重要教學形式,在音樂鑒賞課中引入舞蹈元素,可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比如,可以從舞蹈的動作表演中掌握好音樂的節奏、音樂的思想情感等,而這與多元化智能理論的身體運動智能相符合。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鑒賞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靈活地引入與課文相關的舞蹈作品,讓學生通過欣賞舞蹈的肢體動作,更快速地獲取其中蘊含的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中蘊含的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比如,在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課《獨特的民族風》的教學中,教師就可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呈放《酒歌》這首歌曲。《酒歌》是一首經典的藏族民歌,充分凸顯了藏族的獨特民族風。在學生欣賞這首歌曲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入藏族舞蹈,讓學生將音樂與舞蹈相結合,進行有效的音樂鑒賞學習,尤其是藏族舞蹈中常會出現的退踏步前后甩袖動作、單靠雙臂甩袖動作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模仿,感受鑒賞課學習的快樂,舒緩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學習興趣。
(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開展音樂鑒賞課教學
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高中音樂教師要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就需要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化發展之間的協調。而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要根據音樂鑒賞課的實際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等,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來掌握好鑒賞課中的音樂知識、音樂技巧,并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樹立起相互合作的意識,增強學生個人的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和交際能力。這與多元智能理論的人際智能相符合,教師可在多元智能理論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有效激發這一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發展。
比如,在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課《冼星海》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學習《黃河大合唱》。這一音樂作品涵括了八個樂章,每個小組可彼此分工協作,共同合作探究這八個樂章,全面地感知其中的音樂節奏、音樂情緒、音樂風格、音樂旋律、演唱技巧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在小組形式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可以交流彼此的觀點,并完善自身的觀點,在促進個人發展的同時又有利于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增強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過程中的積極性,教師可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派小組代表給全班同學分享小組的探究成果,從而提高鑒賞課教學效率,并培養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信心。
四、結束語
總之,音樂鑒賞課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興趣,也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及審美能力,意味著音樂鑒賞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當前,高中音樂教師將多元智能理論引入了鑒賞課教學中,構建了生動高效的音樂鑒賞課堂。在以后的音樂鑒賞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繼續推進這一先進理論的指導教學,提高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踐探索[J].北方音樂,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