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康
“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陶行知先生的這些論述都啟示我們,培育學生良好的人格是教師的重要職責。育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新的歷史時期,更賦予我們重大的責任,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到來,新時期教育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怎樣做一個好教師,不僅是新上講臺教師要思考的問題,對每位教師都是一個永恒的題目。
一、要明確教師的任務
時代在前進,學科在變化,我們的任務在變化。在不同的時期,人們對教師的作用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古代思想家韓愈在《師說》中,把教師的作用精辟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國家頒布的《教師法》中明確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教書是講“為學”,育人是講“為人”;教書是廣義的,育人是全面的,包括德、智、體、美。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沒有前進的方向。總的來說教師的基本任務就是教好學生。
二、要建立和發展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發展是在教育過程中實現的。在以往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者,在學生面前,他們是知識的權威。但是今天,學生接受知識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寬了,學生獨立性的增強和信息來源的擴大,使他們思維敏捷、充滿活力,有些教師在電腦操作、暢銷書閱讀等方面會落在一些學生的后面。作為教師我們對應該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當成自己的座右銘,師生之間有時是以“能”會友的關系。現在的學生涉獵廣泛,學習速度遠遠超過教師,作為老師就應該謙虛地向學生學習。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師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強學習,不主動與學生交流、交心,甚至還把體罰、侮辱學生人格的做法當作最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僅是不受學生喜歡的教師的問題了。學生喜歡的教師都會有一些普遍認同的標準,諸如尊重和理解學生,寬容、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說話辦事公道、有耐心、不輕易發脾氣等。
三、要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
主要包括:
1.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
人們常說:“在給學生一杯水前,教師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在現代知識激增的情況下,教師的這“一桶水”還得經常更新,要成為一眼活泉,而專業基礎知識是教師知識更新的重要條件。教師只有具備了比較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才能透徹理解教材,深入淺出地講解教材,不斷地引導學生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進步,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勤奮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一個有理想的教師,一個想成為大家的教師,一個想成為教育家的教師,他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扎扎實實多讀一些書。作為一個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所以一名好教師應該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其次教師還應該有三歷:學歷、經歷和閱歷。這三歷是一個有機的聯系,不一定將名山大川都走遍,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其價值是一樣的,所以一個好教師除了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外,還應該要勤奮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我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夠,今后應該勤奮學習,不斷充電,才能滿足成為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學生的好教師,才能教育好孩子們。
2.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
教師必須懂得教育規則,掌握教育理論。有位哲人曾說過:“一位合格的教師知道教什么,一位優秀的教師知道怎樣教。”而教育理論就是研究怎么樣教的理論。同樣,我們也應了解教育工作的原理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則,用以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提高教育質量。
3.比較廣博的文化修養
任何一位教師無論擔任哪一學科的教育任務,都應懂得一些與自己所教學科課程相鄰近的學科知識。首先是因為各門學科的知識不是獨立的,特別是現在課程的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的廣泛;其次,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文化修養。現在在這些方面我還做得遠遠不夠,但今后會朝著這些目標更加努力。
四、要認真搞好教學工作
學校要求教師做到熱愛教學工作,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兼備,教書育人。由于歷史的原因,過去一部分老教師相當長的時間主要是教書。那時我國國力較弱,因為我國缺乏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新的世紀,教師面臨的形勢、任務發生了變化,我們培養的一代學生要成為革命者、建設者和創新者,在國家建設中創造更多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占領世界市場,得到應有的回報的份額,增強國力,強國富民。因此,落在教師肩上的責任更重了,要求教學、研究要很好地結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教師在研究中提高,在提高中給教學以養分,并在本學科創造性地解決科學與技術問題,這樣才能把課教活,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的能力。研究本身就是探索自然界的奧秘,發現新的工程上有用的技術,發表新的見解。在探求大千世界中發現規律,用艱苦的勞動進行創新,并有所發現和發明。面向未來,培養學生,把課講好,引導創新,是教師的天職。一個好的教師應在課堂中,把最重要的東西告訴學生,并在講授過程中告訴學生這門課要解決的問題、它的研究對象和主要的方法,結合課程教給學生唯物辯證法和方法論,讓學生體會并能在實踐中去解決具體問題。應該結合課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揭示機理,引出規律,讓學生思考研究。
要想成為一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還應該充滿自信,不斷學習、充實自我,不斷挑戰自我,充滿愛心,善于思考、善于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方面因素并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深刻理解教書育人的責任,明確新世紀對教師的新的要求,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耕耘學苑,造就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