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剛
蘇霍姆林斯基:“集體是教育的工具”。 一個團結和諧、奮發進取、充滿正能量、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對班級學生個體發展發揮同化教育作用和激勵引領作用。建設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提升班級凝聚力是關鍵。
一、班級凝聚力的構成要素
1.班級凝聚力的核心是班主任
班主任要加強自身學識與品行修養,提升人格魅力,做學生的崇拜者。讓學生尊其師、信其道,以成為你的學生而自豪、以加入你的團隊為驕傲,形成班主任的核心吸引力。班主任要做學生的“班媽媽”,班主任要將每一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將愛心融入班主任工作中,關心愛護學生。憂學生之所憂,急學生之所急,樂學生之所樂,真正走近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愛心凝聚每個學生。班主任要做學生品行的引路人,其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班主任把自己當成班集體的一員,與學生同生活、共學習,起到表率作用。班主任要做虛心的學習者,韓愈云“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班主任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長處,虛心向其學習?;Q角色的學習,極大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彼此交融,對增強班集體凝聚力大有裨益。
2.班級凝聚力的構成元素是學生個體
學生個體的規范自覺性和班級主體意識是增強班級凝聚力的重要影響因子。健全完善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能使班級管理運行有規可依、有章可循,減少班級管理的隨意性、盲目性,增強班級管理的規范性、公平性,使班級日常管理成為學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規范的平臺。當學生有違班規時實行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處理,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從而減少批評教育中的抵觸情緒,降低班級管理的難度,有效提升學生的規范自覺性。建立班級管理機構,選舉產生具有代表性、領導力、管理力、號召力的班委干部,形成班級凝聚力的基礎。讓班委干部進行自主有效的民主管理,既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能力,又強化了學生作為班集體主人翁的意識。學生個體規范自覺性的提高和班級主體意識的增強,就能有效提升班級的凝聚力。
3.班級凝聚力的源泉是班級成員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
一個班集體對班級成員要有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班集體才有強大的凝聚向心力。學生自己設計班徽、班牌、譜寫班歌、統一班服、擬定班級口號,在學校各種活動中,通過獨特的班級儀式表征以增強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讓每一個學生成為班集體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讓每一個學生發揮特長,為班級爭榮譽,以增強學生對班級的存在感和貢獻感。組建覆蓋全員、多重交集的學生團體,這些團體包括運動隊、藝術團隊、文學社、科技創新團隊及學習競賽小組等,強化團體合作及團體之間的相互交聯,構建班級凝聚的強大晶格能。
二、提高班級凝聚力的策略
1.實施目標引領,提高班級凝聚力的粘合劑
班級凝聚力需要粘合劑,粘合劑的秘方是全班要有一個共同奮斗的理想目標,能讓所有班級成員凝心聚力、團結互助、并肩戰斗、頑強拼搏、努力進取,從而實現班級目標。目標制定要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通過短期目標的實現,積沙成塔,達到長遠目標。目標制定要班級目標和個體目標相結合,通過班級成員個體目標的實現,實現班級總體目標,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精神和責任意識。目標在班級管理中都在起激勵引領作用,成為班級凝聚力的粘合劑。
2.加強集體活動,提高班級凝聚力的催化劑
集體活動是班集體團結協作的抓手,是加深同學之間互相了解的橋梁,是增進中同學之間友誼的媒介,是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的平臺,是提高班級凝聚力的催化劑。以抓活動為振奮班級士氣的突破口,把活動作為班級凝聚力的增長要素,積極組織參與學校的文藝表演、體育比賽、演講比賽、學科競賽、班集體評比等活動,要求每一位學生獻計獻策、盡心盡力為班級榮譽而奮斗。認真組織班集體的登山、郊游、野餐、參觀、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使活動成為提高班級凝聚力的催化劑。
3.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提高班級凝聚力的潤滑劑
教室是班級進行教學的主陣地,教室美化是班級文化的視覺表達。讓班級學生每個人為教室美化貢獻一個金點子,共同設計和美化教室,讓教室美化凝聚每個學生的智慧。主體班會是班級文化的行為表達,是加強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圍繞預設的教育主題,精心策劃主題班會,通過情景體驗、視頻感知、主題演講、拓展游戲、小組討論、正反辯論、角色表演等形式,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學生之間以愛好興趣、生活經歷、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構成若干非正式群體。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非正式群體,積極引導群體論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健全其核心,關心其發展,不斷提高非正式群體自我教育的能力,讓非正式群體成為班級凝聚力的貢獻者而不是破壞者。班主任要通過家校溝通、師生交流、學生監察員通報等多渠道了解學生思想動態、輿情動向,及時分析影響班級凝聚力的各種不利因素,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讓他們懂得寬容與理解,促進班級凝聚力的有效提升。
4.合作與競爭平衡,提高班級凝聚力的助推劑
在班集體內學生的相互作用有彼此合作和相互競爭兩種方式。通過彼此合作,增強學生之間的信任感和合作意識,對共同活動成果具有責任意識和成就體驗。合作中學生之間頻繁交往能加深了解、增進友誼,從而提高班集體凝聚力。班集體學生之間的競爭,能提升學生活動的積極性、自發性和創造性,形成班級活化態,有利于班級持續發展,但容易誘發學生過分突出自我的不良心理,造成學生之間的誤解和矛盾,產生班級離散力。因此在班級建設中要把握班級合作與競爭的平衡,亦競亦和,合作優于競爭,才能促進班集體健康發展。
集體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在班級建設中,發揮班主任的核心作用,強化學生的班級主體意識,增強學生的班級歸屬感,實施共同的目標引領,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積極的班級育人文化,構建溫馨和諧的班級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就能有效提升班級凝聚力,打造優秀班集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