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
摘要: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該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書,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葉圣陶先生說:學習是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教師的作用就是要引導和啟發。小學語文是孩子學習語文的起始階段,是語感形成的關鍵期,也是一個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養成的重要階段,適合本班孩子的教學方法和適合自己的學法彌足珍貴。
關鍵詞:激發 引導 主體 想象 發散 歸納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認知處于具體操作期,喜歡分類,喜歡畫圖;聯想與想象能力增強;心理發展的特點是,對色彩鮮艷的事物感興趣,喜歡用詞語或簡單的句子表達心意。
我認為我們低年語文教師教學的可貴之處在于了解孩子,針對孩子特點有自己的教學思想和個性。教學有法,意在創新,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妙無痕跡地“引導”,帶領孩子走進一片別樣的語文天地。
一、數學教法遷移,創設生動曼妙的的語文課堂開課情境
教學不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給學生一種體驗,吸引使之感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出符合教學內容的生動情境,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激情狀態,積極的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
受數學教學課前情境設置的啟發,我試驗了新的教學模式。語文課,每一課時,根據教學內容,我精心設置了學習情境,極大的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語文的熱情,積極參與,面帶微笑的學習了。
二、感情讀詞讀句,開啟生動的朗讀之旅,讓朗讀成為學習語文的伙伴
葉圣陶先生說過,吟詠的時候,對于探究所得的不僅理智的理解,而且親切的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和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可貴的一種境界。
資料證明,朗讀開發右腦。朗讀是朗讀者在自我欣賞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自我培養。
1.字詞朗讀
字詞有褒貶中性之分。朗讀從理解詞義詞性字詞開始。
例如,
a,褒義詞“鮮花”的讀法。我首先讓孩子們看圖,嬌艷欲滴,雨后鮮艷,含苞待放的花的圖片,問孩子們,美嗎?那我們該怎樣的讀它呢?(美美的,非常喜愛的讀),然后示范讀;
b,貶義詞“討厭”的讀法。看圖片,打架的孩子,扔垃圾的成人,臟亂差的環境···問孩子們,喜歡嗎?學生們皺著眉頭說不喜歡。我告訴孩子們,不喜歡就是討厭的意思,你剛剛是什么表情什么心情說的,讀的時候就這樣讀。可以讓生范讀,比著讀;
2.句子朗讀
a,按句子的類型練習朗讀。
陳述句,疑問句,反問句,感嘆句。
b,長短句朗讀。
長句教會孩子斷句的方法:動詞斷句法,修飾詞斷句法。
三、為孩子們插上聯想的翅膀,讓他們在語文學習的天空飛的更遠
聯想與想象,是我們教師在作文課上常用的教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果用的得法,讓學生透過文字還能聯想到生活實際以及更多,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放飛思想,深入的認識世界,會打開孩子們思維的空間,帶領孩子們領略到語文閱讀的曼妙。
怎樣能讓學生的思想展開想象呢?教師的情境設置和問題引導尤為重要。
四、圓圈圖標記法——快樂地準確復述課文,歸納文章大意
這種方法的靈感來源于臺灣的《學會學習》中的圓圈圖思維訓練法。在課文講解中,經常會讓學生“試著講講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或“講講這個故事”,低年級的學生往往無從,如果教師的引導學生用圓圈圖標記法,學生不但能記住文章的大意,還能記住很多細節,事半功倍。
圓圈圖標記法:畫一個小圓圈,寫上課題,再在它的外圈畫一個大的圓,讓學生將你能想得起來的有關課文的信息,或者是詞、或者是句子一個個的畫出來或用詞語記錄出來,這樣在幾名同學的補充下,圓圈里會寫滿孩子們對文章的記憶,之后教師讓學生將這些片狀信息按照課文的順序標上序號,在按照序號說說課文,這樣,一篇課文的復述就輕松過關。再簡練些,注注重點詞語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了。
在教學《盲人摸象》這一課時,在讀了兩遍課文后,教師找了一名畫畫好的同學來黑板畫了一頭大象,用圓圈圈起來,并在外面又畫了一個大圓圈,同學們一點點回憶起這樣的信息來:盲人、乘涼、牽著大象、提出摸摸大象、身子、一堵墻、腿、大柱子、尾巴、長繩子……教師又讓學生將這些信息標上序號,學生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栩栩如生的復述了故事大意。
五、教給學生發散和收斂的思維方法深刻理解課文,深化課文主題
發散和收斂,這兩個詞讓我聯想到雨傘。發散,撐起一片風景,收斂回歸主線。用在閱讀教學,是極好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教學《巖石書》這一課,理解課文時,學生首先知道了巖石外形像書,方方正正;巖石上有圖案有知識,內容像書;激發對大自然的無限興趣和熱愛,像書。接著,教師啟發引導,孩子們,大自然還有什么像巖石一樣的事物像書呢?學生可能還想不出,這是緣于他們知識認識的貧乏,教師可以接著引導:云朵有多少形狀?多少顏色?為什么會友這樣的不同?教師給出資料,孩子們小組合作總結;教師追問,你猜猜,還有什么事物可能是書呢?孩子們的思維打開了:大樹像書,年輪像書,蠶像書……思維開始跳躍,發散……教師總結,這些都是神奇的大自然給我們的饋贈,我們要努力學習讀懂大自然,開發大自然,愛護大自然。這就是科學,讓科學為人類服務。
思維發散與收斂,渾然天成,學習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完美。
陶行知先生說,做先生的,一面教,一面學。就是說,教師,要做一位思想者,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個性,因材施教,啟發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