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炎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基于問題的學習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現實世界的問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把學習設置到有意義的、綜合性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合作與不斷反復改進來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的目的,并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Problem-solving Skills)、自主學習的能力(Self-directed Learning Skills)和團隊協作的技巧(Team Skills)[1]。
本研究選取的是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2019級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60名男生。
本研究通過在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中國知網等學術期刊數據庫對PBL和微課的相關概念、設計、應用、評價等內容進行整理,對比國內外文獻資料進行歸納、分析,總結出PBL教學模式下足球微課在高校體育普修課中的研究價值和對高校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意義。
研究前采用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確定影響學生足球腳背內側踢球成績最具相關性的生理學指標,以此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分組的合理性,設計了《關于影響足球腳背內側成績測試指標的專家調查問卷表》,選定7位專家(足球專業教授、副教授職稱)為發放對象,并進行專家權威程度分析。
調查問卷共發放三輪,第一輪發放后分析回收數據調整問卷,隨即進行第二輪,依然再次分析回收疏浚調整問卷,隨后第三輪,用協調系數對三輪問卷專家意見的一致性進行分析,經統計分析后得出專家意見趨于一致,為本研究提供權威性依據。
引用《體育參與的動力調節系統量表》[2]對學生的體育參與動力進行問卷調查,該量表包括三個分量:體育學習動機、體育學習興趣和體育學習態度。
在前期通過專家設計調查問卷的基礎上,運用SPSS24.0數理統計軟件從2019級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60名男生的足球腳背內側踢球技術成績、運用能力、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及學習態度等五個維度,對回收的調查問卷和實驗測量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期基于PBL的足球微課數字化學習資源對高校足球普修課教學效果的研究分析更加系統和科學。
基于問題式學習模式的微課教學設計下高校足球普修課教學任務需突出核心任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在實際的微課教學設計環節,主要針對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足球腳背內側踢球是本次研究的主題內容,圍繞這一主題內容合理的將其分解為腳背內側踢定位球、踢地滾球、搓踢過頂球、轉身踢球、踢內弧線球單元教學內容。
創設問題情境直接決定著學習者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從實際生活的已知身體經驗著手,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給予學習者一定的探究空間和挑戰欲望,從而激發學習動機。
學習者通過自身已知生活經驗或固有的運動體驗,與學習內容進行對比,體會新授內容的異同點,教師在此時需設置恰當的提問讓學生利用微課資源尋找解決學習重點的合理方法。
利用觀看微課后形成的初步認知快速合理的構建解決學習重難點的方案,對新舊身體認知整合,形成腳背內側踢球方法關聯性合理的學練手段,從而進入教學的實施過程。
對足球微課影響下的動作技能進行實戰運用,以便于從具象性認知過渡到身體知,通過問題式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最終落實的足球運動技能的合理運用層面。
本研究選取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2019級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男生為測試樣本,研究初期對測試樣本的身體形態、專項身體素質進行統一的測試,經獨立樣本t檢驗無差異后,隨機選取60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人。采用實驗研究法對高校大學生基于PBL教學模式微課對足球普修課教學的影響,圍繞測試樣本的足球腳背內側踢球的技術動作、運用能力、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及學習態度,以此來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達成度的評價。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1.通過歷時八周共計30個學時的教學實驗后,PBL教學模式下微課高校足球普修課的實驗組與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對照組在足球腳背內側踢球技術動作評定成績對比具有高度顯著的差異。

表1 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足球腳背內側踢球技術動作評定成績對比(n=60)

表2 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足球腳背內側踢球運用能力評定成績對比(n=60)
2.通過歷時八周共計30個學時的教學實驗后,PBL教學模式下微課高校足球普修課的實驗組與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對照組在足球腳背內側踢球運用能力評定成績對比具有高度顯著的差異。
3.通過歷時八周共計30個學時的教學實驗后,PBL教學模式下微課高校足球普修課的實驗組與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對照組在興趣、動機和態度指標均具有高度顯著的差異。通過研究也證實了基于PBL教學模式下的微課應用于高校足球普修課教學,對于促進高校學生激發學練興趣、端正訓練態度和解決運動技能重難點方面具有現實性的積極作用,同時作為一款數字化教學輔助資源,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高階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