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集
富士康的規劃,就是從獨善其身到兼善天下
提到富士康集團,許多人可能還停留在電子產品制造商的刻板印象。然而早在2015年,富士康集團就成立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過去三四十年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積累,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是全球領先的智能制造整合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平臺以云計算、移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高速網絡和機器人為驅動,構建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平臺,形成以硬軟整合、實虛結合為導向,面向全產業價值鏈的科技賦能生態系統。在技術布局上,富士康分為三個大類:第一是工業大數據,工業大數據來自精密工業,富士康的緊密工藝非常強,各種沖壓技術都有很好的經驗和應用場景可以提供給所有的伙伴;第二是工控和數控;第三是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此外,富士康還有很好的云平臺網絡(FII Cloud)。
實際上,富士康從FII Cloud工業互聯網以及工業云上體現了從數據采集到決策輔助整個周期。富士康通過各種工業場景從最底端的物理層和傳感層,從各種設備上自己提供的采集數據,或者包括機械人的傳感設備采集到的數據,以及流程制造、離散制造和各種數控機床采集到數據,上傳到霧小腦。霧小腦就是邊緣計算本地化的服務器。這些服務器要提供算力、資料存儲和快速高效適合的網絡。數據接入、規則引擎就是霧小腦的功能。
富士康的工業云平臺分為四部分:一是工業應用支撐服務。工業企業要應用的時候,無論是合作伙伴或是富士康需要開發,就需要提供IDS的環境。富士康可以協助他們進行開發,即共性的組建。二是微服務,富士康有很多組件庫和應用,可以用API等方式快速調用。三是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將采集到的數據從數據平臺繼續往上送,就會有分析和建模的環境,這對于各行各業以及行業里,是真正賦能,是提供智能制造的關鍵過程。目前富士康已經有幾百個工業APP,可以分別提供給供應鏈以及智能APP,如一些和業務相關的業務分析工具,數據可視化、品質管控的缺陷監測等。在最上層,富士康目前專注與電子組裝相關的行業,例如和SMT、機器人相關,車刀、CNC、模具都可以分別建成行業云,需要直接調用、二次開發都可以在這些環境中使用。
關于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價值,富士康認為是主要以數據為基礎的價值創造流。截至目前,富士康已經有超過6萬臺機器人,超過1500條的SMT線,超過17萬臺CNC設備,超過5000類測試設備。這些設備每天產生海量數據,而這些數據就是包括人流、物流、過程流、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的六流。其中,人流就是人員的資源管理功能;物流就是原物料、成本、半成本以及倉儲;金流就是成本管控和人力等各方面成本控制;信息流就是所有的運作,是維運過程中產生的信息無紙化;技術流就是要智能化地配置每個產品的生產制成的排配;過程流就是生產過程里的SOP。通過從不同的維度對這些流做橫向應用和縱向分析,讓FII Cloud有不同功能的解析和應用,主要目的就是提質增效,降本減存。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的三大目標:打造國產設備采集軟件CoreProTM,統一工業數據上云標準;打造國產工業控制器,打通全球設備協議,實現設備快速上云;打造國產霧小腦Fog AI BoxTM,建立邊緣智能實現智能制造。
富士康的規劃,就是從獨善其身到兼善天下,成為中國智造的賦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