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光烈

醫共體的數字化轉型是醫共體數字化供應方式的一場變革,是靠數字化工程的建設、改造與實施來實現的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決定了面對面、全周期(院前、院中、院后醫療服務的全周期)、普惠式、高品質的醫療與健康服務發展與變革的取向。這個取向決定了醫共體改革與發展在健康中國的建設中,是始終處于基礎、核心與重中之重地位的。
變革任務之一:建成并運作好醫共體云平臺
要建成醫共體云平臺并確保高水平的投入運作,這是開發醫共體“五統一”數字化服務的關鍵。創建醫共體云平臺,首先要建設“統一入口、統一認證、統一授權、確保安全”的服務平臺,使醫保對象、醫護人員、醫管部門、醫監單位等各方面人員都可以通過自己實名制的智能手機,“一鍵通”或“一音通”地享受醫共體云平臺的大數據服務。其次是要建立統一的數據庫或數據大腦,為各類對象提供“一次不用跑”的服務。要全面開展電子病歷數據、醫保對象數據、醫護人員數據、醫療健康服務法人數據、慢病管理人員數據、亞健康對象數據、失能老人數據、體檢與醫療數據、醫護知識圖譜數據、科學診療規程數據、醫療用藥數據、醫務評價考核數據、醫療監管數據等大數據的依法采集、清洗歸集、使用服務、監督管理等規范工作,提升數據庫或數據大腦依法依規依標準的建設、服務與管理的質量,形成“讓大數據能跑路、多跑路,服務對象不跑路”的大數據運作體系。第三是要建立醫共體云平臺日常運維人員的日常管理與監管制度,強化醫共體平臺運維人員的職責并做好監督工作,確保用戶的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平臺的正常運行、服務的優質高效。
變革任務之二:建好并用好每個醫療機構內外互聯的網絡
醫共體內不允許有數據孤島,不允許有上下級醫療機構不相通的網絡,不允許存在服務不協同的軟件。這是大數據支撐“雙向轉診”與“快速反應”的綠色通道并保障其暢通運作的保證。
首先,要全面打通醫共體每個醫療機構的內部網絡。使每個醫療機構所有的服務業務、所有的服務過程都要在網絡上運行。其次,要打通醫共體各醫療機構之間的互聯網絡。要建成從牽頭縣(市、區)人民醫院(或中醫院)到鄉鎮街道醫院再到村、社區衛生室的信息網絡體系,確保雙向診療綠色通道、遠程協作診斷、快速反應體系與服務的暢通。第三,要徹底改造已有的、互不協同的服務與管理軟件。要實現醫共體內各種大數據的服務與管理的有機集成、互相支持并運作協同。第四,要開發利用好村與社區及養老機構的醫護物聯網、管護與服務對象的移動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監管的互聯網,豐富完善各種在線的大數據服務與大數據管理。第五,要因地制宜使用好邊緣計算、泛在計算、分布式集中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優化醫共體內各類網絡之間的任務分工、降低大數據服務的時延、提高工作效率與服務質量。
變革任務之三:開發“又好又多款式”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應用服務
醫共體的大數據轉型包括大數據服務、大數據管理、大數據評價考核、大數據監管等方面內容,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開發好以下“七大方面”的大數據服務:
一是開發并用好“為醫療與健康服務對象”提供的大數據服務。一般常見的內容服務包括居家物聯應急呼叫服務、就診問詢掛號服務、體檢結果報告服務、醫健費用開支查詢服務、就診用藥手機支付服務等。還要開發并用好為特殊對象提供的服務,包括孕婦兒保健服務、慢病健康管理服務、失能老人醫療照護服務、養老機構與基地的定向服務等。
二是要開發并用好“為醫護人員個人”提供的各種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服務。內容包括醫療健康檔案數據調用查詢、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生化檢查與醫療影像檢查的數據分析研判服務、基因檢測與疾病篩查服務,醫療知識圖譜、用藥禁忌、科學診療規程等查詢服務。
三是要開發并用好“為醫護人員與醫護對象之間的合作”提供的大數據服務。內容包括患病對象在診療過程中的“社區醫護人員、患者及親屬、縣鄉鎮醫院責任醫師、家庭或私人醫生”之間的“微信群模式”的合作服務或“手機APP親情網”模式的合作服務。
四是要開發并用好“為不同醫護機構、不同層級醫護人員之間的合作”提供的大數據服務。內容包括“雙向診療”綠色通道、遠程在線協同診療、醫療快速反應服務等各種服務。
五是要開發并用好“為區域衛生防疫在線報告、流行病初發大數據分析、防疫應對舉措決策、精準防疫實施等方面”提供的大數據服務。
六是要開發并用好“對醫護人員及醫療機構加強管理”提供的大數據服務。這是為醫共體運作體制與機制創新而提供的大數據服務。內容包括對于簽約醫生履約工作情況統計,對醫護人員服務態度、服務數量、質量、績效、醫德醫風及投訴的綜合考核評價等服務。
七是要開發并用好“為針對醫護人員、醫療機構等加強不同類型的監督”提供的大數據服務。內容包括對醫護人員依法執業工作的監督;不濫用抗菌素藥物的監督;不過度重復檢查診療的監督;不收受賄賂推銷藥品耗材的監督;不違規騙取醫保經費的監督;不違反職業道德與醫規侵犯服務對象合法權益的監督;還包括通過大數據加強對各種監督工作部門與工作人員的監督,包括對其不作為、亂作為等濫用權力行為的監督。
醫共體數字化轉型的工程實施
醫共體的數字化轉型是醫共體數字化供應方式的一場變革,是靠數字化工程的建設、改造與實施來實現的。醫共體的數字化工程的建設、改造與實施,不同于過去醫療機構的信息化,亦不同過去醫療過程中的部分自動化。它具有自身特定的內在要求:
承擔單位要具有醫共體數字化的全面整體設計能力。與過去碎片化的信息化、部分環節的自動化或單個醫療機構(單個醫院)的信息化不同,它要求承擔單位具有頂級的、對整個醫共體全面數字化跨界融合工程的整體設計能力、預算編制能力、方案優化比選能力。最根本的要求有三條:一是要知曉醫療、健康服務的知識,知曉醫療機構與醫共體管理知識,知曉醫共體改革與運作的機制,還要知曉醫共體全面數字化的知識,有醫健服務與數字化“跨界融合”的人才團隊?!翱缃缛诤稀钡娜瞬艌F隊是其必備的條件。二是要有“數字化工程與管理”的實踐經驗。三是要有對整體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經濟性的比選與優化的能力。
承擔單位要具有“系統解決問題的工程總包”或“牽頭總包”的能力。數字化醫共體建設的成敗檢驗只有一個標準,就是“系統解決問題”。因為只有系統解決問題,才能打通數據,不讓醫共體內留有數據孤島;只有系統解決問題,才能實現數字化工程的改造、破除醫共體內上下級醫療機構網絡不能聯通的難題;只有系統解決問題,才能改造過去遺留在醫共體內的不適配不協同的服務軟件。所以,醫共體數字化工程宜采用“整體總承包、交鑰匙、全面承擔責任”的模式,并通過“簽訂合同落實責任、過程考核、依約履責、違約中止”的方式來實施。
要有醫共體大數據服務與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服務持續開發的能力。醫共體大數據服務與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服務的持續開發,關系到醫護與健康的大數據服務產品升級、大數據服務品種的增加、大數據服務產品的協同優化,是一項需下力氣抓好的工作。首先,要成立專門的醫健大數據服務產品與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服務產品的研發機構,有專業的團隊來進行。要堅持問題導向,選準醫療與健康數字化、智能化服務產品的開發選項,不斷吸收各項新技術新成果,加快各類應用服務產品的更新開發、創新開發與引領開發。其次,要以醫共體平臺、醫共體數據大腦等為依托,建設開放創新的平臺,抓好人工智能AI2.0應用的開發與合作開發。要把有志于參與AI2.0開發的醫護人員、關鍵技術研發人員、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人員都發動起來,動員他們加強合作開發,不斷開發出更好更多款的數字化、智能化服務產品。第三,要有鼓勵開發數字化與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服務產品的政策舉措。包括實施鼓勵研發創新政策,鼓勵醫共體平臺多采購多應用優質服務產品的政策,鼓勵以新版優質的服務產品更換落后版服務產品的政策。
積極探索醫共體云平臺及智聯體運維的服務外包、商業模式創新。要致力于培育醫共體數字化的大集團大企業。目的是以減輕縣(市、區)醫共體數字化轉型一次性投資的壓力,發揮醫共體數字化復制“邊際成本趨減”的效應,培植在各縣(市、區)之間可移植、可復制的醫共體“數字化智聯體”模式,加快“醫共體數字化工程總包與運維總包”的大企業成長,創建濱江等醫療與健康的大數據服務產業基地,促進我省醫療健康產業的加快發展。
(作者系中國信息化百人會顧問、浙江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主任、浙江省人工智能發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本文原載于“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官微,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