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艷榮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物理實驗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抽象的物理知識通過實驗的方式進行印證,不僅能強化學生的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和問題,并在新課改的視野下提出了幾點相關教學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物理;實驗教學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材的編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加入了很多的實驗內容。[1]在高中物理實驗的教學過程中,不再是教師單一的演示,學生不參與實驗,而是讓學生分組動手操作,經過模擬驗證和討論探究,最后得出結論。高中物理學科具有理論抽象、實踐性強的特點,很多的物理定理和概念都是源自物理學家和科學家的實驗以及推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加強對物理知識的運用,感受物理學科的魅力,從而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一、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度不夠
隨著社會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越來越受到重視,雖然大多數學校加大了教育設備的投入,但是太過于重視硬件設備,而忽略了實驗設備的購置。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花費了太多的時間講解理論知識,實驗比例嚴重失衡,無法發揮物理教學的作用。因為實驗設備不齊全和實驗器材數量有限,很多學生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再加上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出現,大大阻礙了實驗教學的進行,教師利用多媒體就可以進行實驗的模擬,或者直接播放實驗過程,學生只能觀察,缺少動手的環節,沒有實際的體驗,對實驗的理解只是片面的,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在物理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
2.教學模式單一性,學生積極性不足
目前,很多學校為響應新課改的要求,開設了物理實驗課程,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課程的開展和進行,沒有對課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精心設計,教學模式過于單一。造成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缺乏動手操作的熱情,達不到實驗教學的效果,不利于實驗課程的開展。有的教師甚至在實驗教學時,采用試題和幻燈片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很好的理解教材中的內容,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中學生的升學壓力巨大,物理學科在高中的教學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對于理科生來說是僅次于語數外的重點學科,同時也是難點學科。[2]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和應用,物理學習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能力,不能只靠死記硬背。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依然采用“灌輸式”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選擇課題和實驗內容,并且用枯燥的口頭講解方式,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遇到生疏的內容,可能會直接略過,不能細致的記錄和理解實驗步驟,更加不會提出質疑,缺乏探討精神。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教學策略
1.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滲透創新意識
在新課改的視野下,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能,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創新意識,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3]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在每個小組中都要有物理成績相對好和學習能力相對強的,能夠帶動小組成員進行實驗,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此外,為更好的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對實驗進行有序的設計。例如,在研究《質量、加速度、力三者的關系》時,教材中的實驗往往會設置“光滑的水平面”的前提條件,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物理和地面一定會存在摩擦力,這樣在驗證過程中,忽略了摩擦力就不能驗證不同力之間的變化特征。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怎樣能夠低消摩擦力?為什么拉力就是小車受到的合力?這樣的實驗設計,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
2.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
高中的物理實驗內容很多都是在生活中常見的,如果將實驗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能夠拉近學生與物理實驗的距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意識到物理的重要性,學會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研究《探究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彈簧,如訂書機、自動傘、自動鉛筆等,并且讓學生動腦思考,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案例使用了彈簧,彈簧有哪些功能,然后將實驗方法與實驗原理告訴學生:將彈簧一端掛在鐵架臺上,用刻度尺撤出彈簧自然狀態下的長度L,然后在彈簧下端掛質量為m的鉤碼,測出彈簧的伸長量x,彈力F=Kx,K=mg,接著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畫出關系圖,并總結它們之間的關系。實驗內容來源于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與生活息息相關,能夠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發現生活中的物理奧秘,激發求知欲,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創新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單一、枯燥,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方式,實現多樣化的教學,不能讓物理實驗形式化。在一些驗證實驗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將其變成具有探究價值的實驗,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材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和物理成績。
(1)探究式實驗教學
探究式教學也可以理解成情景式教學,即結合教材內容創建相應的情境,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通過實驗學生能夠驗證課本中的知識,加深理解,自己動手驗證的知識與死記硬背的知識有質的區別。例如,在《電磁感應》的實驗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讓學生分解和安裝變壓器,來理解其中的電磁知識,運用條形磁鐵和線圈之間的位置關系,來記錄電流的變化,最后得出結論。教師首先要讓要學生明確實驗目標,并且對相關概念有一定的了解,發現自己知識的薄弱點,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教師在探究式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要指導學生實驗,還要及時解決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綜合學生的實驗情況和問題對實驗進行總結,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開放式實驗教學
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自由、主動的學習。開放式的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為學生提供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將實驗過程變成自主探索的過程,從多個角度探討實驗內容,利于提高學的積極性。開放式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理念。例如,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的實驗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脫離課本,運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來進行實驗,用不同的測量方式總結速度和時間之間的關系,通過實驗來掌握知識點,正確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和時間的關系,并且能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在實驗中,教師要仔細觀察,防止學生因為操作不當導致器材損壞或者受傷,此外,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構思,為他們提供所需實驗器材,讓學生的想法能夠實現,并且進行操作,培養思維能力的同時,提高動手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學習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我國高中的教育體系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和學校太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新課改的推進下,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識到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不斷探究和創新實驗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輕松有趣的實驗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采用多層次和多標準的考核標準。其實不管哪種教學模式都有優勢和缺陷,教師要不斷的嘗試,最大化的發揮出其中的優勢,落實新課改提出的要求,發現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蟬玉.新課改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與評價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
[2]郭春梅.新課改下高中物理的教學新模式[J].科技展望,2015(23)
[3]劉祥明.新課改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與評價研究[J].考試周刊,2016(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