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愛華
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主要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活動,并對其行為進行指導和監督,從而確保財務數據的有效性,為單位制定決策計劃時提供準確的經營信息,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單位所實施措施的高效性,促進事業單位實現經營目標。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內控制度除了根據自身的內部所需建設之外,還受到國家政策的指導和監督,并遵守國家相關政策制度。在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管理需要遵守以下原則要求:
雖然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帶有公益性,比如公立醫療機構等,但其經營的最主要的目標是保證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通過財務內控管理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各員工職責,將單位的經營目標落實到具體,同時落實責任到具體,在財務部門實現統一管理,最終實現管理提效,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實現效率最大化。
行政事業單位建設的財務內控體系必須滿足單位的實際需求,契合單位發展目標。雖然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一些內部建設也是基于響應國家號召的目的,但事業單位要深刻認識到國家制定的相關政策是基于目前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的問題而提出了應對措施,故而,在建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時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提高財務內控管理體系的實用性。
財務內控管理涉及到的不單是單位的財務部門,在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轉向現代財務管理模式時財務管理的重心已經轉變為管理會計,這意味著單位的財務工作范圍涵蓋整個單位的經營過程, 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各部門的配合?;诖?,財務內控管理的范圍也要涵蓋單位整個經營過程,故而需要調動所有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各部門共同參與,保證財務內控工作全面有效地開展。
財務內控管理的效果發揮很大程度上受到事業單位內部組織機構設置的影響,合理地組織構建才能為財務內控管理提供較為準確的運行框架。但目前我國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組織架構設置不科學、不完善。以公立醫療機構(公立醫院、衛生所、衛生院等)為例,和其他行政事業單位一樣,公立醫療機構也有自身經營的特點,我國大部分公立醫療機構經營的重心在醫療方面。再加上受到國家財政撥款,所以對財務工作重視不足,在財務管理上投入較少,設備、系統、軟件等都較為落后,財務管理轉型困難,單位各部門信息交流不便利,存在信息孤島問題,從而阻礙了財務內控管理工作的開展。
一方面,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組織架構不合理,財務內控流程受到抑制。另一方面,由于單位管理者對財務內控管理的重視度不足,對各部門在配合財務工作上沒有明確的制度約束,而由于財務內控一定程度上對各部門行為的約束,從而導致財務內控流程受到限制。另外,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內控流程的設置上并不合理,審批部門權利過于集中,各部門之間缺少相互制約、相互制衡,審批公正性不足,容易導致財務管理出現漏洞。財務內控流程運行受到限制,直接導致財務內控體系建設與單位實際經營活動脫節,不利于單位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工作的開展,難以實現單位精細化管理目標。
財務內控監管體系是對財務內部控制實施的監管,可以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目標的實現,但在實際中,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由于對財務內控的重視不足,導致財務內控監管體系的缺失,難以對現行的財務內控進行監管。部分事業單位甚至并未在內部建立獨立的內審機構,審計工作由財務人員兼任,審計獨立性和權威性受到挑戰。而由于缺少財務內控監管體系,單位管理層并不了解現有財務內控在單位的運行情況,無法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同時也過于自信自身財務內控建設,對財務管理工作更加松懈,不利于單位財務管理轉型。

對財務內控管理的認知不足,使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片面地認為專門構建一個財務管理制度只會增加單位的成本。同時受到以往舊觀念的影響,負責財務管理的人員多按照慣性進行工作,過于輕視管理,導致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職責分工不明確。另外,對于單位的經營目標并未細化、具體到個人身上,也使管理人員崗位職責更加混亂。除此之外,由于行政事業單位權利過于集中于領導者,在對財務內部控制理念沒有準確的認知基礎上,普通員工并不了解自己在整個單位的經營中所擔負的責任,一切工作都以被動為主。
通過對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存在的問題分析,優化財務內控管理的措施中首要一點是樹立正確的思想指導方針。事業單位要加強內部對財務內控管理制度全方位的認知,從管理層開始,通過專業講座了解財務內控管理體系的建設及其建設的意義,從而推動管理層自主建設財務內控,同時為普通員工樹立榜樣,促進財務內控管理理念在單位內部的傳輸。其中可以將員工的工資和績效掛鉤,提高員工對推行制度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企業的財務內控管理構建一個較為理想的運行環境。
在行政事業單位目前所處的市場形勢下,財務管理的重心需要從核算轉向管理,而由于行政事業單位一直受到國家扶持較多,其經營并非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使其在經營過程中缺少動力,其財務內控制度并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財務內控管理所需。所以,在優化事業單位內控體系時,需要按照現代財務管理體系明確各部門職責、權限,并使各部門之間相互制約,完善內部制衡。另外,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行政事業單位也處于大數據時代,其日常經營活動產生的數據資料龐大且繁瑣,比如在公立醫療機構中,藥品購入、藥品賣出、醫療費、床位費等都是財務工作需要考慮的,自然也是財務內控工作的范圍,整體工作量較大。在簡化核算工作的基礎上,同時也為了實現財務共享的目的,事業單位需要完善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所以事業單位在完善財務內控制度時要重視信息化系統中各員工職責權限的分配,比如對于數據的輸入、刪除、訪問等方面權限的配置,滿足不相容崗位分離的要求。
行政事業單位按照自身的規模和組織結構酌情選擇設立監管小組還是監管部門,監管形式沒有限制,但必須完善財務內控監管制度。一般行政事業單位多設有審計小組或者審計部門對單位進行監管,所以事業單位可以對其功能進行完善。通過相關政策、規章制度明確審計人員的職責,科學、合理且全面地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內控進行監管,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督促其改進。同時,事業單位可以借助績效評價體系,通過評價機制對內部制度建設的有效性提出建議,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制度建設的合理性。
在市場經濟環境和相關政策環境下,行政事業單位的經營也逐漸脫離國家的“保護罩”,建設財務內控體系是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由于變革剛剛開始,各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內控體系的建設上還存在不少問題,各單位要從實際出發,依據建設原則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完善自身財務內控建設,從而推動內部現代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進一步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