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靜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在出版社的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大。經深入的學習與改革的推行,使本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得以成功建立,使監督控制意識變得更加完善。分析發生于經營過程中的風險狀況,不但使內部審計所具有的監督職能得以強化,還使全體員工的工作水平大幅度提升,這些都使出版社的運轉變得更加有序而靈活。基于此,進行有關方面的探索是尤為必要的。
對一個出版社來講,其全部經營動作流程的第一步就是開展項目預算工作,之后綜合分析項目預算的可行性,最后完成審批與執行項目預算這一重要步驟。對于已經批準的預算應該嚴格依照和執行,不能對預算資金的用途隨意進行更改,還應重視項目責任人職責的明確,以免因為內部管理中的紕漏使出版社出現貪污或者舞弊等不良現象。通過觀察可以發現一些出版社財務活動的開展沒有配套的機制對資金加以監督,工作漏洞的存在難免使一些有關責任人存在白拿白用的心思,造成企業中的資金違規占用現象屢屢發生,難以禁止,導致國有資產嚴重流失,下到企業、上至國家的損失都是極其不必要的[1]。
現如今,時代和經濟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我們國家很多出版社落后于時代和經濟的發展步伐,特別是在經營管理方面和決策模式方面依然沿用以往傳統的方式方法,沒有根據出版社的內部環境變化與外部環境變化做出相應的改變,從而適應與反映這一系列的變化。具體表現為市場預見性的缺乏、落后的內部監管程序以及認識內部控制片面化等方面的問題。與此同時,對于出版社、書店給予其的包銷政策,令其對銷售問題不夠重視、缺乏應有的關注。但由于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書店不再給予出版社這一政策,由于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導致銷售成為令出版社頭疼的一大問題。對出版社來講,此時如果預測和判斷銷售業務出現差錯,就會發生庫存大量積壓的問題,使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大大增加。
預算管理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一些出版社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詳細全面的工作規劃極其缺少。對預算編制這項重要工作持敷衍了事的態度,規劃太過草率,而預算編制又太過簡單和粗糙,預算書中僅對項目情況做簡單提及,關于項目執行控制標準方面的規劃和計劃卻處于空白狀態,缺乏相應的監控項目執行過程的依據等。例如,很多企業所開展的項目就相當于一個蓄積資金的水池,在執行項目的過程中經常出現預算追加過于頻繁的現象,一部分審批下來的項目預算,用于補充企業經費,令預算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其權威性也不復往昔,還會令企業的運用資金壓力大大增加,預算變得更加難以確定,使審批、執行以及監督預算等方面的工作難度也隨之大大增加[2]。
當前,一些出版社開展的建設內部控制工作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制衡機制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問題。比如,在銷售和收款環節的內部控制工作中,顧客對賬方面、信用審批方面、壞賬處理方面以及匯款通知方面等的制度存在貫徹實施崗位分離與制衡機制力度不夠的問題,存在一人多崗、經辦與信息記錄的崗位混合的現象。在審批方面也未分離審批和復核的崗位,造成上述工作的錯誤率大大增加,責任追究落實難度大等。
一方面,對出版社來講,在企業內部開展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工作能夠使每個環節的工作變得更加規范,不但保障了經營目標的達成,還有利于風險的防范。當進行職務權限的設立工作的時候,注意分離不相容職位,比如,分離業務辦理和授權、分離會計記賬和審計監督、分離財產保管和業務辦理。同時還應注意授權責任的明確,當經營過程中發生問題時,以便展開責任的落實和追究工作,降低甚至免除違規狀況的發生幾率。另一方面,出版社經濟效益直接由財務部門所開展監督活動的好或壞決定,因而應該重視對于其他部門所開展經濟活動的監督控制力度提升工作,對于法律所賦予的職權行使要認真,進而使內部財務監督的職能和其作用得以發揮。通過對比出版社和其他行業在收入方面、欠款方面、資金使用方面等狀況,以便做到及時發現、解決以及控制問題,在本企業內部做好財務控制體系的完善工作,更加切實地保障出版社的現實生存和后續發展[3]。

對于內部控制職能方面的要求與標準,隨著出版社的快速發展,也隨之呈現增高之勢,意味著越來越看重資金管理方面和風險控制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重視在企業內部開展風險防范機制的建立健全工作,以便迅速預警和識別風險,消滅財務和經營等風險于未萌。同時還應重視提升控制資本管理的力度,實現統一管理企業資金,調劑企業內盈余至本企業中資金短缺的部門中,如此不但使資金利用率大大提升,還有助于降低多種流動性風險發生的幾率。另一方面,在風險管理方面應該對全面風險管理給予高度重視,具體表現為成本管控方面、內部控制方面以及市場運營方面等。對出版社來講,特別是對抱有做大做強目標的出版社,歷時多年生存至今的老牌出版社也在內,假如信息安全與風險方面的意識缺乏,其很難實現本企業的發展目標。比如,在保管圖書信息資料與管理收益的工作上,假如對丟失與泄露信息數據的風險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很可能發生難以挽回的成本,增加團隊損失狀況。出版社還應該重視專門部門的成立工作或專門崗位的提供工作,使市場需要得到滿足,借此促進保管圖書信息數據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企業所開展的內部控制工作所使用的眾多方法中有一個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預算控制,從出版社角度出發對其進行預算控制,主要指在合理的地方完成資金配置工作,從編制、執行以及控制預算等多個環節出發,對預算管理模式進行量化,評價出版社的日常經營狀況,并注意提升管理上述環節的強度,即對預算項目標準進行明確,對出現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偏差進行及時控制和分析。同時還應該注重企業中各個部門職能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議供管理層參考[4]。
作為出版社,還應該對內部審計崗位的設置、內部審計工作的強化以及擴大內部審計職責權限等方面的工作給予高度重視。不但審計財務收支,還應該將審計范圍進行擴大,具體涵蓋內部控制方面、經營績效方面、經濟責任方面、基建工程方面等,比如內部審計對書號買賣、保管書籍太過草草了事,以及工程建設營私舞弊等違反紀律規定的問題的存在,應該將自查糾錯作用發揮出來,并在與財務信息系統緊密結合的基礎上使本企業內部審計的效率大幅度提升[5]。
本篇文章首先深入的分析出版社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資金監控機制缺少問題、財務風險意識不夠問題、預算管理方面的問題、制衡機制缺乏問題這四個方面的問題,最后從健全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風險防范和控制意識以及資本控制的強化、監督職能和科學預算的實現、內部審計工作的強化這四個方面出發進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四個相應的針對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以供出版社參考,實現自身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