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王勇
【摘要】結合高校實際情況,提升學生黨員的自自我認知、社會認知、黨建認知,嚴格要求自己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社會、黨建道德習慣,不斷適應大學生活和社會競爭壓力,以“十九大”“從嚴治黨”為契機,全面推進高校學生黨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升級。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黨建;工作方法創新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社會發展進步價值
黨的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多次在大學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升到推進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和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振興中華民族之舉的高度。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也再次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于我國的深入改革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所凝聚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內涵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充分體現了歷史演變、時代進步、現實發展、改革與創新的整個歷程。可以這么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我國發展歷程、經驗教訓、成功案例的結晶,更是未來發展方向的理論指導與精神基石。
(二)高校育人發展價值
高校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遠大目標實現的人才輸出基地,既肩負著培育高級應用型實用人才的重任,又肩負著培育政治立場堅定的中國共產黨后備力量的優秀學生黨員特殊重任。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全民創新萬眾創業”的背景下,高效的人才培養也多了一項創新思維和創新教育的重要任務,這也符合學生黨員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通過多年來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不斷普及和深化,絕大多數在校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并已經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思想傾向。同時也帶動了一部分學生能夠理解、認知、和樹立堅定的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信仰,切實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擇業觀和就業觀。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能更好地調動大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技能學習方面的積極性,促進學習型校園文化的構建。
(三)學生個人成才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引導與保證當代大學生思想健康的、價值觀積極向上的根本保證,是在培育優秀大學生和合格黨員的理論標準,能夠有效預防大學生在個體成長、思想成熟、品質提升的過程中受到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邊緣化、腐朽化價值觀的消極影響。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堅定的正確的理想信念,并能夠深刻的認知自我,認清現代中國賦予當代大學生的特殊使命和新的歷史重任,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推進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和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社會地位、歷史重任、核心力量、政治后備”。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高校黨建工作方法創新策略
(一)選拔、培育、發展、監督、程序嚴格而不失創新
黨課培訓初期人才的預選和篩選不能像高考錄取程序那樣以學習成績和表面現象為依據,更應重視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藍圖規劃、理想信念、政治立場、專業扎實等方面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總體要求。在學生黨員的選拔、培育、發展、監督、程序實施過程中始終堅持“嚴格而不失創新”,既要嚴格執行黨章黨規對黨員培養發展的相關規定,又要再工作方法上不斷創新。例如:不要將專業課文化成績作為第一決定要素,制定一個學科平均分數合格標準,預先設置一個優選梯隊。當學生黨員候選人學科平均分數達到合格標準時(預設66-75合格參考標準)作為第三梯隊;當學生黨員候選人學科平均分數達到良好標準時(預設76-85良好參考標準)作為第二梯隊;當學生黨員候選人學科平均分數達到合格優秀時(預設86-95優秀參考標準)作為第一梯隊。達到符合梯隊要求的候選人,再結合其黨課理論學習、實踐活動成績與效果、綜合民主評價、群眾基礎等綜合表現的成績進行綜合評定排名。然后將綜合評定排名與梯隊排名相結合進行全面和長遠的分析擇優,選擇最為合適的候選人作為發展對象進行培養和發展。
(二)思想政治引領與先進性教育專注而不失實際
思想政治引領與先進性教育要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思想,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的高校人才培育要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核心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黨員教育基本任務與學習方法的創新,其基本內涵就是在保證不降低培養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學生黨員的信念堅定性、學習積極性、思想先進性、實踐創新性、可持續發展等核心要素質量,從而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人才培育質量提高的核心任務。這也是我黨賦予高校人才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核心任務之一。
(三)核心目標與價值觀一致性教育專注而不失人本
核心目標與價值觀不僅是為了實現我黨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更應該尊重歷史、尊重國情、尊重人才培養、尊重個人發展和尊重個人訴求的規律,既要實現大我的總體發展規劃核心目標,又要實現小我的個人價值與理想現實的價值觀。在推進核心目標與價值觀一致性教育的時候,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主導和引導,既要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和理解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對即將走上社會的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客觀要求和職業能力素養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生認識到個人價值與能力的實現是需要以客觀的社會發展為基本前提,社會大環境是個人發展與成長發展的大平臺,任何個體都不能脫離這個客觀發展的規律而生存。
(四)動態管理、評價、考核、跟蹤、銜接嚴格而不失科學性 動態管理、動態監測、動態教育、動態評價、動態反饋等環節的落實與銜接遵循“嚴格而不失科學性”。只有做到了“嚴格而不失科學性”把各個環節都能動態控制好,才能有效推進學生黨員培養與發展的可持續性良性循環發展。在制定動態管理、評價、考核、跟蹤、銜接的具體內容和指標的時候既要考慮到規章制度文件規定的內容考核的客觀性,又要結合學生在實際過程中的態度、積極性、效果、創新成分等具體體現。
(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載體的創新
在信息化平臺的推廣和普及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宣傳教育、資源整合、資源共享、互動交流、考核監督,增加教育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通過微信、微博、QQ、網絡學習資源等平臺不斷打造全新的媒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校園范圍內“樹立學生黨員教育品牌;實事求是落實好學生黨員教育實際工作;整合學生黨員教育資源”。通過新載體充分落實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全過程的管理、監督、繼續教育、銜接,切實做到對學生黨員教育的持續性、連續性、延伸性。保證學生黨員思想發展不偏離正確的航向,堅定不移地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黨性思想引領的前提保障基礎;個體成長、發展動力、可持續總體發展規劃;確保政治方向與立場的政治目標與模式;實現長期人才培養與發展的教育體系長效機制”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