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姿
【摘 要】 目的: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對于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緒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癥狀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47)和研究組(n=47),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者的SAS焦慮自評量表得分為(50.49±4.72)分,SDS抑郁自評量表得分為(53.62±5.01)分,護理滿意度為93.62%(44/47),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他們對護理工作更加滿意。
【關鍵詞】 綜合護理;老年冠心病;抑郁;焦慮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193-01
冠心病也叫缺血性心臟病,包括冠狀動脈功能性痙攣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以老年人為主要發病群體。本病起病急,治療難度大,治療費用高,發作嚴重時患者易猝死,因此患者很容易心情緊張,情緒低落,既影響日常生活質量,又進一步惡化冠心病的發病頻率和程度[1]。為此,本研究引入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其對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現將詳細情況匯報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伴有抑郁癥狀,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為47例。對照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為61~74歲,平均(66.38±6.42)歲。研究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為62~75歲,平均(66.79±6.47)歲。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觀察患者病情,監測生命體征,指導患者遵醫囑定時服藥,告知有關注意事項等。在此基礎上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通過發放冠心病知識手冊、開設宣傳欄、張貼宣傳畫、舉辦健康教育講座等方式,向患者介紹冠心病和抑郁癥的相關知識、冠心病發生及發展的危險因素、日常預防控制措施等,并且與患者加強溝通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慮問題。②心理疏導。冠心病病情反復,病程漫長,而老年人大多對疾病了解不夠,很容易變得郁郁寡歡、沉默不語。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采取解釋、勸導、鼓勵、暗示等方式,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指出抑郁情緒會對疾病造成不良影響,鼓勵患者堅定治療信心。并且介紹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同時指導患者家屬關心和照顧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③用藥指導。強調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叮囑患者遵醫按時、按量服藥。④生活指導。叮囑患者生活有規律,睡眠需充足,戒煙戒酒,飲食清淡,低脂低鹽,營養均衡,多攝取水果及蔬菜,避免高脂、高糖、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飲食。⑤運動指導。患者需避免劇烈的體力運動,但需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注意控制體重。護理人員可與患者共同擬定個性化運動方案,例如散步、下棋、慢跑、游泳、跳舞、打太極等,以有氧運動為主。
1.3 評價標準
一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情緒狀態和護理滿意度。①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患者的焦慮程度,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患者的抑郁程度,都是分值越高程度越嚴重。②滿意度問卷由本院自制,項目包括服務態度、健康宣教、專業技能、護理質量、心理護理等,總分為100分,85分以上為非常滿意,70~84分為滿意,69分以下為不滿意,按照70分以上計算滿意度[2]。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比兩組的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情緒狀態
見表1,經過對比,護理前兩組的焦慮、抑郁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焦慮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t=4.538,P<0.05),抑郁程度也顯著低于對照組(t=4.651,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18例、滿意19例、不滿意10例,護理滿意度為78.72%(37/47),研究組患者非常滿意23例、滿意21例、不滿意3例,護理滿意度為93.62%(44/47)。對比可知,X2=4.374,P<0.05,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冠心病屬于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據調查,我國超過一半的冠心病患者伴有抑郁癥狀[3]。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癥狀源于多個方面:疾病久治不愈,患者性格內向,家屬不夠關心,患者脫離社會等。患者長期心情郁結,對身心造成不良影響,也不利于疾病的轉歸。而常規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的情緒不夠關心,因此患者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狀態。
有鑒于此,本研究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從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用藥指導、生活指導、運動指導等多方面入手,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養成積極健康的用藥習慣、生活習慣、運動習慣,引導患者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從而逐漸改變抑郁和焦慮情緒。
護理結果表明,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得分、抑郁自評量表得分、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綜合護理帶來了積極影響,患者的情緒狀態得到了顯著改善,而且對于護理工作更加滿意,這無疑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預后康復。
參考文獻
[1] 張麗榮.綜合護理對老年冠心病生存質量的觀察[J].心理醫生,2017,23(19):285-286.
[2] 謝莉.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3):230-231.
[3] 徐文華.老年冠心病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15(09):189.